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文章对“陆壳”、“洋壳”的含义作了进一步的划分,对“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理论的一些说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对中国大陆内是否有过古大洋以及深断裂的功能等作了一些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92.
基于地幔软流圈不断产生高温气体的事实和气体压力随密度和温度而变的特性,提出:洋板(海洋岩石圈部分)随其下高温气体积聚增压而逐渐上隆,最后会从弯张应力最大的中部断裂并弹性回缩;熔岩随气体喷出楔入裂缝,使洋板保持拱隆状并使其下气体压力骤降;洋板因自重下沉并产生巨大推力,使相邻大陆向两旁分离或将洋板边缘推入软流圈而熔融;楔入的熔岩形成新洋板和密闭条件使高能气体又重新积聚,旧洋板向两旁推移。这一过程的往复进行即形成海底扩张和大陆漂移。并认为陆板(大陆岩石圈部分)薄化是使其分裂而开始海底扩张的原因。由概化力学模型进行验算所得的洋脊隆起高度、洋脊隆起形状、洋脊在水平面上的分布规律和海底扩张的运动规律等,都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93.
94.
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生物等各个学科都有不少论文论述假说对其学科发展的贡献 ,但测绘科学方面与此有关的论文则不多见。以地扁说、地壳均衡学说、最小二乘法等为例的假说在测绘科学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95.
姚荔 《地理教学》2013,(13):27-30
正一、课标要求课程标准对本部分内容的要求是A级。A级是较低层次要求,即本节课内容为一般知识内容,要求学生知晓主要地理事实和基本地理概念。二、教材分析1.文本内容"海陆的变迁"内容涉及的是地壳运动的问题,由沧海桑田、漂移的大陆、六大板块三部分  相似文献   
96.
113年前的春天,30岁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在办公室挂着的世界地图上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大西洋两岸,南美洲和非洲的轮廓高度吻合,此后终其一生,魏格纳都在为探寻大陆之间奇妙的"血缘关系"而探索求证,直至50岁时为寻找格陵兰岛漂移证据而罹难身亡,他所开创的"大陆漂移说"被认为是地学史上的一次革命,堪与哥白尼的日心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相媲美.  相似文献   
97.
正2013年12月24日,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项目"全国重要矿产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地质大运动八年抗战胜利收官。来自中国科学院、工程院的李廷栋、孙枢、刘宝、马宗晋、陈毓川、钟大赉、张国伟、刘嘉麒、莫宣学、王成善等十位院士、国务院参事张洪涛、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钟自然、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于海峰副司长、科技与国际合作司高平副司长、中国地质调查局李金发副局长、发展研究中心严光生主任、谭永杰总工、施俊法副总工程师等专家和领导  相似文献   
98.
《西部资源》2012,(6):48
前两天坐在朋友的车里闲聊高涨的油价,恰巧经过西北大学,我不禁想起一个人,张伯声先生,此人被称"中国石油英才之父"。他对中国石油地质业贡献很大,并与李四光同为中国地质构造研究开山式的人物,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张伯声创立了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五大学派中他们各居其一。大家都知道李四光,但知道张伯声的人却不多,笔者有些不平,今日有空,写一下张伯声先生对中国石油地质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
深井水温观测在中国已经开展了20多年,但目前对于水温响应机理的研究还不充分.而且利用温泉水对水温响应机理研究甚少.本文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后,即2008年5月1日至7月4日,对重庆北温泉水(距震中约400 km)进行采样监测,发现泉水水温水量发生较大变化:震后水温下降了1℃:海拔相对较高的BWQ-2、BWQ-3、BWQ-4相继断流,监测点BWQ-1的水量增加了15 L/s;与此同时.各泉点Fe~(3+)、Mn~(2+)浓度于地震当日成倍增长,随后逐渐减小,7月4日时浓度与5月1日相当.重庆北温泉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地带,受汶川地震强烈影响导致冷水下渗作用,海拔相对较高而温度较低的温泉水改道,并有其他来自裂隙或者地表的低温水汇入温泉含水层,Fe~(3+)、Mn~(2+)浓度的变化从水化学上印证了冷水下渗学说.  相似文献   
100.
万天丰 《地学前缘》2018,25(2):320-335
全球板块构造的动力学机制问题是一个热门但至今尚未解决的难题。本文首先回顾了近百年来大地构造学的各种主要假说和近四十年来板块构造学说的许多新进展。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 受Rampino和Stothers关于陨击作用可引起地表重大灾变事件思想的启发,笔者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基于中、新生代(200 Ma以来)每隔33 Ma太阳系就会穿越一次银河系星际物质密集的银道面,诱发太阳系内部引力场的巨变,使部分小行星失稳,从而撞击地球。笔者根据用以描述中生代以来全球板块构造的七种不同的运动模式, 提出了巨大陨星在不同地点、以不同角度撞击地表岩石圈,可能诱发地幔底辟的形成,从而推动板块呈放射状或单向运移的假说,也即在200、170、100、65和0.78 Ma等时期的陨击事件基本上是垂直地表面而撞击的,从而诱发地幔底辟的形成和岩石圈板块的放射状张裂和运移;138 Ma的陨击事件可能是指向印度板块的斜向撞击;而35 Ma时期的微玻璃陨石撞击事件则是陨石以极低角度撞击地球表面的表现。陨石撞击地球,这是太阳系内部各星体之间引力作用变化的表现,因而此假说不是什么外因作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