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34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73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1.
许东俊  耿乃光 《地震学报》1989,11(4):424-430
为了研究岩石与断层泥的摩擦特性,在远安断裂带附近的灰岩体中开挖试洞、制作试体,进行大尺度试件的现场实验研究.实验用直剪法进行.试体的尺度为506030cm3.试体与岩体间的摩擦面积为3000cm2.摩擦面分为天然断层面、软弱夹层面和节理裂隙面三种.测得的摩擦系数平均值是:(1)天然断层面————0.48;(2)软弱夹层面————0.41;(3)节理裂隙面————0.84.与室内小试件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现场断层泥的摩擦系数与室内实验结果相近.现场岩石的摩擦系数与室内粗糙岩石的实验结果相近.由于摩擦面积的增大,摩擦面上各点介质屈服的时间有明显的差别.部分摩擦面上介质的较早屈服可作为预报整体失稳的前兆.   相似文献   
12.
一个与大尺度模式耦合的边界层温度诊断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个与p—σ五层原始方程模式耦合的边界层温度诊断模式。应用大模式提供的温度场作为边条件数值求解边界层热力学方程得到边界层温度。用FGGE资料一次寒潮过程进行试验,说明结果达到一定精度。本边界层模式原则上可应用于其他大尺度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987年6月13日-14日在河池地区出现的大暴雨天气过程(东兰、河地、都安RR24>140mm)进行全面剖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是在极涡加强南压、中高纬环流维持明显的两脊一槽形势、低纬西太平洋副高脊线南落但中心强度少变、印度季风低压形成且加深以及澳大利亚强冷空气爆发北上的环流背景下产生的。高空槽、低空涡旋及其准东西向切变线和地面静止锋等各个相互关联的天气尺度系统东移影响是这次过程发生的直接前景。而西南低空急流的维持和季风云团的卷入是形成这次过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一个能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全球正压谱模式定性地分析了地形对大尺度环流的影响。分别做了四大类型的试验,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结果表明:地形能使越过它的气流在其驻地及其下游产生低值系统;地形引起的扰动有同时向极地和向下游传播的现象,而且也向赤道传播;当赤道有西风通道时,北半球的扰动会向南半球传播;中高纬的急流有阻挡扰动向高纬发展的作用,在急流轴以北扰动发生转向。同时表明:地形引起的扰动不仅与地形的形状、初始场有关,而且与地形所在的位置也有关,处在中高纬地形的作用远大于处在低纬的;中高纬的地形,尤其是青藏高原对低纬大气环流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亚洲地区的大尺度环流突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用1980—1986年的ECMWF资料分析了南海季风爆发前后大气环流突变的平均特征。结果表明:南海季风的爆发一般发生在5月10日前后,大气环流出现一次明显突变──高空南亚高压由10—15°N骤然北跳到15—20°N,南海北部西风转为东风;低空南海北部及附近地区西南风迅速加强并向东扩展,而中纬地区的偏北风也相应加强南压,青藏高原东南部到中国长江中下游一带为温度、湿度梯度大值区;中国西南地区出现低压环流。同时,青藏高原东南部及中国东部平原地区对流层大气发生急速增暖,大气热源和水汽汇明显增强。在南海季风爆发后南海北部大气热源亦显著增强,但比风场的突变落后5—10天,而西沙海温的变化与季风爆发却比较一致。另外,地形对大气热源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青藏高原东南坡的加热对南海季风的爆发可能比较重要。  相似文献   
16.
17.
对2000-05-11河南省出现的雷雨大风、冰雹天气的影响系统、稳定度参数、高空风切变、3θ曲线、云中负温区、雷达回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下滑槽及西路冷空气为强对流天气提供了动力条件;低层高温、高湿及低层暖平流、高层冷平流,为强对流提供了层结条件;高空风的垂直切变有利于对流天气的加强和维持.强对流天气在速度场上表现为中尺度辐合线、风向风速辐合区、风速辐合区、大风区等中尺度系统.  相似文献   
18.
孙岚 《气象》1992,18(3):30-35
本文利用1988—1989年两年夏季京津冀中尺度试验基地的常规探空资料和物理量诊断场,分析了与大尺度强降水关系最密切的三个基本物理条件与天气形势的配置。这三个条件是高空辐散、低层水汽通量辐合和低层暖平流。文中给出了有利于产生强降水的典型图例,有助于在短时预报中将物理量诊断资料和常规天气图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车贝雪夫多项式对500hPa有限区域形势场作正交展开,利用其展开系数表征大尺度环流型的调整,并对非线性环流因子进行转换,将其应用到T42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方法中,建立完全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20.
王晓明  张智勇 《气象》2006,32(5):94-98
对吉林省2005年春季(4月19--22日)罕见的降水天气过程在大尺度环流形势、物理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其逐时自动站风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逐时自动站风场分析的中尺度切变对强降水落区、降水强度和强降水发生的时间都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中尺度切变的形成也与地形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