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57篇
  免费   2936篇
  国内免费   2956篇
测绘学   1467篇
大气科学   1546篇
地球物理   4697篇
地质学   7155篇
海洋学   2124篇
天文学   305篇
综合类   1174篇
自然地理   1881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489篇
  2022年   544篇
  2021年   648篇
  2020年   514篇
  2019年   688篇
  2018年   488篇
  2017年   467篇
  2016年   460篇
  2015年   553篇
  2014年   1002篇
  2013年   708篇
  2012年   939篇
  2011年   896篇
  2010年   884篇
  2009年   853篇
  2008年   871篇
  2007年   738篇
  2006年   781篇
  2005年   742篇
  2004年   644篇
  2003年   722篇
  2002年   706篇
  2001年   685篇
  2000年   514篇
  1999年   434篇
  1998年   487篇
  1997年   393篇
  1996年   413篇
  1995年   367篇
  1994年   307篇
  1993年   288篇
  1992年   279篇
  1991年   202篇
  1990年   177篇
  1989年   133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7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3篇
  195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地震后有损伤结构的耗能减震加固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国内外结构被动控制研究的最新成果,针对震后有损伤结构提出了一种新的抗震修复策略,即采用耗能减震装置进行结构的抗震修复和加固,并在文献[1]所提震后有损伤结构恢复力骨架曲线建立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修复前、后结构恢复力的变化,给出了震后有损伤结构抗震加固设计的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992.
展望建筑物震害预测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回顾了我国 建筑物震害预测研究和应用的发展过程,评论了各种预测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各家建议预测方法存在的不确定性,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减少消除物震害预测方法中不确定性的途径。最后,展望了建筑物震害预测在的实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3.
文中简要介绍了作者在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学习和工作期间,该所动力边界积分方程法及其应用课题研究组这几年来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94.
内蒙古东五分子地区韧性剪切变质作用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五分子地区花岗-绿岩地体经受了三种类型变质作用的改造。韧性剪切带不仅控制了区域变质岩组合的分布,而且也导致其变质作用的强度出现了逆转序列。根据岩石的结构、碎斑含量及矿物成分,韧性剪切变质岩划分为三类,其共同特点是具有碎斑结构。其变形结构分为单矿物型及组合型。同一块韧性剪切变质岩由处在单变平衡的一组矿物组成。根据岩石变形及重结晶的特点,结合其产状,确定出两种不同类型韧性剪切变质带。共生矿物对的研究证明它们形成于地壳不同深度及温度、压力条件。本区的金矿化、运移、沉淀与韧性剪切变质带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95.
喜马拉雅山北部地区的地壳结构模型和速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81年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地区的人工地震测深资料进行了震相对比,分辨出t1、t2、t3、t4、t5和t6六组地壳中和莫霍界面的反射波,并用理论走时曲线、绘制速度曲线图、射线跟踪和综合地震图等方法得到了主测线(PP)上各地段的地壳结构模型。初步结果表明,该地区地壳西段较薄(约73公里),东段稍厚(约77公里),平均总厚度约为75公里。地壳的平均P波速度约为6.2-6.3公里/秒。 地壳为高低速相间的多层结构。在中上部有一低速层,其厚度为数公里,速度为5.6-5.7公里/秒,与上层速度差为0.5-0.6公里/秒。低速层在测线东段比较肯定,在西段则不甚明显。结合藏南定日、岗巴一线有强烈水热活动的事实,低速层的存在可能意味着地壳中存在部分熔融的高温物质。下部地壳的速度为6.7-6.8公里/秒,且比较均匀。从莫霍面反射波的特征来看,在紧靠其上方可能有一个速度反转带,其厚度亦为数公里。上部地壳的结构在横向上有较大的差异,这说明在地质历史上,西藏特提斯带曾经历过强烈的地壳变动。  相似文献   
996.
《浙江测绘》1983,(3):65-65
为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生产布局,开发利用并提高各类土地生产率和发展林业生产,完成农业和林业区划,在土壤普查的基础上全面查清土地和林业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分布及使用与变化情况,并作出综合科学评价,进而为逐步建立土地的科学管理制度提供依据和创造必具的条件,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利用高表面活性矿物蒙脱石、蛭石、沸石在一定的介质条件下对Zn2 +进行吸附实验研究。蒙脱石和蛭石对Zn2 +的等温吸附线呈双“S”型 ,而沸石对Zn2 +的等温吸附线则呈“Langmuir”型。三种矿物对Zn2 +的吸附容量大小顺序为 :蒙脱石 >蛭石 >沸石。运用粉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差热及热重分析等技术对矿物及矿物吸附Zn2 +后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蒙脱石吸附锌后其层间域中吸附锌大量水解形成新的物相 ,而蛭石与沸石吸附锌后水解很少。这为利用高表面活性矿物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及其可循环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8.
邵芸  郭华东  范湘涛  刘浩 《遥感学报》2001,5(4):340-345
通过对肇庆试验区1996年和1997年获取的多时相、多模式雷达卫星(RADARSAT)数据分析,从图像上直接提取地物的后向散射系数,结合实地测量水稻的生长结构参数,建立了水稻生长模型,分析了不同生长周期(从80天到120-125天)4种类型水稻的时域散射特性。利用1997年4月至7月获取的7景标准模式雷达卫星数据,对试验区内三个县和两个行政区共5000km^2面积范围内的作物进行分类和水稻产量预估算,水稻类型分类及面积量算精度达91%。结果表明:利用雷达遥感数据进行水稻种植面积量算和估产需要水稻生长期间三个时相的数据,即插秧期、抽穗期、收割前期。若能够获得多参数雷达图像,可以用插秧期和收割前期的两个时相图像来代替上述的三个时相图像同样可以达到种植面积量算和估产的效果。这一结果充分说明多时相雷达卫星数据对我国南方水稻长势监测及估产具有明显优势和潜力。  相似文献   
999.
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广州白云山常绿阔叶林的结构特征.群落主要由亚热带科属组成,优势科为芸香科、五加科、茜草科、山茶科、壳斗科、鼠刺科、樟科等.优势树种也以相应的优势科属树种为主.群落中胸径≥3cm的个体密度较小,只有1964株/hm2;群落较为低矮,平均高度只有6m;乔木垂直分化不明显,树种水平分布不均.白云山的植被是次生植被和人工造林改造的结果,只在山谷少数植被没受人类干扰.其现状植被是天然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的混合体.在一些由马尾松发展起来的群落,天然侵入的阔叶树种已在主要层中居优势;群落中可见马尾松衰退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00.
对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弧形构造区(105deg;~107deg;E,36deg;~37.5deg;N)的5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进行处理分析和二维反演,得到研究区内东西宽约160 km、深约60 km范围的地壳电性细结构. 结果表明: 研究区呈现南西——北东的带状分布特征. 由南西——北东可分为6个电性区块,依次为西吉盆地(Ⅰ)、西、 南华山隆起(Ⅱ)、兴仁堡-海原盆地(Ⅲ)、中卫-清水河盆地(Ⅳ)、中宁-红寺堡盆地(Ⅴ)和鄂尔多斯西缘带(Ⅵ). 各区块在平面上呈北西撒开、 南东收缩的ldquo;扫帚状rdquo;形态;弧形构造区弧顶附近构造完整、规模大,自弧顶向北西、南东两端构造规模逐渐减小. 地表到深度10 km左右,西、南华山隆起和鄂尔多斯西缘带呈高阻特性,西吉、兴仁堡-海原、中卫——清水河和中宁-红寺堡4个盆地的电阻率较低且呈盆地凹陷形状. 其中兴仁堡-海原盆地电性基底最深,显示为南西深北东浅的ldquo;簸箕状rdquo;起伏形态. 研究区发育不连续的壳内低阻带,与该区中、强震活动密切相关. 1920年海原大震区存在明显的电性结构差异,震区南西侧和上部区域为相对高阻,北东侧和下部区域为相对低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