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95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姜德义  宋书一  任松  陈结  杨春和 《岩土力学》2013,34(4):1025-1030
利用自行研制的三轴岩盐溶解试验机,实现在三轴应力条件下岩盐试样溶解试验。进行三轴应力条件下溶液浓度、温度、流量以及偏应力4个因素相互耦合状态的岩盐溶解速率正交试验,研究各个因素对岩盐溶解速率的影响规律。对任意两个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二元线性回归,根据其标准回归系数对岩盐溶解速率相对重要性比值构建判断矩阵,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影响因素的权值。研究结果表明,岩盐溶解速率随着浓度增大迅速降低,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着流量增大缓慢增加,但变化并不明显;随着偏应力增大先减小,后缓慢增大。极差分析和权值计算结果表明,岩盐溶解速率影响因素主次关系依次为浓度、温度、流量和偏应力。4个因素对岩盐溶解速率影响权值大小依次为0.570、0.384、0.048、0.005,其中浓度和温度两个影响因素权重占到95%。  相似文献   
52.
应力因素下的岩盐卸荷扩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围压卸载试验,研究不同三轴应力状态下围压卸载对岩盐试件扩容特征的影响,以及扩容与卸载形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围压卸载时岩盐的体积扩容量与偏应力存在较为明显的对数关系;(2)卸载的初始围压对岩盐的扩容影响几乎不存在;轴压增大能够促进岩盐的扩容,使加速扩容点前移,且加速扩容点对应的偏应力与轴压的增加呈线性关系;(3)岩盐的膨胀系数(即横向应变与纵向变形的比值)随着偏应力的增大,呈现先线性增加后指数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3.
盐膏层是油气成藏的良好盖层,塔里木盆地多个大型油气藏都属于巨厚盐下油气藏,为了提高单井产能,决定采用定向井和水平井来开发盐下油气藏。由于盐膏层距离产层较近,需要在盐膏层进行造斜。造斜井段盐膏层井眼的缩径规律及其对套管外载的影响国内外鲜有报道。应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造斜井段砂岩和盐膏岩地层、水泥环及套管耦合的三维力学模型,以塔里木羊塔克区块岩石力学测试成果为基础,研究得到造斜段井斜和方位对井眼缩径及套管外载的影响规律。该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塔里木巨厚盐下定向井、水平井轨迹设计,钻遇盐膏层泥浆密度的确定和井身结构设计,为塔里木盐膏层钻井、完井施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4.
《岩土力学》2017,(5):1327-1334
运用多功能试验机首次开展岩盐非连续疲劳试验,研究了时间间隔作用下的岩盐的力学特性(包括变形和弹性常数)的演化规律。试验结果显示:(1)与常规疲劳情况不同,间隔疲劳过程中时间间隔后的循环产生的轴向残余应变总大于时间间隔前的残余应变,且径向和体积残余应变呈现出与轴向相同的规律。(2)时间间隔后的循环内弹性模量总体大于时间间隔前的循环内弹性模量,但泊松比随时间间隔变化不明显,时间间隔前、后均呈相似的上升趋势。(3)间隔疲劳过程中的时间间隔对塑性变形的积累有加速效应,时间间隔越长,疲劳过程中残余应变积累越快,岩盐疲劳寿命越短。(4)循环过程中无应力静置时间间隔的出现,为岩盐内部结构的整体调整提供了时空条件,有利于晶粒在残余应力作用下归位并产生新的滑移面,后续加载时晶粒回到原应力峰值对应位置将耗散更少能量,宏观上表现为塑性变形的加速积累,岩盐更容易发生疲劳破坏,疲劳寿命降低。  相似文献   
55.
56.
双河岩盐矿区钻探-物探综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河岩盐矿区钻探—物探综合研究石应峻,寸树苍,陈华玢,申时新(成都理工学院,成都610059)双河岩盐矿区钻探工程发现,该区岩盐厚度变化急剧,并且埋深浅者厚度大。大地电磁测深(MT)进一步发现,岩盐层上方和下方存在有“泥辟构造”,已得到高精度重力测量...  相似文献   
57.
东濮凹陷沙三段高频湖平面变化及低位砂体预测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东濮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湖平面变化频繁,有长周期,也有短周期,根据录井及岩芯等资料识别出的湖平面变化的6级周期,其变化频率约为1000次/Ma。根据计算,东濮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湖水最大深度为30m。在高位期,盆地沉积中心发育暗色泥岩夹薄层碳酸盐岩;在水位下降期,边缘相砂体不断向盆地中心进积;在低水位期,盆地沉积中心发育盐膏岩沉积,因此在垂向上常发育深水相暗色泥岩与砂岩频繁互层,以及深水相暗色泥岩与盐膏岩频繁互层。这种砂体多为低水位期三角洲成因,是东濮凹陷很重要的含油气储层。  相似文献   
58.
塔里木盆地西部古岩盐氯同位素分布特征与找钾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塔里木盆地在晚白垩-第三纪地史发展过程中, 曾与广海相通, 多期海水的侵入和间断以及适宜的构造、古环境条件使得其内部发育的两大次级盆地—— 北部库车及西南莎车盆地沉积厚层岩盐, 具备成钾的基本地质条件, 一直被列为中国寻找古钾矿的重点地区. 但由于该区岩盐普遍贫Br, 使得经典的Br×103/Cl系数法找钾往往难以反映实际成盐情况. 而对该盆地不同地区盐矿点古岩盐氯同位素分析发现, 莎车及库车产出的岩盐氯同位素分布明显不同, 前者显著偏负, 后者则全为正值. 结合现有关于卤水、岩盐氯同位素研究数据, 参考岩盐Br×103/Cl系数、卤水水化学特征, 证明δ37Cl值是贫Br地区指导找钾的一有效指标. 运用这一指标推测, 莎车盆地形成岩盐的古卤水浓缩程度明显高于库车盆地, 特别是莎车盆地西部的喀什坳陷δ37Cl值最为偏负, 推测当时成盐古卤水已浓缩到晚期阶段, 可作为一找钾远景区开展更进一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9.
中国东南地区中新生代岩盐矿床的沉积成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介了中国东南地区新生代岩盐矿床的一般概况,着重从七个方面阐述了岩盐矿床形成过程中的沉积成盐特征,对这些沉积成盐特征的了解有助于该地区岩盐矿床的研究。  相似文献   
60.
李同录 《湖南地质》1994,13(3):153-154
澧县曾家河无水芒硝矿床,矿层呈层状、似层状,分布于中新生代盐湖相沉积盆地─—澧县盆地,属古内陆盐湖相蒸发岩硫酸盐型沉积矿床,自边缘向中部由钙芒硝→无水芒硝→岩盐,组成环带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