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7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203篇
测绘学   287篇
大气科学   646篇
地球物理   166篇
地质学   153篇
海洋学   141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87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地震现场的通讯环境极为复杂,公共的网络接入模式在地震时往往很难保证现场与后方指挥中心之间的实时文件传输和视频通信。本文根据地震带来的破坏程度的不同,针对地震现场的具体通信情况,以及地震应急工作中现场网络通信的需求,提出多项确保地震现场局域网络和后方指挥中心之间通信畅通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2.
用地面气象测报软件制作预审报表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传勇 《贵州气象》2007,31(5):44-44,48
该文从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气表-1)的文件格式,逻辑审核及报表预审单的填写等几方面介绍了如何确保报表内容详实、完整、正确。  相似文献   
83.
田程  雷登林  吕海  肖丽 《贵州气象》2007,31(6):37-39
采用C#编程实现对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资料传输的全程实时监控,即对雷达数据采集机与省局服务器的连接、雷达拼图产品的传输、雷达的状态文件均实时监控。在监控中发现传输过程的任意环节出错时,立即通过自动拨号以电话的方式通知值班员,并在雷达机桌面上弹出故障类型以帮助探测员迅速判断出故障类型并解决。  相似文献   
84.
本文以搭载在风云三号D星上的红外高光谱探测仪(High-Spectral Infrared Atmospheric Sounder,简称HIRAS)为例,评估了通用快速辐射传输模式RTTOV(版本12)中臭氧含量空间和季节变化对模拟的红外高光谱探测仪亮度温度的影响.分析2019—2020年AIRS反演的全球臭氧浓度分布发现: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1~50 hPa的高度,有明显的纬度带分布和季节变化;赤道地区臭氧浓度高,两极地区臭氧浓度低,变化范围约8 mg/m3.同一地点臭氧浓度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变化幅度在±3 mg/m3之间.用RTTOV模拟的HIRAS亮度温度对臭氧浓度变化的强敏感区主要在中心波长9.8μm的臭氧强吸收带波段,引起的亮温差可以达到几K的量级,其余通道(尤其是窗区)对臭氧浓度变化不敏感.RTTOV中给出的臭氧浓度缺省值在中低纬度地区偏低,而在极区赋值则偏高,使得模拟的HIRAS臭氧吸收通道亮温值在极区偏高、赤道地区偏低.贴近真实分布的臭氧浓度反演值模拟的9.8μm的亮温比用缺省值模拟的亮温更接近观测值,观测O与模拟B差(O-...  相似文献   
85.
基于无线通信技术,为近岸的海洋气象数据实时传输提供了一套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案。利用无线传输模块XStream—PKG模块搭建无线的RS-232数据链路,采用VisualBasic6.0作为工具所开发的监控软件,成功地实现了数据的有效传输。  相似文献   
86.
文章介绍了南通蛎蚜山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实施远程视频监控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提出了在海洋恶劣环境中实施视频监控的技术要求和设计原则,并对系统实现的难点问题进行了剖析,为全面开展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7.
个性化大地测量报表服务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表服务是大地测量信息系统的一项基本功能,但往往会因为格式的微小调整而导致系统的整体重构。首先分析了当前报表生成方法的缺点,提出了基于XML相关技术生成报表的新思路;然后介绍了以XML为基本语法的统一数据交换接口,屏蔽了各种报表数据源的差异;重点讨论了如何运用XSL技术将接口文件变换成通用的HTML,并对报表中的图形信息用SVG进行描述,从而将报表转换成通用浏览器可以识别的信息模型;最后对此技术进行了实践。通过在系统外部更改报表样式文件,能够实现报表服务的个性化,增强系统的扩展性。  相似文献   
88.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Arctic Ocean warming episodes in the 20th century using both a high-resolution coupled global climate model and historical observations. The model, with no flux adjustment, reproduces well the Atlantic Water core temperature (AWCT) in the Arctic Ocean and shows that four largest decadalscale warming episodes occurred in the 1930s, 70s, 80s, and 90s, in agreement with the hydrographic observational data. The difference is that there was no pre-warming prior to the 1930s episode, while there were two pre-warming episodes in the 1970s and 80s prior to the 1990s, leading the 1990s into the largest and prolonged warming in the 20th century. Over the last century, the simulated heat transport via Fram Strait and the Barents Sea was estimated to be, on average, 31.32 TW and 14.82 TW, respectively, while the Bering Strait also provides 15.94 TW heat into the west- ern Arctic Ocean. Heat transport into the Arctic Ocean by the Atlantic Water via Fram Strait and the Barents Sea correlates significantly with AWCT ( C = 0.75 ) at 0- lag. The modeled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NAO) index h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heat transport ( C = 0.37 ). The observed AWCT h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both the modeled AWCT ( C =0.49) and the heat transport ( C =0.41 ). However, the modeled NAO index does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 with either the observed AWCT ( C = 0.03 ) or modeled AWCT ( C = 0.16 ) at a zero-lag, indicating that the Arctic climate system is far more complex than expected.  相似文献   
89.
一、电子文件及特点 所谓电子文件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以计算机盘片、磁盘和光盘等化学磁性材料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括电子文书、电子信件、电子报表、电子图纸等等。与纸质文件比较,电子文件有以下几个特点:电子文件不再是直观的纸质文件,它需要借助现代办公设备才能阅读利用;  相似文献   
90.
辐射传输模式Hydrolight在国际水色遥感研究领域已被广泛用于解决水体光学的各种问题,也是进行石油类污染水体辐射传输特性研究的有效模型。结合Hydrolight模式的机理、应用现状及含油水体的特点,提出了将该模式应用于光学特性复杂的石油污染水体辐射传输特性研究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包括测定石油污染水体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建立石油污染吸收和散射特性随波长和深度变化的参数化模型、确定油物质的吸附后悬浮颗粒物体散射函数模型等方面。依据2018年8月和2016年8月分别在辽宁大连港和辽宁盘锦辽河油田等区域测定的含油水体数据,讨论了这些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