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7篇
  免费   688篇
  国内免费   716篇
测绘学   135篇
大气科学   325篇
地球物理   753篇
地质学   1714篇
海洋学   22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50篇
自然地理   11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6篇
  1954年   2篇
  1946年   2篇
  1943年   4篇
  1940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大陆板块在碰撞时,岩石圈中形成以拆离面为主体的构造通道和减压工,特殊地段形成热能和热流体的聚集区,并逐步发展成岩浆孕育带。建立了三个常见的岩浆孕育带模型。强调花岗岩主要形成于陆壳中上层。  相似文献   
83.
84.
《地理教学》1997,(1):44-44
  相似文献   
85.
东秦岭北缘煤的变质作用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何建坤 《地质论评》1996,42(1):7-13
以河南省东秦岭造山带北缘山西组二1煤层的煤岩、煤质、煤有机地球化学和“晶核”结构的综合研究为前提,结合板块构造和地球物理场的研究分析,认为该区二1煤的变质热源主要与长期复杂的板块俯冲、A型碰撞所引起的地壳结构调整而使前陆盆地区岩石圈结构变化,大地热流急增的结果有关。二1煤的变质主要经历了早期(印支期前)的区域深成变质(达肥-气煤)和后期(印支-燕山期)的典型异常热变质作用(达无烟煤-高阶无烟煤)。  相似文献   
86.
《地球科学进展》1996,11(2):129-132
回顾十年展望未来开拓科学基金的新局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10年来,形成了面重点、重大项目三个层次和若干专项基金组成的资助格局,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基础性研究,稳定了一支基础研究队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成为我国支持基础研...  相似文献   
87.
88.
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天”“合”构造格局及加里东运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综述了近年在古生物对比、古地磁对比、火山岩岩石建造、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早古生代秦岭造山带的历史是岩石圈 经历小“开”小“合”的历史。“开”阶段的古地理格局是多岛小海盆,“合”的最终表现是出现加里东运动。  相似文献   
89.
Ф.  ВЕ 王骏 《世界地质》1996,15(3):24-26
发生在岩石圈板块边界各过程间的相互关系B.E.Xana王骏译在经典的板块构造学说中,所列举的发生在板块边界的过程被看作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彼此直接相关的:扩张补偿俯冲,俯冲伴随着陆壳的增生,火山作用和弧后扩张,在大陆会聚带的挤压状态下发生碰撞,拉张是...  相似文献   
90.
根据断面域兴安、松嫩地块各时代地层和花岗质岩石及所估算的地壳各结构层的K、U、Th含量,研究了岩石的热产生率及其变化、以及岩石圈的热结构和温度分布,揭示了兴安、松嫩地块热产生率与岩性及时代的关系。兴安、松嫩地块均以高热流为特征,特别是松嫩地块为明显的高热异常区。岩石圈内的温度分布结合地球物理信息的分析表明,两地块深部地壳可能存在低速高导的部分熔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