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3篇
  免费   789篇
  国内免费   1414篇
测绘学   90篇
大气科学   2245篇
地球物理   312篇
地质学   902篇
海洋学   611篇
天文学   125篇
综合类   166篇
自然地理   25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基于观测资料分析,本文讨论了与东亚冬季风(EAWM)异常活动相联系的海-陆-气系统的特征,指出它往往是随后亚洲夏季风异常的一个信号。我们分析并确定了一类重要的海气耦合模态,即EAWM。它所包含的海-气双向相互作用,使该模态的SSTA分布得以发展和持续。特别是在西太平洋和南海等关键地区,SSTA异常将从冬季维持到夏季。在强冬季风年,青藏高原积雪冬季在其东部出现负距平区,春季则延伸到高原西北部。SSTA及高原积雪分布,共同构成调制亚洲季风环流的重要因子,它将有助于1)随后南海季风和季风降水的增强;2)梅雨期西太平洋副高偏北,长江流域少雨;3)夏季我国东北和日本多雨;4)阿拉伯海和印度东北多雨,而印度西南部及孟加拉湾少雨。总之,强EAWM及相联的海气相互作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亚洲夏季风的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942.
地磁场对1999年9月空间天气大事件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9月22-25日发生一个大磁暴(Dst=-164nT).磁暴主相开始的头1小时伴随有丰富的Pc型地磁脉动,包括Pc2,Pc3,Pc4等。在行星际磁场Bz由北向转向南向后,磁暴主相开始,南向分量达到最大值后大约2小时,地磁H分量达到最小值,恢复相开始,并且,这次磁暴与太阳风各参数以及星际电场也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43.
本文根据物理化学基本原理,提出HF的表面吸附催化机制对于CaF2-HCl-H2O固-液反应体系溶解振荡起着关键性作用。同时建立了该 体系的动力学模型,研究其振荡现象的非线性动力学起因,虽然这一数学模型是基于CSTR反应器为对象而建立的,不过其基本的结论对叠层式流动反应器的情况也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944.
四川都江堰市、彭州、什邡地区的侏罗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石和 《地层学杂志》1997,21(3):192-202
龙门山中段都江堰市、彭州市、什邡县等地的侏罗系十分发育,呈NE-SW向展布。在1991~1995年1/5万区调期间,从这个地区测制的一些侏罗系剖面中划分出了千佛崖组、沙溪庙组、遂宁组和莲花口组4个岩石地层单位,并与邻区相应地层单位进行了对比,总结了它们的岩石特征和相变;根据ESR(电子自旋共振)测年资料讨论了侏罗纪的年代地层划分;并简要叙述了千佛崖期湖相、沙溪庙—遂宁期河流相和莲花口期洪积相(冲积扇相)的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945.
上扬子地台湘北—鄂西层序地层研究表明,奥陶纪有两次二级海平面升降旋回,形成两个二级复合层序(即中层序).其界面介于第8与第9个三级层序之间,基本与Nemagrap-tusgracilis带的首次出现相吻合,并可与澳洲、美洲、欧洲等地进行对比.古地磁、古气候及古生物等资料也反映出该界面是重要的转折点.因此,对应这两个中层序,可将奥陶系分为两个亚系  相似文献   
946.
东南沿海地区旱涝气候准周期振荡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学湛  张容炎 《热带地理》1997,17(4):371-377
本文提出干旱指数与洪涝指数二分序列,讨论了东南沿海地区1470 ̄1993年时间序列上旱,涝气候准周期振荡特征。结果表明,旱的周期振动与涝的周期振动存在着差异,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都有所反映,作周期分析时有必要分别寻求旱与涝各自的周期振动分量,结果表明,太阳活动11年周期,22年磁周期和日月地相对运动19年周期,都与该区旱涝长期变化存在着较强的统计对应关系,并且太阳活动强弱世纪周期对其长期变化也有一定  相似文献   
947.
香港回归祖国,中共十五大胜利召开……1997年一连串的喜事,令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同时神州大地改革开放日趋深入,全国的经济和文教建设事业飞速发展。在这日新月异的年代里,《地理教学》也随着祖国一起茁壮成长。《地理教学》于1959年创刊,当时为不定期的丛刊,1963年由于各种原因停刊。1980年9月复刊,至1997年底,巳出刊百期。这对本刊是一件值得欢庆的事。  相似文献   
948.
90年代以来,祖国的母亲河——黄河下脖频繁发生断流,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括带幕严重影响,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49.
地球内磁层场向电流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ISEE-1和ISEE-2飞船观测的磁场数据,分析了地球内磁层场向电流的统计特征,包括场向电流的空间(L值和地方时)分布;流进和流出电离层的场向电流随地方时的变化;场向电流发生率与地磁活动水平(以AL指数表征)、行星际磁场(IMF)Bz的关系,电流强度和密度随地磁活动水平的变化等.发现,场向电流大都发生在夜间,且集中在L为6-10区域内,场向电流发生率,强度和密度随地磁活动增强而增大,行星际磁场南向时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北向时的发生率.这些结果表明,内磁层场向电流的产生是太阳风和磁层、电离层间电动耦合增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950.
分七个方面扼要评述我国太阳大气和行星际动力学领域的近期成果:(1)耀斑的储能和释能;(2)日冕物质抛射;(3)行星际准定态结构;(4)行星际扰动和激波传播;(5)太阳风中的阿尔文起伏;(6)太阳宇宙线的传播;(7)磁流体(MHD)计算方法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