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5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云南禄丰县川街盆地中侏罗统产出弓鲛鱼类化石后甸弓鲛(Hybodus houtienensis Young)、新庄弓鲛(新种)(Hybodus xinzhuangensis Sun)、川街弓鲛(新种)(Hybodus chuanjieensis Sun)。后甸弓鲛(Hybodus houtienensis Young)是中国发现最早的弓鲛鱼类之一,正型标本为破碎的鳍棘,副型标本为一枚牙齿齿冠。依据在川街盆地相同层位发现的新化石材料,对后甸弓鲛副型标本进行了增补,补充了描述,建立了2个弓鲛新种:新庄弓鲛与川街弓鲛,丰富了"后甸弓鲛带"弓鲛类群,并讨论了弓鲛属的生物地层、生活的古环境和地理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2.
陈瑶  张燕革  艾勇  刘珏  熊波  张国华 《极地研究》2015,27(2):132-139
行星际激波作为日地空间环境中传输能量的重要载体,与热层的相互作用可以对热层的空间环境产生剧烈影响,借助FPI设备观测的低热层中性风场行为可以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在行星际激波和地球磁层相互作用时期,通过全天空法布里-珀罗干涉仪(all-sky FPI)的观测数据对北极黄河站(78.92°N,11.93°E)上空低热层风场行为展开了研究,对2011年11月26、28日以及2011年12月1日OI557.7nm辐射高度(约为97km)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此外也将观测期间的中性大气水平风场与水平风模型2007(HWM07)进行了对比。行星际扰动数据和同时期水平风场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ACE卫星监测到行星际激波半小时内水平风场在幅值和方向上均可以产生剧烈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可能与焦耳加热有关。对2011年11月28日OI557.7nm辐射高度的视线风场(方向为FPI设备朝向热层大气被观测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行星际扰动期间,OI557.7nm辐射高度上的风场行为变化可能也同时来自于离子拖曳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对年轻超新星遗迹的射电观测有助于理解超新星遗迹的早期演化. 选取银河系最年轻的超新星遗迹\lk G1.9+0.3进行了研究. 收集了已有的射电流量密度测量, 转化到同一频率, 从而获得了G1.9+0.3的流量密度在过去近50 yr的演化. 发现流量密度在2008年之前几乎一直在增加, 随后开始减小, 流量密度达到峰值的年龄约为\lk 150--155 yr. 流量密度的增加可能由磁场放大或者粒子加速效率提高产生的高能电子增多导致. 根据流量密度到达峰值的年龄, 结合前人的数值模拟, 讨论了超新星抛射物的质量和超新星爆发释放的动能.  相似文献   
84.
黄日德 《岩土力学》1980,2(3):25-38
大家知道,在土的单向应变压缩试验中,其加载的应力~应变曲线一般会经历几个不同的阶段(见图1).开始时,为线性弹性段,而后进入硬化(或称强化)塑性段.在塑性段中,当压应力小于-σ_s之前,切线模量值随荷载的增加而减少,即(d~2σ)/(dε~2)相似文献   
85.
地球弓激波及其与行星际激波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给定地球轨道附近的行星际条件和地球弓激波的几何位形,本文分析向阳侧弓激波强度参数沿激波阵面的分布,以及行星际激波与弓激波的相互作用.对于弓激波阵面相对日地连线轴对称的情形,得到如下结论:(1)弓激波强度参数分布相对由行星际磁场和日地连线构成的基准面对称,各激波强度参数的最大值出现在基准面上.磁压比在垂直激波线一侧较大,而气压比在平行激波点一侧较大,导致总压比相对日地连线大致呈轴对称分布.(2)随着行星际磁场与日地连线夹角的增大,弓激波强度参数的最大值有所减小,且位置朝远离日下点方向偏移;但气压比和总压比的分布基本上不受影响.(3)行星际激波透过弓激波之后,切向磁场比更接近于1,但总磁场跳变幅度增大.(4)透过弓激波之后,行星际准垂直激波的总磁场比更接近于1,准平行激波的总磁场比则反之.  相似文献   
86.
多普勒雷达速度资料在短时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16,他引:9  
肖伟军 《广东气象》2006,(2):23-25,29
基于多普勒雷达速度资料的特征分析,对其在短时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研究做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利用多普勒雷达速度场零速度线的变化及正负速度中心的分布,可以准确地对热带气旋中心进行定位;“弓”形零速度线对大范围短时降水预报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当“弓”型辐散场零速度线出现时,预示着降水减弱并趋于结束,当“弓”型辐合场零速度线出现时,预示着降水加强并可能出现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多普勒雷达速度场中“逆风区”的出现,可作为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预报的重要判据。  相似文献   
87.
电离层电导对地球磁层顶和舷激波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如下假定下分析电离层电导对地球磁层顶和舷激波尺度的影响:(1)对电离层采用球壳近似,Pedersen电导ΣP均匀,Hall电导为零;(2)地磁偶极矩处于正南方向,行星际磁场(IMF)只有南向分量(Bz<0).磁层顶和舷激波的尺度分别由它们与GSE坐标系三个轴的交点,即日下点、晨昏侧翼点和南北顶点的地心距离表征.对给定的太阳风条件、Bz和ΣP,通过三维全球MHD模拟获得系统的准定态.结果表明,在大约1~5 S范围内,ΣP值显著影响磁层顶和舷激波的尺度,而在该范围之外则几乎没有影响.随着ΣP的增加,磁层顶和舷激波整体向外扩张,前者的扩张程度低于后者,以至磁鞘区的范围扩大.磁层顶的侧翼点的位置随ΣP的变化与Bz的幅度有关:在弱南向IMF情况下磁层顶的侧翼点随ΣP的增加向内移动,而在强南向IMF情况下则向外移动.上述结果表明,在构建磁层顶和舷激波的经验模型时,有必要计入电离层电导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袁峰 《天文学进展》1999,17(3):228-235
着重评述了含激波吸积理论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介绍了在伪牛顿势以及严格广义和相论框架下,对等温和绝热两种不贩流体模型中可能发生的R-H激波,等温激波等各种不同激波的解析和数值模拟研究,包括激波发生的参数空间,不同流体参数下激波发生的位置,强度以和的能量。  相似文献   
89.
行星际激波特性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二维二分量 MHD模型,应用 PPM格式,研究内日球赤道面内 1AU附近激波波阵面参数的分布特性,以及太阳风速、扰动源宽度、扰动源初始传播方向和行星际电流片对分布的影响.结果指出:(1)均匀背景情况下激波阵面西侧为强磁场区,东侧的动压差比西侧大,而密度比和气压比基本对称;(2)背景太阳风流速和扰动源初始传播方向对参量分布影响较大;扰动源宽度影响不大;(3)当扰动源中心处于电流片东侧或西侧时,密度比、气压比和磁场比峰值均西偏,而动压差峰值和扰动源处于同侧;当扰动源中心与电流片重合时,激波阵面东西两侧都出现峰值,为双峰分布,东侧动力学参数大,西侧磁场强.上述结论与观测资料的统计结果趋势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0.
为满足小型智能可控导弹的装舰需求,介绍了一型适用于小喷口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定轴转动式扰流片。数值仿真研究了扰流片安装位置和喷口压力对发动机主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扰流片旋转轴与发动机喷口距离改变对主推力调节特性影响小;增加旋转轴与发动机轴线的距离可增大主推力调节范围,但主推力起控角度同时增大。随着舵偏角的增大,发动机喷口的激波型面向发动机喷口靠近,且激波型面由斜激波逐渐变为正激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