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5篇
  免费   457篇
  国内免费   263篇
测绘学   203篇
大气科学   315篇
地球物理   880篇
地质学   1403篇
海洋学   9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18篇
自然地理   63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张宏 《地下水》2018,(6):232-233
昌图县95%的小型水库存在病险,急需进行除险加固工程,从而确保水库的运行安全。本文针对昌图县小型水库的病险和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提出除险加固总体方案,重点对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管理对策进行探讨,认为应加强管理手段,保证所需资金,加强前期工作,运用科学管理方法,保证除险加固工作顺利进行,发挥水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其他地区小型病险水库加固建设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2.
吴增文 《地下水》2018,(6):239-241
涧峪水库位于秦岭北麓西涧峪口的中型水利工程,由堆石面板坝、溢洪洞、输水洞、泄洪洞、东涧峪引水洞等组成,坝高81 m,坝顶长196 m,正常蓄水位786.5 m、防洪限制水位781.5 m、校核洪水位789.53 m、总库容1284万m3,滞洪库容314万m3,水库枢纽工程于2007年9月建成蓄水试运行。本文在收集水库设计和实际运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运行度汛与调度经验,保证水库安全运行与度汛,兼顾水库上下游防洪保安,分析计算水库流域内的径流与洪水、调节与调洪计算,结合水库设计工况与实际运行经验,展开水库运行的科学调度分析,得出安全可靠、科学有效的调度运行方案,从而指导水库运行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以达到充分发挥水库工程的综合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3.
凤阳山区石英岩矿床成因类型主要有沉积变质型和沉积型两种,均属层控性矿床。其中沉积变质型石英岩矿是本区主要类型矿床,赋存构造体系为老青山单斜,控矿层位为凤阳群白云山组地层,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岩,其次是石英砂岩、含白云母石英岩等;沉积型石英岩矿赋存构造体系为雷家户-宋集单斜,控矿层位为八公山群伍山组,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区内发育的褶皱构造为石英岩矿体提供了广阔的赋存空间,而断裂构造的发育却对矿体分布的连续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对石英岩矿石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4.
以澜沧江漫湾水库库区洲滩为研究对象,依据水库运行导致的水位波动特征,同步监测洲滩内部水位、水温变化过程,核算洲滩侧向潜流交换量,建立水温与水位之间的响应关系,分析潜流交换水流路径上溶解氧、溶解性碳素变化。结果表明:水库运行引起洲滩水位周期性波动,侧向潜流交换加强,洲滩水位最大变幅达2.2 m,水库一次蓄泄过程进出洲滩的水量达3 956 m^3,洲滩边缘区潜流交换量为中心区的4~5倍;在涨水过程中,洲滩水温下降,中底层温度梯度较大,而在落水过程中,洲滩水温上升,中表层温度梯度较大;溶解氧、溶解性有机碳和无机碳在河流至洲滩潜流交换路径上同步递减,分别从3.27 mg/L、7.3 mg/L和66.0 mg/L下降至0.17 mg/L、2.4mg/L和40.6 mg/L。水库运行导致的水位波动加强了库区洲滩潜流交换,对河流物质循环产生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25.
2010年受"凡亚比"台风强降雨及诱发的次生灾害泥石流影响,高州水库集水区内植被及水环境质量受到严重损害。为评估此次灾害对集水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灾害前后遥感数据及水体水质变化。结果表明,灾害对集水区高植被覆盖度区域造成较严重破坏,高植被覆盖度区域呈下降趋势,灾后集水区的高植被覆盖区转出面积(932.7km2)大于转入面积(889.4 km2),主要转变为中植被覆盖度区域,高植被覆盖度区域实际面积由灾前932.28 km2减少到灾后889.404 km2,面积减少42.884 km2;中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37.354 km2,无植被及低植被覆盖面积变化不大。灾后短时间内造成水库水质发生较大变化,库区及入库河流中DO、pH、SD、CODMn与Chl.a浓度降低;浊度与TN、NO3-N、NH4-N、TP、Fe浓度升高;三条入库河流Fe浓度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限值,其中古丁河口处Fe浓度超标准限值6.4倍;古丁河TN浓度和朋情河口处TN、TP浓度均超地表水Ⅲ类标准;水库供水口底层水体TN、TP含量浓度超地表水Ⅲ类标准,Fe浓度也超出标准限值,严重影响供水水质。由于台风强降雨极端气候变化和土地使用改变等因素综合影响,区域灾害类型趋向复合型变化,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和供水水质安全保障面临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6.
高珂 《地下水》2018,(5):172-173
桃曲坡水库是一座以农业灌溉、城市供水为主,兼有防洪、旅游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设计洪水位788.54 m。通过对桃曲坡水库洪水特征、水库防洪预案和洪水实际调度进行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洪水调度具体建议,对其它相似水库工程洪水调度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7.
祁连山区多年冻土空间分布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祁连山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亚洲水塔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年冻土的变化对生态系统和水资源平衡有着重要影响。基于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道路勘察钻孔点以及前人所获得的多年冻土下界资料,回归得出祁连山区多年冻土下界统计模型,借助ArcGIS平台在DEM数据的支持下,模拟出祁连山区多年冻土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祁连山区多年冻土分布的下界具有良好的地带性规律,表现为随经纬度增加而降低的规律;祁连山区多年冻土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以哈拉湖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分布格局;祁连山区总面积约为16.90×104 km2,其中多年冻土面积约为8.03×104 km2,占总面积约47.51%。多年冻土区与季节冻土区之间存在着有不连续多年冻土分布的过渡区,过渡区面积约1.43×104 km2,占总面积约8.46%。  相似文献   
128.
陈艺迪  陈萍 《贵州地质》2021,38(3):315-319
一些矿产资源勘探和核实报告常常采用所谓“富水系数法”来估算未来矿山开采的矿井涌水量,但该方法是否合理,一直是业内争议的问题。文章以有多年开采历史的煤矿山开采资料为基础,通过对矿井涌水量与煤炭开采量、开采面积、开采深度等的统计分析,探讨了矿井涌水量与上述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矿山开采的延续,矿井涌水量与煤炭资源的开采量之间并不呈简单的“线性关系”,从而得出采用所谓“富水系数法”来估算基岩山区矿山未来开采的矿井涌水量是不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9.
溪洛渡水电站自2013年开始直接拦截金沙江的泥沙,其排沙效果对水库运行及下游向家坝和三峡入库泥沙都会造成影响。本文基于水文泥沙及河道断面观测资料,对比分析溪洛渡水库和三峡水库排沙规律异同点,研究溪洛渡水库排沙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4—2019年溪洛渡水库共计排沙1 490万t,排沙比为3.1%,较设计值和向家坝、三峡水库均明显偏小。溪洛渡水库排沙比偏小主要有3个原因:入库水沙峰值协调性较差、水库长期高水位运行及库区河道二级天然潜坎对泥沙运动的阻隔效应。  相似文献   
130.
为进一步了解山区与平原雷电参数分布特征及其差异,为山区和平原地区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和雷击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根据湖北省ADTD地闪定位系统2006年12月至2016年12月监测的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山区和平原地区的地闪频次、极性、雷电流幅值和波头陡度等参数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山区地闪密度略高于平原地区,平原正地闪百分比稍高于山区,近10年的正地闪百分比呈上升趋势。②正地闪平均强度山区比平原大1.16kA,负地闪平均强度山区比平原小3.67kA,平原总地闪平均强度比山区大3.46kA。③总地闪小雷电流幅值(I≤30kA)概率山区比平原大8.9%,大雷电流幅值(I100kA)概率平原比山区大0.6%。④山区正地闪平均陡度分别比负、总地闪平均陡度大2.44kA/μs和2.31kA/μs,平原正、负、总地闪平均陡度分别比山区大3.41kA/μs、5.77kA/μs和5.64kA/μs。可以得出,山区小雷电流绕击率大于平原,正地闪雷电感应的危害大于负地闪和总地闪;平原地区大雷电流反击率比山区大,雷电感应的危害大于山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