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64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本项目以小球藻、金藻和硅藻为主要生产对象,完成了3种海洋微藻高效培养的工程化设备系统的构建,开发了微藻工程化生产设备、产品浓缩技术与装备,解决了当前水产养殖苗种生产工业化饵料的供给问题。主  相似文献   
62.
气升式藻类光生物反应器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藻类是光合生物,在适当的光照条件下才能进行高效的光合作用和加快生长。同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如造成溶解氧过饱和,又会降低光合产率。因此,在藻类光生物反应器的设计中,必需重视两个问题。其一是提高反应器的光照表面积与体积比,以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其二是气升式反应器要通过气流传动,提高藻类的光能利用效率和传质效率,同时防止培养液中溶解氧过饱和。近年来国内外研制的藻类光生物反应器多为管式[1,5]和板式反应器[4]。作者认为气升式反应器不仅占地面积小,而且有可能较好地兼顾上述藻类培养的基本要求。因此研制了100L外照…  相似文献   
63.
选用大肠杆菌及小球藻投喂海洋腹毛目纤毛虫扇形游仆虫 ,对其摄食习性、种群自然增长率及其间的能量转化进行了观察和探讨。结果显示 :游仆虫摄食细菌和小球藻的种群自然增长率分别为 0 .6 4 /d和 0 .37/d,其能量转化率分别为 4 4 .2 %和 2 1.6 % ;在适宜密度的细菌和小球藻存在条件下 ,游仆虫能迅速形成较高的增长率 ,而不出现明显的诱发生长期。  相似文献   
64.
刘世明  朱雪竹  张民 《湖泊科学》2014,26(5):773-779
通过室内纯培养,分别设定不同温度梯度(14、16、18℃)和光照梯度(100、250、360 μmol/(m2·s)),以模拟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温带湖泊春季温度升高与光照减弱交互作用对铜绿微囊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生长和光合活性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计数测定其生长曲线,观测其变化趋势,并利用叶绿素荧光仪PHYTO-PAM测定藻类光合活性.结果表明,当温度为18℃,光强为100μmol/(m2·s)时,铜绿微囊藻生长速率最大,细胞密度达到2.99×106cells/ml.在该温度和光照强度下,其光合活性也远高于其他实验组,其Fv/Fm值达到最大值0.39.蛋白核小球藻在温度为16和18℃时,其生长速率差异不大,但明显高于在温度为14℃时的生长速率,其光合活性处于波动状态.与蛋白核小球藻相比,温度升高和光照减弱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光合活性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铜绿微囊藻生长对低光的偏好更为显著.因此,全球变暖所导致的高温低光环境可能有利于确立铜绿微囊藻在湖泊中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65.
为探讨小球藻鉴定的新方法以及评估小球藻属 DNA 条形码候选序列的鉴定作用,文章对20株小球藻的线粒体基因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I)、核基因组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以及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bcL)3个片段进行PCR扩增测序,并对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OI、ITS和rbcL序列在20株小球藻中的扩增和测序效率均呈阳性,扩增成功率分别为76%、83%和70%;经评估,COI、ITS和rbcL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在小球藻分类鉴定中均不适合较低的分类单位,但可参考动植物的分类方法,将多个片段组合应用,从而筛选不同进化级别的DNA条形码。  相似文献   
66.
基于小球藻的T-R方法光程放大校正因子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基于小球藻的T-R方法获得的光程放大校正因子适用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基于小球藻的光程放大校正因子与Tassan(1995)和Mitchell(1990)的结果可比,适用于不同类型和不同海区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的测量。研究结果同时也验证了T-R法在高悬浊水体应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7.
为评价酶解褐藻寡糖对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sp.)和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的促生长作用。本文测定了50 mg·L~(-1)质量浓度褐藻寡糖用量对2种微藻的比生长速率、色素含量、光合放氧、呼吸耗氧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光照下添加褐藻寡糖,2种微藻的细胞生长速率均明显提升,海水小球藻在兼养下的比生长速率分别是自养和异养下的2.4和2.6倍;而盐生杜氏藻在兼养下的比生长速率达0.259 d~(-1),是自养的1.9倍,异养的1.3倍。2种微藻均可利用寡糖进行异养生长,且在暗处利用褐藻寡糖作为有机碳源获得的生长速率与自养接近。异养下海水小球藻的呼吸耗氧速率显著高于自养和兼养,而盐生杜氏藻的呼吸耗氧速率在兼养下最高,自养下最低。兼养条件下,盐生杜氏藻的叶绿素含量、光合放氧速率、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光化学淬灭qP均显著高于自养条件,但海水小球藻未见显著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褐藻寡糖促进海水小球藻生长主要通过提高其异养同化作用实现;促进盐生杜氏藻生长主要通过提高其异养同化和光合作用实现。  相似文献   
68.
小球藻胞内多糖等活性物质具有多种重要生物活性和生理功能。为提高小球藻EC04胞内多糖的产率,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L9(3 4)正交实验优化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在暗光比12∶12、温度24±1℃和2000Lux光照条件下, EC04产胞内多糖的最佳条件为: MgSO4·7H2O浓度112.5mg·L -1, K2HPO4浓度60mg·L -1, NaNO3浓度1.2g·L -1, 维生素B1浓度0.5mg·L -1, 维生素B12浓度0.1μg·L -1。在此条件下, EC04产糖率为271.74mg·g -1, 细胞密度为48.027×10 6cells·mL -1, 与基础培养基相比分别提高了97.49%和34.91%。添加VB1、VB12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小球藻胞内多糖产率。对所提取胞内多糖进行抗氧化活性初探, 结果表明其具有一定的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对DPPH·(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和·OH(羟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达到了82.32%和64.27%。  相似文献   
69.
孙雪  马斌  周成旭 《海洋科学》2008,32(3):40-43
以单细胞绿藻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藻株编号为NMBluh015-1)为实验材料,利用几种绿藻中的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Rubisco)的小亚基(rbcS)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克隆到rbcS的一条cDNA(245 bp)和3条DNA序列(其编号为CP1、CP2和CP3,长度依次为1425 bp、810 bp、705 bp)。序列比较结果表明,该蛋白核小球藻rbcS cDNA核苷酸序列与普通小球藻(C.vulgaris)、杜氏藻(Dunaliella tertiolecta)(rbcS1和rbcS2)及蛋白核小球藻"太阳小球藻"株的相似性依次为93%、92%(91%)和90%,而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杜氏藻相似性最高(80%);3条rbcS DNA序列与绿藻及高等植物rbcS部分序列表现了较高的同源性,其中2条DNA(CP2和CP3)部分区段同源性很高。实验结果表明扩增得到的cDNA和DNA序列为蛋白核小球藻rbcS基因。  相似文献   
70.
生物矿化作用是在有机基质全程参与调控与诱导下形成矿物的过程。本文以钙锶为研究对象,通过小球藻对钙锶的生物矿化诱导,探索钙锶形成稳定矿化体的条件和方法。通过SEM,FT-IR和XRD来考察小球藻表面基团酯基屏蔽前后对钙锶生物矿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锶离子浓度较高时,晶体更易生成文石结构;2钙离子浓度偏高时,则更偏爱方解石;3在小球藻的作用下,晶体的取向更易受浓度较大的离子的影响;4当屏蔽小球藻表面基团酯基后,钙离子及锶离子对晶体的成核取向上的调控能力减弱。简言之,小球藻表面基团酯基能促进晶型的转换,并且对晶体的形貌具有一定的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