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佘孟信 《地下水》1995,17(4):149-151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我国产业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有诸如上海、苏州、无锡、常州、杭州、嘉兴、湖州等重要的大中城市,人均产值近万元,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流域总面积36565km~2.随着该流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众多的不良环境问题.大范围的地面沉降即是经济发展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产生的灾害性环境问题.上海市、江苏省苏锡常地区和浙江省杭嘉湖地区的地面沉降都非常突出,其所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地面沉降给水文资料带来的误差以及如何改正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2.
太湖流域洪涝灾害的历史根源及治水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家其 《水科学进展》1992,3(3):221-225
太湖流域渲泄不畅的排洪格局,形成于明清,根源在南宋,它是造成洪涝灾害的因素之一.因而“以泄为主、泄蓄并举”应成为太湖流域的治水方略.  相似文献   
163.
太湖流域营养盐产量演变和趋势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革  沈华东 《第四纪研究》2008,28(4):667-673
认识流域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演变和趋势是湖泊污染控制和治理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将在分析和论证太湖流域营养盐自然本底、人类活动作用急剧增加的近50年来太湖流域营养盐的变化情况、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和流域经济发展未来30年太湖流域营养盐变化趋势等三方面的基础上,对太湖流域营养盐产量变化做出评估和预测。研究表明,在未来气候变化概率分析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基础上,太湖流域未来30年营养盐流域产量将比现代(2000s)增加25%~33%,这将增大太湖水体污染的压力。  相似文献   
164.
一、引言 良渚化主要分布江浙交界处的太湖流域。最早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考古界认为,“它和红山化同时代表了我国东部沿海南北两地原始社会制玉工艺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5.
杨清可  段学军  王磊 《地理科学》2016,36(10):1539-1545
基于水环境保护与区域开发的相互关系,考虑水陆空间联系及水环境承载能力对区域产业布局的限制,构建由水环境容量和压力两方面要素为基础的水环境约束分区指标体系。以产业集聚发达、水网密集但水环境敏感性强的江苏省太湖流域为例,探索小流域评价单元划分、约束指标选择与空间叠置分析等技术。对区域水环境容量和压力的进行约束分区,划分为高压低容、低压低容、高压高容和低压高容等4种类型区。研究结果为发挥区域水环境质量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效应,制定差别化的产业准入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6.
太湖流域公元960年以来的气候干湿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1,他引:7  
王张华  陈中原  寇莹  陈宇 《地理科学》2002,22(5):546-551
利用史料和文献建立了太湖流域公元960-1992年的逐年干湿等级序列,对此序列进行了周期分析和突变分析。分析表明,本区近千年来的历史干湿气候变化是一种复合振动,其主周期是准100年,另外还有多个周期,这些周期与天体活动密切相关。统计还发现1247-1263年附近由干变湿和1618-1635年附近由湿变干的两次非局地性气候突变事件。其中,14、15世纪是太湖流域近千年来最湿润的时期,它可能是东亚地区大范围气候变湿波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7.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产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高俊峰  闻余华 《地理学报》2002,57(2):194-200
根据土地详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分析太湖流域近20年土地利用的现状特点和将来变化趋势。并以 1991年降雨类型分别计算了 1986、1996和 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下流域的产水量。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点是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同样降雨类型,1996年流域下垫面状况下的产水量比 1986年的多10.18 × 108 m3,2010年产水量将比 1986年多 12 × 108m3。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产水量有较大影响,这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太湖持续高水位的现象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8.
近三十年来太湖流域主要湖泊的水域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地形图和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利用GIS技术进行处理,获取不同时期的太湖流域主要湖泊的水域面积,并结合多种文献资料,对太湖流域主要湖泊的水域面积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流域主要湖泊的水域面积,在1971~1988年间减少了159.96km2;1988~2002年间减少了28.91km2;湖泊水域面积的减少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围湖利用是湖泊水域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针对湖泊水域日益减少的现状,应加强对湖泊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69.
陈瑞方  朱杰 《水文》2002,22(4):25-27
黄浦江既是一条强感潮河流,又受上游太湖流域洪水的影响。随着海平面上升,长江口、黄浦江的整治以及上游太湖流域治理工作实施等因素影响,潮位资料系列的一致性遭到了破坏,给直接采用实测资料分析潮位特征带来困难。作为一种尝试,采用频率组合的方法来分析黄浦江年最高潮位的频率特征,取得了较好的分析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0.
《地理教学》2008,(11):46-46
记者从江苏省环保厅获悉,江苏在太湖流域率先推出的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日前启动,上下游试点城市之间进行了落实。这个被称为“生态补偿机制”的新措施将促进太湖流域的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