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4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滇西北宾川盆地是发育于红河断裂和程海断裂交汇处的晚新生代张扭断陷盆地,该区活动断裂发育且历史地震比较活跃.对宾川盆地及邻区进行高精度浅层和上地壳精细结构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该区主要发震构造的深浅部特征.基于2017年在宾川盆地及其附近开展的为期2个月的密集台阵观测数据,我们对该区96个小震共拾取了117221条初至P波和5475条初至S波震相,并利用simul2000开展了地震重定位和体波层析成像研究.结果表明:(1)小震活动主要集中在宾川盆地东缘断裂的弧形转折部位,并在洱海南侧呈现沿北东向断裂的条带状分布现象,反映了区域上近南北向至北东向断裂是主要控震构造,其次是北西向断裂带.(2)0 km的速度分布与区域地形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山地呈现高速异常,宾川盆地呈现低速异常.从3 km至9 km,高低速分界与断层有很好的对应,并且越往深部,近南北向至北北东向的宾川盆地东缘断裂在上地壳构造的控制作用越明显.(3)上地壳层析成像结果同时揭示了宾川盆地东缘断裂的三维形态变化在空间上呈现出南北部倾角大、中部倾角缓的变化特征,可能与区域地块的旋转变形过程有关.(4)综合高精度浅层速度结构和地震重定位结果可知,区域上的近南北向至北北东向断裂正逐步取代北西向构造,成为主要的区域分界断裂和控震构造.新的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该区的主要控震构造及其深部结构特征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2.
23.
利用云南宾川主动源资料,对比分析了阻尼系数法、水准法、最小二乘法、时间域迭代法以及维纳法去除气枪信号震源响应的效果。结果表明:①在参数选择正确时,以上方法得到的波形差异不大。其中阻尼系数法、水准法参数选取难度最大,最小二乘法虽然能够自动找到最优解,但步长设置过小时,计算效率低,步长设置过大时,易出现假极值点。时间域迭代法及维纳法的参数对结果的影响相对较小。②对于高信噪比叠加信号,时间域迭代法得到的信号信噪比最高,计算时间对比其他方法增加不大,是一种较好的反褶积方法。对于单枪低信噪比信号,当只需要到时信息时,可使用时间域迭代法,但需波形信息时,从波形的可信度及计算效率上考虑,维纳法是更加折中的方法。  相似文献   
24.
邵叶  周青云 《华南地震》2019,39(2):86-91
利用云南省宾川主动源基地周边10km范围内7个流动台站2017年2月气枪震源集中激发时段记录的气枪信号,使用干涉法计算了直接使用波形和将波形与参考台反褶积后的格林函数两种处理方法下气枪信号的走时变化。使用了气枪震源附近不同方位角的两个参考台的数据,以分析不同参考台对走时变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褶积能较为有效的压制气枪震源的时间、空间和频谱轻微不重复性导致的走时变化;反褶积能降低一些来源不明的伪走时变化;使用CKT2的数据反褶积的结果略优于CKT0,其可能原因是气枪阵列沿方位角的非均匀辐射。  相似文献   
25.
介绍了一种能用于大容量海水中的痕量有机污染物在线富集技术以及所研发装置的工作原理、系统构成.并重点介绍了基于PLC(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自动分配处理系统.该系统可在不中断海水水样提供的情况下.实现大容量海水水样处理的全自动化.  相似文献   
26.
气枪震源地震动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迄今为止,人类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组成和演化的知识仍主要来源于人们从天然地震引起的地震波中获取的信息.尽管天然地震能量大、探测范围广,但其发生的频率低、位置不确定、定位精度差,因此利用天然地震探测地球内部精度相当低.与天然地震相比,人工震源的位置及激发时间可以精确控制且重复性好,因此具有很高的探测精度.但常用的人工震源(如爆破震源、电火花震源、锤击震源及列车震  相似文献   
27.
在范氏气枪模型中,理想气体准静态开放式系统方程通常被直接应用在范氏气体条件下,从而引起模拟结果的偏差。这里详细推导了范氏气体条件下准静态开放式热力学系统方程,并结合气泡振荡方程,应用四阶Runge-Kutta方法进行子波模拟。经过与实际数据对比分析,得到比原范氏气枪模型更接近实测子波的结果。  相似文献   
28.
2012年2月7日,上海海洋石油局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申报的“基于NUCLEUS软件气枪震源研究”科研项目和“GIS在海底油气管道中的开发应用”科研项目通过了局专家评审,成功立项。前者为中国石化系统内首次开展气枪震源子波模拟参数理论分析研究。后者将建立一个海底管道路由的分析管理系统,分析海底管道历年来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长期跟踪监控和动态管理维护海底管道工作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9.
针对不断大型化和多样化的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舱室,为适应其舱容测量需求,借鉴传统的容量比较法和几何测量法,提出了一种新的高效、准确、适用性强的舱容测量方法。新测量方法采用间接积分计算舱容思路,包含实验与计算两个部分;实验中标准容器注水和未知体积大量注水交替进行,再将实验数据转化为可以描述舱容变化趋势的水线面积数据;计算部分基于水线面积数据、采用收敛性较好的样条插值方法得到近似水线面积曲线,并进一步积分得到测量舱容曲线。通过算例验证,相对于传统测量方法,该方法可以更方便、高效地完成大容量舱的容积测量,同时具有很高精度;并可根据舱体特点灵活安排测量方案,更好地解决测量效率与精度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0.
台湾海峡大容量气枪震源海陆联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在我国台湾海峡采用大容量气枪震源开展海陆联测获得的广角地震测线HX9, 采用二维射线追踪法反演得到了HX9剖面的地壳二维速度结构和地壳界面形态, 初步探明了福建—台湾海峡海陆过渡带的深部构造. 结果表明: HX9剖面的地壳内存在两个速度间断面, 即C界面和莫霍面, 其中: C界面为上、 下地壳的分界面, 是一个小的速度不连续面, 速度变化值达0.08—0.16 km/s; 而地壳底部的莫霍面则有较大的速度反差, 变化值达1.02—1.29 km/s, 莫霍面上、 下的速度分别为6.75—6.97 km/s和8.00—8.07 km/s. 沿剖面的地壳界面形态总体起伏不大, 陆域上、 下地壳的厚度和界面变化趋势均相似, 从陆域到海域呈微倾斜变化趋势, 表现为减薄陆壳的特征. 莫霍面陆域埋深约为31.6 km, 向福建东南沿海逐渐减薄至27.4 km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