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鞠丽霞  郎咸梅 《气象学报》2012,70(2):244-252
将区域气候模式RegCM3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全球大气环流模式IAP9L-AGCM进行单向嵌套,建立嵌套区域气候模式RegCM3_IAP9L-AGCM,并利用该嵌套模式对1982—2001年中国夏季短期气候进行了跨季度集合回报试验。结果表明,RegCM3_IAP9L-AGCM对高空气候变量(500hPa位势高度场、200和850hPa纬向风场)的回报结果与实况距平相关系数(ACC)基本为正,其回报效果好于单独使用IAP9L-AGCM的结果。除850hPa纬向风场外,其他两个变量场回报与实况正相关的区域基本呈纬向带状分布且通过90%信度检验。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除长江下游、东北北部和西北北部外),嵌套区域气候模式回报的降水距平百分率与实况基本为正相关。RegCM3_IAP9L-AGCM和IAP9L-AGCM对中国不同区域的夏季降水回报效果不同,前者对华南降水的回报效果明显好于后者。  相似文献   
42.
GAMIL CliPAS试验对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GAMIL CliPAS"两步法"季度预测试验,检验了后报的1980~1999年北半球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的年际变化,检查了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SNU)动力统计预测系统对SST预测准确度,并讨论了影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格点大气模式(GAMIL)对副高预测效果的可能原因.500 hPa位势高度可预报性指数表明西太平洋副高具有较高可预报性.集合平均基本能再现西太平洋副高的变率特征,但最大方差的位置和强度与观测稍有区别.观测证据显示,副高存在2~3年变率和3~5年变率.且2~3年变率比3~5年变率强.GAMIL能够准确预测观测副高的3~5年变率,尽管其强度要强于观测.这与试验所用的预测海温能够很好表现赤道中东太平洋(5.5°S~5.5°N,190.5°E~240.5°E)海温的年际变率有关.同时,GAMIL预测的副高2~3年变率较之观测显著偏弱,这可能与SNU预测的海洋大陆地区(5.5°S~0.5°N,110.5°E~130.5°E)SST的2~3年变率偏弱有关.分析表明,SNU预测海温的这种弱点,与SNU海温统计预测模式所用的历史海温(OISST)本身对海洋大陆地区2~3年变率的刻画能力较弱有关.  相似文献   
43.
为解决不同周期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衔接不紧密的问题,通过对天津市2008年度及监测时段内各季度的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结果的对比,从时间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角度分析了监测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就如何应对和改进作业方式展开了论述.因受数据源和信息提取手段等的制约,使监测效率不易有大的改变,故仅着重对如何改进和优化季度监测中的...  相似文献   
44.
45.
柳苗  汤懋苍  李栋梁 《高原气象》2007,26(3):637-640
分析了河套地区9个测站1954-2005年春季(3~5月)和夏季(6~8月)降水距平百分率及对应的冬季地气形势,经对比分析地气形势可分为5种类型:(1)大涡型,(2)小涡型,(3)河套处于地热涡或地冷涡的东(西)边缘(东西相反型),(4)河套处于地热(冷)涡的南(北)边缘(南北相反型),(5)地气系统尺度很小(系统零乱型)。分析发现:“大涡型”最为稳定,河套春、夏季降水也是稳定的多或少(对大地热或冷涡);“小涡型”的稳定性不如大涡,但做夏季预测时可参考大涡型;“东西相反型”意味着河套地区在地热涡和地冷涡之间,可预测河套地区春夏季降水将是正常;当出现“南北相反”或“系统零乱”型时,预报准确率较低。  相似文献   
46.
太湖蓝藻水华的年度情势预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太湖、巢湖、滇池、洱海、三峡水库等我国重要湖泊和水库,蓝藻水华时常发生但年际之间藻情往往有较大差异,给蓝藻水华的防控物资及人员投入、湖库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带来较大的挑战,亟待探索周年尺度的蓝藻水华强度预测方法.本文收集了太湖连续15年的蓝藻水华情势观测数据和同步的气象、水文数据用于构建蓝藻水华预测模型,提出了利用遥感反演的蓝藻水华面积(A_(BL))及人工观测的水体浮游植物叶绿素α浓度([Chl.a]_(LB))共同表征的蓝藻水华强度指标(BI).分析了太湖年尺度的BI值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年初能够掌握的气象、水文、营养盐等综合环境指标进行年度BI预测的统计模型.结果表明,太湖年度BI值与冬季及初春(12-3月)日均水温(WT_(12-3))、冬春季有效积温(AT_(12-3))、前一年降雨总量(RF_(YB))等环境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冬季及初春的水体总氮(TN_(12-3))、溶解性总氮(DTN_(12-3))、总磷(TP_(12-3))及溶解性总磷(DTP_(12-3))不存在统计上的显著相关关系.此外,本研究开展了基于上述因子(BI为因变量,其余环境因子为自变量)的多元(或一元)回归分析,并遴选出最优模型.总体而言,最优模型的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浓度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因此本研究得出的模型对太湖蓝藻水华年际强度预测具有较高精度.本研究对太湖等富营养化湖库蓝藻水华的中长期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7.
跨季度气候距平数值预测研究小结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了一个准业务跨季度气候距平数值预测系统,包括气候模式、大气和海洋初始条件同化、年际气候异常信号的提取、集合积分与概率计算、预测值系统误差的订正方法以及预测评分技术等方面,以东亚夏季风降水和太平洋海温异常为主要预测对象。本文主要报告5年来中国夏季降水跨季度预测准业务试验的结果。1989~1995年夏季降水跨季度实时预测试验的结果表明:对于导致气候灾害的夏季降水异常,例如中国东部的严重旱涝,我们能够作出很好的预测;对于比较弱的夏季降水异常,预测技巧较低。另外,预测效果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比如,中国东部比西部好,东部又以长江中下游为最佳。本文还介绍了一些由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影响大气的物理过程及机理,提出了一个“持续异常区假说”。进而讨论了集合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并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如何使用集合积分技术来识别持续异常区。最后对短期气候预测的几个基本问题以及改进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8.
20 0 2年第 4季度 ,省内气温分布是南高北低 ,北部和西、南部个别站点较常年偏低 ,其它地区较常年偏高。本季度为汛期之后的一个季度 ,但全省范围内仍多次出现暴雨过程 ,故季度降水和雨日普遍增多、日照偏少。另外 ,本季度内各地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无同期历史极端值出现。1 天气概况   1 0~ 1 2月份 ,我省平均气温基本呈纬向分布 ,南高北低 ,变化梯度较均匀 ,数值在 1 5 2~ 2 2 1℃之间。北部和西、南部个别站点较常年偏低 0 1~0 7℃ ,东南部和珠江三角洲、湛江部分地区较常年偏高 0 1~ 0 7℃。季度内 ,省内最大的最高气温…  相似文献   
49.
20 0 3年第 1季度 ,全省的季平均气温一致偏高 ,雨量和雨日数偏少、日照偏多。 1月上旬受强冷空气影响 ,我省出现霜冻、冰冻等低温天气。 2月份由于北方冷空气较弱 ,我省气温明显偏高。今年我省低温阴雨较轻 ,仅在 3月份北部地区出现 3- 6天低温阴雨天气。另外 ,由于季度内部分时段无冷空气影响 ,仅受暖湿气流影响 ,气温偏高 ,而且气流稳定 ,持续时间较长 ,致使出现霾雾天气。季度内 ,由于降水偏少 ,大部分地区出现干旱。1 气候概况   2 0 0 3年 1~ 3月 ,我省平均气温 1 2 7~1 9 6℃ ,呈纬向分布 ,南高北低 ,与常年同期比较 ,全省气温…  相似文献   
50.
采用二维车比雪夫多项式展开了江西省4~6月24站季度雨量场,并以前期海温、海平面气压和500hPa高度为因子,预报前4项展开系数,再反演为4~6月季度雨量场。3种预报因子预报的符号评分结果显示,SST和SLP预报效果尚好且较500hPa稳定,也表明了单一因子预报可能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