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0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193篇
测绘学   320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294篇
地质学   416篇
海洋学   126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桥墩附近四面体透水框架抛投防冲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目前国内所采用的抛石防护方法和土工织布上加压载防护方法的优缺点,对桥墩冲刷的机理进行了阐述,并且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在桥墩周围抛投四面体透水框架进行防护的防护效果。从而证明了“四面体透水框架抛投防护方法”对桥墩局部冲刷的防护有一定的工程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
使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进行像素级图像融合,在图像小波分解时,通过计算不同分解层数下得到的融合图像的熵来决定图像的小波分解层数;在图像小波重建时,引入局部相关系数,并在不同的分解层上设置不同的阈值进行有选择的高频系数替换,实现图像的像素级融合。并使用Quickbird全波段与多光谱数据进行试验,得到了分辨率高、光谱畸变微小的彩色融合图像。  相似文献   
73.
GIS中曲线误差的模型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描述曲线整体误差的随机过程模型.用过程的数字特征函数定义了曲线的局部误差指标.用过程的积分定义了曲线的局部和整体误差指标.阐述了各指标的概率意义与几何意义.设计了过程模型的数字化试验,并提取了过程的样本曲线。通过对样本曲线的统计分析.得到了各误差指标的估计值。  相似文献   
74.
底部弱层非规则布置隔震结构的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层单元方法,将楼板视为剪切弯曲深梁,用二次位移函数和一次转角函数描述楼面运动。同时建立了平面非规则房屋隔震结构动力反应的计算模型,用反应谱方法和时程分析方法计算分析了U型和L型底部弱层非规则布置隔震结构的局部变形的基本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75.
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与大气可预报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线性误差发展理论研究大气可预报性存在的局限性, 采用非线性扰动发展方程讨论动力系统误差增长规律,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新概念: 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 它与经典Lyapunov指数有本质的区别, 可以表征初始误差在有限时间内的局部平均增长率, 大小与初值、初始误差、物理量、演化时间、以及时间尺度、空间尺度有关. 结合该指数的定义以及大气本身的动力学特征给出合理的计算方法, 得到大气初始误差随时间的演化并确定了最大可预报时间. 最后以500 hPa位势高度为例, 详细讨论了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在大气可预报性中的应用, 得到的主要结论是: 大气可预报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 从总体上看, 可预报性呈纬向带状分布. 赤道上的可预报时间最大, 南极地区次之, 北极地区也较大, 南北两半球的副热带和中纬度地区可预报性最小. 在赤道地区, 平均可预报时间为12 d左右, 最大值分布在热带印度洋、印度尼西亚及邻近地区、热带东太平洋等地区, 大约为两周. 南极地区可预报性也很高, 平均可预报时间大约9 d, 这一特征在夏季更显著. 北极地区的可预报性也比邻近中高纬大, 但增加不如南极地区明显. 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30°~60°S和30°~60°N)的可预报性最小, 平均仅有3~4 d. 另外, 可预报性随季节有差异. 北半球大部分地区, 对应冬季的可预报性比夏季的大, 特别是中高纬北大西洋、北太平洋以及格陵兰岛等地区, 冬季的可预报性明显比夏季的大; 南半球, 南极附近60º~90ºS对应夏季的可预报性明显比冬季的大, 而其他区域尤其在30°~60°S的可预报时间随季节变化不大, 大约3~5 d. 理论和数据计算结果均说明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以及由它得到的非线性局部误差增长确实可以很好地定量表征各种大气物理量在不同时空域下的可预报性.  相似文献   
76.
谢淑云  鲍征宇  李兵 《云南地质》2006,25(4):451-452
分形是研究复杂系统时一空结构特征的基本理论和有效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的各个领域。地球化学场作为表征特定区域特定介质中(基岩、水系沉积物、土壤、水体等)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和其它相关地球化学变量值的频率分布及其时一空结构的复杂场,其元素含量频率分布特征,对区域地球化学演化研究、金属和油气地球化学勘查、区域环境生态调查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一直是地球化学家和数学地质学家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7.
局部角度域波传播步进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非均匀介质中波动方程出发,提出了基于一般标架的相空间(局部角度域)波传播的步进算法. 该方法在构造单程波的步进算法时,在选择标架或正交基等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 我们以不随频率及深度变化且具有变尺度特性的Gabor_Daubechies紧标架为例,给出了单程波传输算子的具体形式及相应的波场步进算法;详细讨论了基于Gabor_Daubechies标架的传输算子的高频渐近展开问题,得出了在高频、小传输步长条件下传输算子的近似解析表达式,并给出使用条件. 通过模型算例,比较了精确传输算子与高频近似传输算子用于非均匀介质中波传播的结果,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由两者得出的波场几乎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78.
一种新的地球物理反演方法——模拟原子跃迁反演法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研究了一般地球物理反问题的迭代优化求解过程与物理学中原子跃迁过程的对应关系,建立了反演问题中模型空间、初始模型、局部极值模型、最优化模型等与原子的态空间、定态、激发态、基态等的对应关系. 在此基础上,模拟了物理学中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的物理过程,建立了一种与原子跃迁过程相对应的非线性随机跃迁数学模型和模型解跃迁搜索准则,导出了适用于一般地球物理资料的模拟原子跃迁的非线性反演算法. 用理论测试函数对这种新的反演方法进行了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解不依赖于初始模型、收敛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9.
利用框架结构的整体振动模态信息进行局部损伤的判别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高阶模态逐渐被人们认识并用来进行局部物理参数识别并用来进行损伤判别。本文以弹性地基上独立基础的框架结构底层柱为研究对象,利用增加的质量块对柱子进行局部损伤的制造,利用脉冲锤击法和激振器扫频实验进行高阶模态对比测试,利用PolyMAX模态分析方法进行损伤前后高阶模态的识别,发现了“高灵敏度高阶模态”的存在。最后通过两端约束Euler梁的计算模型,通过高阶模态来识别物理参数以及地基参数,其中物理参数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0.
藏北羌塘火车头山新生代火山岩可区分为钙碱性及碱性两个不同的系列。钙碱性火山岩主要岩石组合为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其SiO_2介于49%~70%之间,Al_2O_3>10%,Na_2O/K_2O>1;其中玄武岩具平坦型稀土配分型式,LREE/HREE为1.3~1.8,(La/Yb)_N为2.87~4.45,无明显铕异常,δEu为0.96~1.09;该套岩石的Mg~#与SiO_2相关关系以及La/sm-La等亲岩浆元素与超亲岩浆元素协变关系表明,它们应为幔源岩浆经分离结晶演化的产物,其岩石组合类型以及低的Sm/Yb值(Sm/Yb=1.53~5.35)表明它们的原始岩浆应来源于岩石圈地幔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的局部熔融。本区碱性火山岩为一套典型的钾质岩石系列,主要岩石组合类型为碱玄岩-碱玄质响岩-响岩,其SiO_2介于44%~59%之间,Al_2O_3>14%,Na_2O/K_2O介于0.47~1.51之间;岩石轻稀土强烈富集,LREE/HREE为13.20~15.76,(La/Yb)_N=50.44~91.99;其岩石组合类型以及Mg~#与SiO_2相关关系以及La/Sm-La协变关系同样表明它们为共源岩浆分离结晶演化的产物;然而,其较高的Sm/Yb值(Sm/ Yb=2.63~13.98)表明它们并非地幔橄榄岩直接局部熔融的产物,岩石弱的负Eu异常(δEu=0.77~0.85)以及Th、U的强烈富集和Nb、Ta的相对亏损,又反映了原始岩浆中有显著的地壳物质的贡献;该套钾质碱性系列岩石在La/Co-Th/Co同分母协变图上呈直线型分布,而在La/Co-Sc/Th异分母协变图上呈显著的双曲线分布,从而表明其源区为二源混合型,是青藏高原特殊的壳幔混合层局部熔融的产物,这些特征是新生代青藏高原壳幔层圈物质交换的重要岩石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