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3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水质遥感监测方法可以反映水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情况和变化,满足目前对水质调查实时、大尺度的评价要求。文章以云南抚仙湖星云湖为研究区,将实测的叶绿素a浓度、悬浮物含量和MODIS遥感数据各波段比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MODIS数据250m分辨率的r2/r1的波段组合能够较好地反演叶绿素a浓度,而500m分辨率的(r4-r3)/(r4+r3)的波段组合对于悬浮物浓度的反演能力最好。通过对它们进行回归关系分析,得到适合抚仙湖星云湖的遥感定量模型。  相似文献   
62.
抚仙湖-星云湖水生生物与水环境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抚仙湖与星云湖两湖相连,构成一个相连湖泊的微生态系统,这在云南九大高原中具有唯一性,且二者分别属于不同的营养状态,属于生态系统研究的敏感区域。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系统回顾,分析、评价了抚仙湖-星云湖水环境指标与水生生物研究现状的内容、方法及其成果;概述了自1980年以来抚仙湖-星云湖各项水环境因子(物理因子和化学因子)及生物因子(浮游植物、沉水植物、浮游动物等)的相关特征及其演化规律;提出在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3.
2000年11月和2001年6月,通过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和分析所收集的样本,对抚仙湖和星云湖水系氮和磷的分布状况与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星云湖的氮磷总量处在一个高浓度状态,并伴随着蓝藻水华的大爆发,而抚仙湖的氮磷总量浓度是星云湖的二十分之一到四十分之一。在雨季,抚仙湖的溶解磷和磷总量随着深度而增加,这暗示着下层滞水带对有机磷微粒活跃的降解作用以及由雨季地表径流增加而带来的大量的土壤矿石的沉积。在已测量和已发表资料的基础上,检查对星云湖和抚仙湖氮磷总量的预测。星云湖大部分外来的磷和氮从一个出口流出,但是估计进入抚仙湖97%的磷和25%的氮被埋藏在沉积物里。反硝化作用可能是抚仙湖中余留总氮耗损的原因。减少来自汇流区的总氮和总磷负荷是保护星云湖和抚仙湖所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64.
在对云南抚仙湖、星云湖和洱海3个高原湖怕进行地球化学和湖沼学调查,确定湖水中微粒的溶解浓度和化学成分,对沉降质和沉积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些湖泊的化学动态变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5.
通过对位于中国西部的运动嵩原上的抚仙湖、星云湖及其上游的有机碳的分布状况和动态变化的调查,评估出这些湖泊的有机物对水质的影响。上游漂移来的有机碳对湖泊有机物动态变化的贡献比本湖泊生成的有机物的贡献小得多。抚仙湖主要有机物的增长是由于过去的20年间湖水水质退化、富营养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66.
抚仙湖是我国面积、蓄水量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通过对抚仙湖FXH-B2钻孔岩芯296 cm沉积物的矿物组成和碳酸盐含量分析,结合岩芯XRF扫描数据和AMS^14C年代的测定,探讨了抚仙湖湖泊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与方解石矿物及沉积物Ca元素相对含量之间的关系及其环境指示意义,在对比和参考水下地形测量、地球物理勘探、水质和地球化学监测和不同部位钻孔岩芯的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重建了抚仙湖全新世以来气候和湖泊水位的变化。结果指示,抚仙湖碳酸盐含量与方解石的XRD信号强度、沉积物Ca元素的XRF扫描数据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沉积物中碳酸盐类物质主要为方解石(其他碳酸盐类矿物相对含量极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沉积物中Ca元素主要来自碳酸盐,因此其含量由碳酸盐、即方解石矿物含量决定。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的变化可以用沉积物中Ca元素XRF扫描结果进行表示。由于抚仙湖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以10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极少而蒸发强烈为特点的干季和以5月至9月降水为主的湿季所形成的干湿变化控制了湖泊演化的主要过程,区域气候变化是湖泊演化和水位变化的主要动力。结合湖泊沉积碳酸盐稳定同位素δ^18O和δ^13C、有机质含量及其同位素δ^13C、抚仙湖北部边缘水下侵蚀地形测量、地球物理勘探和沉积地层年代的确定和讨论,明确了抚仙湖沉积碳酸盐含量指示湖泊水位的变化,并重建了抚仙湖过去约12 ka以来水位变化的历史。结果显示,在约12 cal.ka B.P.至2.2 cal.ka B.P.期间的湖泊水位变化主要经历了波动式降低的过程,其中4.37~2.2 cal.ka B.P.期间高CaCO3含量、偏正的碳酸盐δ^18O、δ^13C值指示抚仙湖一度出现低于现代湖面约30 m左右的低水位,可能记录了抚仙湖流域极端的干旱时期,在2.2~2.0 cal.ka B.P.期间抚仙湖水位经历了快速升高的变化事件,期间湖水位快速上升达到现代湖水水位,揭示了印度季风控制区区域降水的特殊性和气候变化的突发性。  相似文献   
67.
2011年秋季对抚仙湖水域10个站位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的采样调查,研究了该湖泊湖滨带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共鉴定底栖动物10个分类单元,其中水生昆虫类和软体动物等主要类群分别为1种和6种,各占总物种数的10%、60%。主要优势种为拟沼螺、日本沼虾。调查区底栖动物的密度介于26~229ind/m2之间,平均值为97.9ind/m2。生物量介于0.96~15.69g/m2之间,平均值为6.77g/m2。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介于0~1.45之间,平均值为0.82。  相似文献   
68.
位处小江断裂带西支的抚仙湖周边地区是云南省潜在的强震危险区之一.该地区不仅历史上发生过5级(Ⅵ度)以上破坏性地震,而且曾多次受到相邻地区≥6级地震的波及.从地震地质构造分析和近年地震活动特征来看,抚仙湖及周边地区仍是未来7~7.5级地震的潜在震源区.因此,按照<防震减灾法>、<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和<玉溪市防震减灾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建议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对在该区域老鹰地一带筹建的抚仙湖太阳观测基地和天文观测设施所在地,按照国家<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技术标准进行了地震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