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末次冰期时,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处发育了一个古冰川堰塞湖,称为格嘎古堰塞湖.该堰塞湖是认识冰川阻江地貌效应的重要地质证据.古冰川堰塞湖可能会发生多次溃决洪水,通过堰塞湖沉积的分析可以获取堰塞期间的水文事件的信息.本文通过对古堰塞湖沉积39个样品多种磁学参数的详细分析发现,湖相沉积中的砂层低频磁化率(Xlf)为291×10-8m3/kg,泥质沉积的Xlf仅为42×10-8m3/kg;而非磁滞剩磁磁化率(XARM)和饱和等温剩磁(SIRM)的差别则较小.进一步的X-T、Loop和IRM研究以及XARM/Xlf表明,砂层中包含较多的粗颗粒磁铁矿是Xlf较高的主要原因,说明砂层中的磁性矿物没有经过风化破坏,应为近源沉积,并且快速埋藏,指示了溃决事件.本文的结果表明,利用岩石磁学性质以检测古堰塞湖溃决事件是一种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2.
那些汇编第1部所谓“矿物进化”综合年表的研究人员称:从大峡谷的铜锈色岩石,到墨西哥内卡(Naica)山下发现的10m长的硫酸钙晶体,绝大多数地球矿物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科学家们认为,自从地球出现开始,生物进化和矿物进化一直是不可分离的,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可以为两个领域提供新的认识,也可以为在其他行星上搜寻生命提供关键的线索。  相似文献   
73.
通过时雅鲁藏布大峡谷流域地貌形成响应时间域的定量估算,大峡谷与上游河道特征的时比,以及大峡谷入口处河湖阶地的沉积分析和定年研究.结合构造研究的新进展和数值地貌分析成果,系统论证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研究结果表明,现今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大峡谷上游的河道在大峡谷形成之前分属不同的河流体系,大约在距今30kaBP前后,原属于帕隆藏布江水系支流的扎曲一直白河段因溯源侵蚀,袭夺了位于现今直白河段上游的古雅鲁藏布江水系,使得此前向南经南伊沟(纳伊普曲)流出高原的古雅鲁藏布江与帕隆藏布江合二为一,雅鲁藏布大峡谷得以贯通和强烈的侵蚀下切,形成现今著名的大峡谷和大拐弯式样的流域结构。  相似文献   
74.
《河南国土资源》2006,(8):I0004
2006年7月10~13日、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河南营52名营员走进伏牛山,在这里.他们攀登宝天曼主峰骆驼峰、畅游伏牛山大峡谷,观赏秋林瀑布群、考察岩溶天心洞、参观伏牛山地质博物馆和西峡恐龙遗迹园,举办篝火晚会、轻舟荡漾在石门湖上,  相似文献   
75.
76.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水环境评价及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明  关志华 《地理研究》2000,19(2):194-201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位于我国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东端,穿过大峡谷的河流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由于地形复杂,山高谷深,交通不便而且人口相对稀少,因此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少,水环境的原始自然状态保持完好。本文根据笔者参加1998年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中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对大峡谷地区原始自然状态下的水文和水环境特征做了初步研究,并对今后大峡谷水环境的保护和监测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77.
78.
广东大峡谷河床壶穴形态的形成与发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为  黄山  梁明珠 《地理学报》2007,62(7):691-697
对广东中新世夷平面上大布河强烈下切的广东大峡谷源头河段的227 处壶穴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测量并做统计分析, 结合野外观测结果从统计学的角度定量地描述壶穴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壶穴的形成与发育只与河床局部的地质、地貌、流水特征有关, 其形成始于河床床面薄弱处和三角(撞击) 坑; 壶穴形态受构造节理控制; 壶穴发育过程中, 深度与口径间有很强的(对数) 正相关关系; 壶穴发育过程中, 其形态和流水作用的形式不是固定的; 在下切强烈的河段, 作为河床下切的侵蚀形式之一, 壶穴形成既不需要很长时间, 也不能充分发育, 而且难以长期保留。以统计方法定量地研究河流壶穴有助于解决广东第四纪环境的有关争论。  相似文献   
79.
80.
今年是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发现十周年。走过这十个春秋,雅鲁藏布大峡谷做为地球上重要的地理地貌之一,已举世瞩目。笔者由此不能不联想起世界第一大峡谷的发现者,是他们可贵的努力与付出,使中国又增加了一项世界之最。然而遗憾的是,这一世界峡谷之最究竟是怎样被发现与提出的,至今不甚了了。为了揭开内幕,笔者对其作了探索。幸运的是,我竟然看到了一系列很少公开抑或根本没有公之于众的材料和墨迹,使这段尘封十年的历史真相得以面向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