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76篇
  免费   1511篇
  国内免费   871篇
测绘学   2131篇
大气科学   2202篇
地球物理   4016篇
地质学   986篇
海洋学   858篇
天文学   1374篇
综合类   882篇
自然地理   209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76篇
  2022年   363篇
  2021年   381篇
  2020年   313篇
  2019年   383篇
  2018年   253篇
  2017年   255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320篇
  2014年   540篇
  2013年   418篇
  2012年   637篇
  2011年   566篇
  2010年   496篇
  2009年   614篇
  2008年   604篇
  2007年   419篇
  2006年   408篇
  2005年   508篇
  2004年   416篇
  2003年   457篇
  2002年   410篇
  2001年   384篇
  2000年   300篇
  1999年   240篇
  1998年   223篇
  1997年   293篇
  1996年   218篇
  1995年   218篇
  1994年   239篇
  1993年   180篇
  1992年   262篇
  1991年   225篇
  1990年   216篇
  1989年   148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6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北京大海坨ML=4.9地震前,白家疃地热,地形变两种观测项目,同时观测记录到明显的异常变化,具有短期和短促,突发的临震异常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分析方法,结果较好,为单台项(前兆方法)综合预报提供了震兆观测实例。  相似文献   
952.
本文采用分段线性速率整体动态平差法处理了西海固地区七十年代以来的多期水准资料,并用形变场图象及数字特征量等分析了该区垂直形变场变化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认为该区自1981年以后区域应力逐渐增强,再经1990年前后应力场调整,目前已恢复到正常的继承性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953.
应力场的观测是预报地震较直接的途径之一,本实验利用异孔深井抽水的加(减)载作应力观测的人工力源,在大量实测数据基础上进行力学分析,得出电感应力观测在满足规范要求时能测到地应力场的变化,但室内标定的应力灵敏度不等于实测灵敏度。用室内灵敏度计算应力值必有明显误差。本结果对电惑应力观测科学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54.
河北省山前平原深埋区降雨入渗补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景唐 《水文》1993,(5):27-31
  相似文献   
955.
956.
本文采用关联维的计算方法^[1],对四川西部道孚6.9级地震和青海共和6.9级地震过程中的垂直地形变序列分维数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如下初步结论和认识:(1)上述两震区远场地形变序列分维数为0.63~0.73,而近场(震中区)序列分维数为0.12~0.49,近场出现明显的降维现象;(2)孕震期间地形变观测序列分维数为0.32~0.46,而震后时期则为0.72~0.85,孕震过程中地形变序列存在明显的降  相似文献   
957.
958.
2011年日本MW9.0地震(简称日本地震)后沂沭断裂带及其两侧地区地震活动显著增强,研究日本地震对该地区地壳运动及地震潜势的影响十分必要.为此,本文通过112个连续GPS观测站获取了研究区高空间分辨率的日本地震同震形变场并得到如下认识:(1)8个定点地球物理观测的同震响应验证了本文同震形变场的可靠性;日本地震的东向拉张使研究区整体上处于张性同震应变状态,但存在局部挤压区域,其中莱州湾至海州湾的挤压条带穿过沂沭断裂带并对断裂带南北两段产生了不同的同震作用,对南段具有拉张作用,对北段产生挤压作用;(2)同震形变场在鲁东隆起和鲁西断块产生了显著的剪应变,地震b值显示上述区域的构造应力在日本地震后增强,因此同震形变场可能改变了这些区域的应力特征;(3)地震矩张量叠加分析显示,同震形变场短期内对鲁西断块、鲁东隆起区和沂沭断裂带南段累积了地震矩,可能有助于上述区域在日本地震以后的地震活动增强;日本地震对沂沭断裂带北段的地震矩具有释放作用,或许是该区域地震活动减弱的原因.  相似文献   
959.
天山造山带构造环境复杂,活动断裂带和强震分布广泛,且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天山、西昆仑—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上,尤以天山地区最为集中.迄今为止,天山造山带地区的主要断裂带的活动特征与孕震应力场特征之间的动力学机理尚未有清晰的认识.本文以GPS等实际观测数据为约束,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计算了研究区域地壳形变、应力/应变积累速率、弹性应变能密度以及库仑应力变化率等关键因素.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地表速度场与研究区域实际GPS观测值基本一致,且主要断裂带上弹性应变能密度分布与实际地震活动性也基本吻合,验证了数值模型和结果的可靠性.结合最新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发现,研究区的断层和地震活动性主要受控于近南北向的主压应力,与主要观测特征相一致.同时,帕米尔高原北部边界带—塔什库尔干断裂(TKF)、天山造山带南边界的东侧—迈丹断裂(MDF)、兴地断裂(XDF)库仑应力增大明显,在未来强震发生的可能性较高,应予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960.
频率在3~30 kHz的甚低频(VLF,Very Low Frequency)波具有较小的传播损耗和较高的趋肤深度,可以在地球-低电离层波导中实现长距离传输,广泛应用于航海导航、对潜通信等领域,且在电离层遥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武汉大学自主研发的VLF接收机在武汉接收的NWC(North West Cape)台站信号,本文通过分析2018年4月23日—2020年7月22日的观测数据研究了日出期间NWC信号的幅度响应及其特点和规律.结果表明NWC信号日出期间的幅度响应主要包括两种极小值结构:2个幅度极小值(SR1、SR2)的Type I结构和3个幅度极小值(SR1、SR2、SR3)的Type II结构.在以SR1出现时间为时间零点进行时序叠加分析后发现,Type I结构比Type II具有更强的规律性和稳定性.在Type I结构下,SR2出现时间的波动范围、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43~65 min、54.2 min、4.4 min,而在Type II结构下,SR2和SR3出现时间的波动范围分别为48~93 min、80~120 min,平均值分别为64.7 min、96.4 min,标准差分别为10.2 min、11.7 min.在27个月的观测期内,3—7月份Type I结构的出现概率100%,未出现Type II结构,而在1—2月和8—12月Type I结构出现的概率明显下降,最低降至1月份的20.7%,而Type II在1月、2月、11月的出现概率均高于70%.按春秋分交替变化(周期1和周期2)的统计结果,在周期1内Type I和Type II结构出现的概率分别为91.5%、8.5%,而在周期2内Type I结构出现的概率降至41.9%,Type II结构出现概率则升至58.1%,这表示观测期间内Type II结构主要出现在秋冬季,春夏季发生概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