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9篇
  免费   736篇
  国内免费   860篇
测绘学   978篇
大气科学   588篇
地球物理   664篇
地质学   1892篇
海洋学   486篇
天文学   91篇
综合类   499篇
自然地理   457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363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3篇
  1937年   2篇
  1931年   1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以全球大地构造为背景讨论了玄武岩浆起源和演化的一些基本概念.这些概念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合理解释各种环境中火成岩的形成机制,也有助于依据野外岩石组合来判别古构造环境.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有资料和观察,对中国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及中-新生代基性火山岩成因提出了一些新解释.这些解释与地质观察相吻合,且符合基本的物理学原理.虽然中国东部基性火山活动可称为"板内"火山活动,但它实际上是板块构造的特殊产物.中国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是其下部被改造为软流层的缘故.这种改造是加水"软化"所致.水则源于中国东部地幔过渡带(410~660 km)内古太平洋(或其前身)俯冲板块脱水作用.其将岩石圈底部改造为软流层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岩石圈减薄的过程.因为软流层是地幔对流的重要部分,而大陆岩石圈则不直接参与地幔对流.中生代玄武岩具有εNd<0的特征,说明其源于新近改造而成的软流层,亦即原古老岩石圈之底部.中国大陆北北东-南南西向的海拔梯度突变界线与东-西部重力异常,陆壳厚度变化,以及地幔地震波速变化梯度吻合.因此可将北北东-南南西向梯度线称为"东-西梯度界".该界东-西海拔高差(西部高原与东部丘陵平原),陆壳厚度差异(西部厚而东部薄)和100~150 km的深度范围地幔地震波速差异(西部快而东部慢),均受控于上地幔重力均衡原理.这表明西部高原岩石圈厚度>150~200 km,而东部丘陵平原岩石圈厚度<80km."遥远"的西太平洋俯冲带具有自然的地幔楔吸引作用.此吸引作用可引起中国东部"新生"软流层东流.软流层东流必将引起西部高原底部软流层的东向补给(流动).这一过程必然导致东移软流层的减压,即从西部的深源(岩石圈深度>150~200 km处)到东部的浅源(岩石圈深度~80km处).东移软流层的减压分熔可合理解释具有软流圈地球化学特征(εNd>0)的新生代中国东部基性火山活动及玄武岩的成因.这些对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地质过程的解释,将为更加细致的,以岩石学和地球化学为主的讨论所验证.  相似文献   
172.
以浓硫酸为催化剂,研究了对羟基苯甲酸和异丙醇合成对羟基苯甲酸异丙酯的工艺条件。对影响产率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实验表明,在以7%的浓硫酸为催化剂,反应温度为120℃,醇酸摩尔比为4:1,反应时间为5h的最佳条件下,合成了羟基苯甲酸异丙脂,通过多次重结晶的方法纯化产品,产率可达85.5%,并通过熔点仪、红外光谱等手段对产品加以表征,验证了产品具有较高的纯度。该法简单、快速、产率高、纯度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3.
根据中国东部各省(区、市)区域地质志、1∶50万地质图和中国东部地壳与岩石元素丰度研究成果首次编制的中国东部60种元素的岩石地球化学图,基本反映了与特定岩性有关的区域岩石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分布特征和与大地构造单元有关的区域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分布特征,直观表达了中国东部空间地理上元素背景含量的宏观分布与变化,以及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元素背景含量的变化趋势。这一成果为勘查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特别是区域化探扫面水系沉积物资料的定量解释提供了基本依据,为基础地质、大地构造、区域成矿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4.
根据中国东部各省(区、市)区域地质志、1:50万地质图和中国东部地壳与岩石元素丰度研究成果首次编制的中国东部60种元素的岩石地球化学图,基本反映了与特定岩性有关的区域岩石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分布特征和与大地构造单元有关的区域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分布特征,直观表达了中国东部空间地理上元素背景含量的宏观分布与变化,以及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元素背景含量的变化趋势.这一成果为勘查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特别是区域化探扫面水系沉积物资料的定量解释提供了基本依据,为基础地质、大地构造、区域成矿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5.
不同浓度的Na2SO4水溶液的拉曼光谱显示了SO42-的四个拉曼活性带:980 cm-1处的SO42-的对称伸缩振动模式v1带,1 106 cm-1处的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v3带,448 cm-1处的变形振动模式v2带和617 cm-1处的变形振动模式v4带。482 cm-1处的肩膀峰是由于NaSO4-离子对的形成对448 cm-1的v2带的影响而形成的SO42-的一个新的振动峰。浓Na2SO4水溶液中,水共享离子对[Na+.H2O.SO42-]-是主要的离子对物种。随着Na2SO4水溶液浓度的增加,Na+和SO42-的相互作用增强,NaSO4-离子对所占的摩尔分数增加。  相似文献   
176.
利用测绘卫星立体像对提取DEM效率高、精度高。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进行资源三号测绘卫星立体像对高海拔地区DEM提取实验,比较正视、前视及后视3种视角全色影像不同组合情况的立体像对所提取DEM的效果,以拉萨市城关区为实验区,并将实验结果与SRTMDEM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显示,正视与前、后视组成的立体像对提取的DEM效果相当,均好于前视、后视全色影像组成的立体像对提取得到的DEM,拉萨市城关区空间分辨率可达10 m,效果良好,可为城市地质灾害评价等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7.
提及天文,给人的感觉常常是"遥不可及",动辄便是"这个行星距离地球多少多少天文单位""那个星系距离地球多少多少光年"……仔细观察会发现,天文学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身边有很多与天文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东西,每个家庭都会找到几样,现在就让我们先从清晨的生活场景中开始。光与月神起床洗漱,拿起手边一块白色的香皂,上面是三个大写的字母"LUX",旁边一瓶洗发水也是同样的牌子。  相似文献   
178.
基于主体功能区约束的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经济发展水平、污染物排放现状、污染物治理水平、空气质量,特别是国家主体功能区环境目标约束等因素,构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的指标体系,用改进的等比例分配方法对2015年国家SO2,NOx总量控制目标进行区域分配。分配结果表明:SO2和NOx削减量大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及其周围地区,这些地区污染物排放量大、空气质量较差;削减比例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以及北京、天津2个直辖市,这些地区单位GDP能耗高、工业污染物去除率低、空气质量差;削减量相对较小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南和南部一些省份;削减比例较小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和南部几个省份,这些地区污染物排放量相对较少,空气质量好于其他省份。  相似文献   
179.
目的:挖掘中医方剂治疗胃癌的药对配伍规律。方法:收集近30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发表的采用方剂治疗胃癌临床疗效确切的文献,提取元数据建立“胃癌方剂数据库”,统计药对配伍。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共176首,得到药对4381对,经2检验,有90对药对是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核心药对;核心药对的功效配伍规律为:补虚药、利水消肿药之间及与理气药、清热解毒药、消食药、温化寒痰药、化湿药、破血消癥药之间的相互配伍是胃癌治疗的特色配伍。结论:通过分析核心药对的功效配伍,构建药对功效配伍的网络关系图,梳理得到药对配伍特色、特色配伍及代表药对,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0.
创意再生视域宁波老工业区绅士化动力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绅士化成为全球各类城市更新的核心现象,受地理、城市和规划等学科关注。以宁波和丰创意广场形成为例,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借助扎根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分别构建和验证涵盖空间生产、推拉模式和创意集群孕育在内的老工业区绅士化动力机制。研究发现:① 生成和丰创意广场的创意修复过程呈现典型绅士化现象,且该现象具有高端写字楼主导的开放性和多元景观特征,入园企业私营化、生产要素创意化和生产关系外向化的业态特征以及年轻化、情怀化、创意化和服务化的群体特征;② 和丰绅士化现象是老工业区以推拉方式形成的社会空间置换,权力、资本和创意联结而成的再生产关系主导空间实践;建筑规划师和创意阶层主导的物质性空间营造和创意实践形成空间表征;空间表征推动创意集群内生发展和演化,催化了基于文化、理想和情感体验的文化共识和身份认同,升华为表征性空间,形成了“地方元素的感性认可→资本要素和关系力量的理性约束→地方元素、资本要素和关系力量协同→关系力量的反馈”逻辑路径,激活了老工业区空间演化。③ 和丰创意集群育成取决于文化氛围、办公环境、经济区位、政府政策和社会关系网络等要素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