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7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680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182.
陈修启  傅征祥 《地震》1993,(3):18-23
本文主要研究了a、b值的变化对震级特征图的影响。当a、b值的变化幅度不太大时,仍然可从震级特征图上识别出最小均匀震级等震级阈值;当a、b值的变化达到相当的幅度后,震级阈值点变模糊了。  相似文献   
183.
184.
武烈 《山西地震》1993,(3):30-34
通过对1614年平遥榆社间6(1/2)级地震的进一步研究,认为前人确定这次地震时所用的史料疑点较多,所确定的基本参数也问题较大.得出是两次地震事件的结论:一次是1614年10月15日(万历四十二年九月十三日),地点武乡,震级约为5(1/2)级;一次是1614年10月23日(万历四十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地点榆社,震级约5(3/4)级.  相似文献   
185.
186.
地震目录是地震监测预报、地震活动性等研究的重要资料.川滇地震科学实验场地区近几十年来积累了大量的地震记录,为实验场的地震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地震台网密度和仪器观测精度是逐步提高的,不同时期地震目录的完整性存在差异,因此进行现代仪器观测记录的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C,Magnitude of Completeness)分析,对正确研究和认识该地区地震活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震级—序号方法、最大曲率法(MAXC,Maximum Curvature)和拟合度检测法(GFT,Goodness-of-Fit Test)分析了川滇地震科学实验场地区1970—2018年地震目录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C值,得到了实验场地区及其内部各地震区(带)MC值的时间演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实验场地区及其内部各地震区(带)MC值变化趋势大致为1970—1986年ML2.0~2.6,1987—1999年ML2.5~2.6,2000—2008年后ML1.4~2.1,2009—2018年ML1.2~1.9;实验场地区MC值的空间分布大致呈现东北部和西南部较低、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的特征,其中云南最南端的澜沧—耿马区和思普区、四川西北部的理塘—木里区以及川藏交界处的金沙江带MC值普遍较高,云南北部和四川南部的松潘—龙门山带、安宁河带、元谋区、楚雄—建水带和大理—丽江—盐源区MC值普遍较低;强震会使MC值出现突然升高、之后逐渐恢复的现象,其中MC值升高程度与震级有一定相关性,并且强震导致的MC值升高是MC值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均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7.
应用能把不同精度和完整性的地震资料甚至考古地震资料结合起来,估计震源区的地震矩年变化率的方法,计算了地震矩年变化率.在此基础上,把区域时间震级可预报模型应用到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地震时间间隔和上次地震的震级正相关,表明该模型是成立的.其震源应力积累参数之一的c值小于全球板缘地震得到的平均值0.33,说明地震复发周期与上次地震震级的相关性较弱,体现了中国大陆地震不同于板缘地震,意味着板缘地震和内陆地震模型存在差别.并用此模型对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地震危险性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8.
谱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地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地震参数。在地震预测和工程地震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谱震级测定还可得到地震辐射的能量,再通过和标量地震矩的比较,可以估计地震震源处的视应力,而视应力也是震源物理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考虑到我国地震台网分布不均匀的情况,本文尝试利用单台的宽频带波形资料进行谱震级的测定。选用CDSN昆明地震台(KMI)记录的近震宽频带波形资料,分析地震图垂直分量上的P波,采用 Duda等人提出的谱震级的测定方法,改进并提出了一种能够利用宽频带波形资料,直接用速度谱值测定地震谱震级的方法。所得谱震级结果与ISC给出的Ms震级对比后,发现相差不大;所得的能量结果与NEIC用远震体波测得的能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用同样的方法,将来还可对不同地区更小的地震进行谱震级的测定,这无疑对地震学的进一步研究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9.
H.K.Gupta博士在5月16日早上有点兴奋地打电话给我,他说他已经观测到科依纳地区强烈的地震活动,并且认为一次强度为4级的地震可能会在未来4天内发生,要我予以关注。正如他所预报的那样,一次震级4.2的地震在科依纳地区发生了。很显然,Gupta博士在地震预报这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上走对了路,我们期待听到来自国家地球物理研究所Gupta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在这方面工作的进一步成果——印度地质学会主席B.P.Radhakrishna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0.
The Yao'an Ms6.5 earthquake occurred on Jan. 15, 2000 and the Yongsheng Ms6.0 earthquake occurred on Oct. 27, 2001 in Yunnan Province, China. They are both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Dian block. Their epicenters are close to each other, the tectonic and strain characters of the earthquakes were similar, and there were many aftershocks after the two main shocks. In order to further study the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s and fault rupture characters of the main shocks and aftershocks, the latter are located using the Geiger earthquake location algorithm (Geiger) and the double difference earthquake location algorithm (DD) based on the seismic phase data of the two earthquake sequences. They were recorded by two Near Source Digital Seismic Networks (YNSSN and YSNSSN) deployed by the Yunnan Seismological Bureau (YNSB). Then, two main shock parameters were relocated using DD based on the data of larger magnitude aftershocks and the two main shocks that were recorded by the Kunming Regional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KMSN). Combining the spatial- 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the two earthquake sequences, the tectonic and strain characters of earthquakes, the rupture processes of the two aftershock sequences along fault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contras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