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46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422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31.
藏南萨迦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的厘定及其成因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藏南拉轨岗日带出露一系列穹状隆起,具有变质核杂岩体典型的3层结构型式。变质核由拉轨岗日岩群变质杂岩及侵入其中的花岗岩组成,围绕变质核发育多层顺层拆离断层,盖层主要为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浅变质岩石。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与高喜马拉雅变质核杂岩之间存在密切的时空联系,是喜马拉雅造山作用及相关隆升作用过程中发生热隆伸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432.
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中的铪质锆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铖  王汝成  谢磊  胡欢 《矿物学报》2003,23(4):327-332
利用电子探针技术研究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中铪质锆石的成分特征。结果表明:细粒花岗岩和正岩浆阶段结构带(Ⅳ带)的锆石相对贫Hf,(HfO2)=3.06%-13.33%,主要属于普通锆石;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结构带(V带和Ⅶ带)锆石相对富}Hf,w(HfO2)=9.06%-35.21%,主要属于铪质锆石,少量具有普通锆石特征;同时本区发现的铪质锆石中HfO2最高含量是目前伟晶岩已报道铪质锆石中HfO2的最高含量。成分特征还显示,边部细粒花岗岩和正岩浆阶段锆石成分变化非常局限,岩浆-热液过渡阶段锆石成分变化巨大。认为锆石中HfO2含量从正岩浆阶段结构带到岩浆-热液过渡结构带的高度富集是挥发份从岩浆中分离出来独立成相的结果,而岩浆-热液过渡结构带锆石中HfO2含量在带内的巨大变化可能与热液流体的富集有关。  相似文献   
433.
胶东地区郭家岭花岗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4,自引:26,他引:14  
本文系统地报道了郭家岭花岗闪长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组成,重点讨论了郭家岭花岗闪长岩的岩石成因、成岩物质来源及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郭家岭花岗闪长岩的SiO2含量从62%至72%,Na2O/K2O=0.64-1.79,多数样品大于1.0;K2O+Na2O值为7.34-8.49%,铝指数A/CNK=0.82~1.1,属于准铝质或过铝质Ⅰ型花岗岩;高Sr含量(Sr>800μg/g)、低Y和Yb含量(Y<10μg/g;Yb<1.0μg/g)、轻重稀土分馏强烈(LaN/YbN=17.4~47.8);这些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adakite、太古代TTG岩系、Na质花岗岩及HiSrBa花岗岩而不同于岛弧环境的英安岩.高的初始87Sr/86Sr比值(0.7094~0.7114),负的δNd(t)值(-11.2~-17.5),表明花岗闪长岩与adakite、HiSrBa花岗岩的成因不同而类似于Na质花岗岩和TTG岩系,即郭家岭花岗闪长岩是由下部地壳镁铁质岩石脱水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Nd同位素与胶东地区基性脉岩的Nd同位素组成相近,表明二者有可能具有相似或相同的源区.但基性脉岩出露面积明显小于花岗岩,二者之间存在着SiO2成分间隔,并且基性脉岩的不相容元素明显高于花岗闪长岩,从而表明花岗闪长岩不是基性脉岩结晶分异的产物,这与由幔源岩浆直接分异形成的高Sr、Ba花岗岩(HiSrBa)的成因不同.因此,花岗闪长岩有可能来源于早先与脉岩源区相似的基性岩浆底侵作用而形成的下地壳镁铁质岩石.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母岩浆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少量地壳混染作用.Mg#>50的岩石具有高Sr、Sr/Y、La/Yb等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形成时源区残留相中含有密度较大的石榴石,从而可能引起下地壳物质及岩石圈地幔的拆沉.这对研究胶东地区地区乃至中国东部在中生代期间岩石圈强烈减薄作用的机制和过程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434.
汪洋 《城市地质》2003,15(3):1-7
根据岩石化学特征,湘南地区早中侏罗世花岗闪长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按Frost等(2001)的定义,这些岩石为镁质的钙碱质—碱钙质花岗岩类,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是与俯冲作用相关的岩浆弧环境,而非伸展环境。早中侏罗世湘南172~181Ma的花岗闪长岩可能代表了燕山运动早期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之下俯冲的起始时间。  相似文献   
435.
雷州半岛中段西部的第四纪台地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崩岗地貌在水土流失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已接近20%,对区域生产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若任其发展下去,数百年后可能将侵蚀区蚀切到海平面以下,形成一条横切雷州半岛的海峡,严重威胁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水土流失的发育背景,总结其发育特点,认为造成其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的原因主要是其特殊的地层结构和岩性特点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因此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36.
对卡拉岗组火山岩岩石化学特征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岩碱性程度为碱性-钙碱性,岩石系列为高铝玄武岩系列、拉斑玄武系列碱性玄武岩系列,求得钙碱指数为52,属张性环境,在全碱-二氧化硅图上样品落入玄武岩区及流纹岩区,分异指数频率曲线表明具有大陆拉张的双峰式特点,认为该区下二叠统计卡拉岗组火山岩产于双峰式大陆拉张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437.
皖南歙县许村花岗闪长岩体定位问题的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子大陆东南边缘构造演化问题存在不同认识,其中争论问题之一是:皖南雪峰期许村花岗闪长岩体是构造定位还是侵入定位。经野外调查和室内岩石薄片研究确认许村岩体侵入于元古界上溪群(相当于板溪群),并被震旦系不整合覆盖。尽管在岩体的南部边缘与围岩有构造接触,但在岩体的西部边缘上溪群被接触变质形成角岩是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438.
本文通过对胶东地区早前寒武变质地层和花岗岩的研究,提出胶东绿岩带在变质地层、同位素年龄、变质程度、韧性剪切带和矿产等方面存在的证据,与世界典型绿岩带相比,胶东绿岩带具有5个方面的显著特征:①胶东绿岩带下部层位未发现完整科马提岩地层;②胶东绿岩带变质程度较高,一般可达角闪岩相,少数达麻粒岩相;③胶东绿岩带分布面积不大;④胶东绿岩带形成时间在28.58~26亿a;⑤胶东绿岩带主要产出Au,Ag,Zn,Cu等矿产。  相似文献   
439.
准噶尔盆地东部下石炭统塔木岗组孢子的发现及地质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研究了新疆准噶尔盆地东缘克拉麦里地区塔木岗组孢子组合。组合中以Dictyotriletes(20.5%),Lycospora(16.3%),Dibolisporites(9,7%),Reticulatasporites(8.5%)为主,确定其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杜内期。  相似文献   
440.
研制了霓霞正长岩,粗面岩,花岗闪长岩,辉长石,流纹岩及白云岩6种不同类型的岩石标准物质,对用X射线荧光光谱均匀性检验实际取样量进行了探讨,选择分析测试方法时,除采用了标准方法和长期应用的分析方法外,还采用了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新方法,在定值中应用了多参数统计定值模式,给出了69个元素的标准值和参考值,该批标准物质于1991年1月经国家技术监督局审核批准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编号分别为GBW071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