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6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378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196篇
地质学   1009篇
海洋学   251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107篇
自然地理   21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010—2016年江西省暖季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超  谌芸  朱克云  单九生  曾智琳 《气象》2019,45(9):1238-1247
利用江西省2010—2016年5—9月1597个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对江西省短时强降水进行统计分析。采用REOF将降水场划分为5个区域:赣北南部(Ⅰ区),抚州市及赣州中部(Ⅱ区),赣北北部(Ⅲ区),赣南南部、北部(Ⅳ区)以及赣中西部(Ⅴ区)。短时强降水高频区主要分布在山地及河谷附近,分别为湘赣交界罗霄山脉东侧、武夷山西侧、信江河谷、乐安河谷和昌江河谷。河谷附近短时强降水频次以昌江河谷最高(16.9次/a),山地附近最高在罗霄山脉东侧(12.6次/a),极端短时强降水分别位于上饶市东北部山区(3.7次/a)及九岭山南侧的锦江河谷(3.3次/a)。短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5月第3候,6、7月第3~4候以及8月第2~3候。Ⅳ、Ⅴ区具有单峰型的日变化特征;Ⅰ、Ⅱ、Ⅲ区具有双峰型的日变化特征。主峰基本集中在下午17时;次峰在上午08—10时。短时强降水对暴雨贡献率基本在40%以上,Ⅰ、Ⅱ区的暴雨天气过程将近一半是由短时强降水贡献的。信江河谷是暴雨雨量中心,但并不是短时强降水雨量中心;昌江河谷与武夷山西麓既是暴雨中心也是短时强降水中心。  相似文献   
72.
塔中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沉积学原理对塔中地区志留系经历复杂成岩演化的沥青砂岩进行研究分析,了解到该岩石主要经过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等成岩作用。其胶结物的主要类型有绿泥石、伊利石、高岭石、伊-蒙混层等粘土矿物以及碳酸盐矿物、石英、长石、黄铁矿等。孔隙类型以粒间孔隙、粒内孔、铸模孔、特大孔、裂缝孔隙等为主,其中以粒间孔隙最为发育,低地温梯度有利于在深层形成次生孔隙。志留系沥青砂岩储层物性受沉积和成岩双重因素的影响,成岩演化阶段处于晚成岩A期。根据影响储层物性的储层成岩作用,可将成岩相类型划分为不稳定碎屑溶蚀成岩相、压实-弱溶蚀成岩相、压实充填成岩相、压实压溶成岩相、碳酸盐胶结成岩相等几种主要类型,成岩相类型决定了储层性质,不稳定碎屑溶蚀成岩相和压实-弱溶蚀成岩相是本区较好的油气储层。  相似文献   
73.
强震前震源区处于不稳定状态,引潮力可能触发震源区中小地震的发生,从而导致小震调制比异常。利用阴历月历计算得到调制系数,统计了中国大陆朔望调制、上下弦调制、非调制强震的时空分布特征,在川滇交界区域、阿尔金—西昆仑区域、安徽至江苏至南黄海区域强震的调制性质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并且部分构造区域调制性质在某些时间段上也具有一定的一致性。统计1975年以来中国大陆17次7级以上地震,其中8次地震在震前3个月震中区周边出现了中小地震调制性质一致性升高的现象。这一现象具有一定短临意义。  相似文献   
74.
驱动海洋经济发展是实现海洋强国目标的必由之路。本文基于中国沿海11省经济数据,并运用fs-QCA分析方法研究中国沿海省驱动海洋经济发展多元路径。研究发现,海洋经济的有效发展不是由某单一条件决定的,而是多个条件复杂组合下实现的;提高海洋经济有效发展的路径有4条,分别是海洋生物资源与海域管理驱动型,科技创新驱动型,可持续发展驱动型,综合发展驱动型,代表省市分别是福建、上海、山东、广东。结果表明各沿海省市应因地制宜选择合理路径,制定相应政策,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5.
近年来,中央对加强国土资源管理高度重视,各种紧缩“地根”的政策密集出台,如何正确处理好资源保护与项目推进已经成为制约各地发展的一大“瓶颈”。目前,各地普遍存在着对国土资源现状认识不深,对土地新政把握不透等问题,特别是在如何科学“管好”、“用活”土地资源来加快区域发展上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农村耕地保护措施不到位,乱占滥用现象时有发生,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土地批后监管不力,擅自改变用地性质、非法交易等行为屡禁不止;  相似文献   
76.
地震技术是研究隐蔽油气藏的关键技术。岩石物理是地震信号与储层性质之间的桥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岩石和流体性质的地震响应。流体替代分析是岩石物理分析的重要部分,它是流体识别和储层定量研究的工具之一,在AVO分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流体替代的理论基础是Gassmann方程。在岩石物理技术指导下,对某工区探井进行了流体替代分析,并根据替代后的结果分析了波阻抗随深度、岩性和含油气性变化的规律,同时根据替代结果进行了AVO正演研究,比较分析了储层中流体分别为盐水、气和油时的响应特征,并据此根据实际的部分叠加道集进行了烃类异常识别。  相似文献   
77.
所谓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在农村土地所有权归属和农业用地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将土地使用权(经营权)从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转移给其他农户或经营者,实现规模化经营。从一定意义上讲土地流转是必然的趋势,也是提高其使用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8.
位置关系的定性描述是指用方向关系和定性距离描述目标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的方法.此处的研究重点是采用基于投影的方向关系和定性距离建立位置关系定性描述模型,推导了位置关系的描述公式,并根据该公式研究位置关系的定性推理,用MATLAB语言模拟了位置关系定性推理.研究中,以相邻定性距离的距离范围之比k=5为例,取ε≤1/k2,则只要δi/δj≤ε,就有δi±δj≈δj.实际上,位置关系的定性推理结果与具体的k值无关.  相似文献   
79.
结合实例分析说明Filippov变换在研究Liecnard方程不存在闭轨线时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80.
乡村振兴规划的性质及其体系构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中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关系着国家现代化的成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乡村振兴规划体系,统筹协调和优化配置城乡要素资源。论文基于地理学综合视角,深入分析乡村概念内涵与乡村发展的基本特征,总结乡村振兴规划的基本性质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初步构建了乡村振兴规划体系框架。结果表明:① 乡村包含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和地理空间多重属性,具有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功能,乡村振兴发展是乡村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人文耦合的综合过程;② 乡村系统具有要素分散性和发展自组织性、空间异质性和类型多样性、对区域和城市依赖性与产业发展受自然因素强限制的基本特征;③ 乡村振兴规划是对乡村空间要素资源配置的统筹协调过程,其本质是以促进公平为导向的规划,应更加强调规划参与过程及其统筹协调能力;④ 当前中国乡村规划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缺少法律基础,规划技术理论发展较滞后,规划边界模糊、规划深度不够,规划实施保障机制不健全;⑤ 基于上述理论和问题分析,构建了包含主体规划系统、制度保障系统、技术支持系统、多规协调系统和参与反馈系统的“五位一体”乡村振兴规划体系。该体系可以高效配置乡村要素资源,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形成规划合力,增强乡村振兴规划的权威性、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