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3 毫秒
21.
唐鑫  刘健  瞿婧晶 《江苏地质》2019,43(4):672-678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涉及多方面的复杂不确定因素。以江苏宜兴为例,将影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因素划分为区域稳定性、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土体、地质灾害等,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将各个指标数值化,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根据灰色数学理论计算出评价母序列与各评价序列之间的关联度,最终确定研究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等级。结果表明,宜兴约有55%面积的地下空间具备良好的开发前景,约40%面积的地下空间开发前景一般,仅有5%面积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差。研究成果可为宜兴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规划、设计、施工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江松笙  康海冬 《岩土力学》2006,27(Z2):125-131
宜兴抽水蓄能电站上库主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混合坝,下游设高混凝土挡墙,承受上游侧堆石体的土压力,以减小工程量,土压力大小对挡墙稳定至关重要,对高挡墙土压力计算值与实际测量值作比较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3.
文章论述了茗岭瓷土矿的地质特征,并对其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认为该矿床的形成主岩浆岩、构造、地形地貌及气候植被等诸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24.
魏邦顺  黄顺生 《江苏地质》2015,39(2):306-313
分析研究了江苏宜兴周铁地区的地质背景和地球物理场特征.周铁地区既有寻找矽卡岩型铁、铅锌银多金属或热液充填型铜多金属矿产的成矿地质背景条件,又有良好的重磁异常反映.结合宣州—苏州Ⅳ级成矿带找矿模式和铁、铜铅锌银多金属矿产典型矿床重磁场特征,探讨了周铁地区铁、铜铅锌银多金属矿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5.
江苏宜兴西溪、骆驼墩篮蚬(Corbicula)与环棱螺(Bellamya)计有10种,其中篮蚬8种,环棱螺2种,属种虽然不多,但是个体数量极多。可分成4个组合类群:一是Corbicula fluminea-Corbicula largillierti组合。这个组合类群地质历程长,适应性强,个体数量多,分布广泛;最早发现于青海柴达木盆地第三系,代表古老类群。二是Corbicula obrutschewi-Corbicula takasaga组合,这个组合类群壳体较大,轮廓三角形,壳长略大于壳高;C. obrutschewi产于河北张家口岔道村附近的下更新统;C. takasaga发现于台湾新竹的上新统苗栗组;但在中、上更新统时期未发现本组合代表,可是到全新世时,宜兴的西溪、骆驼墩又出现本组合代表,似乎是返祖现象。三是Corbicula celsusapica-Corbicula yixingensis组合。本类群壳体中等大小,厚而膨凸,轮廓高圆三角形,壳高大于壳长,壳顶宽大而高耸,铰板宽,壳顶腔很深;Corbicula celsusapica发现于浙江湖州上更新统,C. yixingensis到目前仅见于宜兴。本组合为长江下游的宜兴和浙江湖州新生代晚期的特有种。四是Bellamya quadrata-Bellamya viviparoides组合。本组合在上更新统至现在的河流、湖泊均有,其中B. quadrata化石发现于江苏新沂上更新统,B. viviparoides化石发现于江苏句容上更新统下蜀组。  相似文献   
26.
为了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中生代成矿的深部动力学过程,Sinoprobe-03-02项目于2011年9月至10月,在跨宁芜矿集区和郯庐断裂带实施了从安徽利辛至江苏宜兴450km长的宽角反射/折射地震剖面。速度剖面结果显示,Moho面深度和地壳速度结构在郯庐断裂两侧东西方向存在明显的差异:(1)在东部扬子块体内部,地壳覆盖层厚3~5km,西部的合肥盆地下方,则达到4~7km。(2)剖面平均Moho面深度为30~32km左右,在郯庐断裂下方,Moho面深度在35km左右;在宁芜矿集区下方,Moho面整体深度偏浅,达30~31km左右,但局部范围内,Moho面深度至34km左右。(3)剖面的下地壳平均速度在6.5~6.6km/s左右,在宁芜矿集区下方,下地壳速度偏低,为6.4~6.5km/s左右。剖面上地幔顶部的速度结构平均在8.0~8.2km/s。在宁芜矿集区下方,速度偏低,为7.9~8.1km/s左右。(4)郯庐断裂带的下方,从地表开始,还存在20多千米长的低速异常带,一直延伸到Moho面附近。剖面的宁芜矿集区下方Moho面上隆、下地壳及上地幔的低速异常等壳幔结构特征,预示下地壳不以榴辉岩残体为主,支持燕山期地幔岩浆的上涌和侵入并成矿,是热上涌物质的源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