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109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503篇
地质学   193篇
海洋学   111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4年   3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91.
2002年12月14日玉门5.9级地震活动及序列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玉门地区区域构造环境和中强震基本活动特征,分析了2002年12月14日玉门5.9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时空异常特征和地震序列类型,结果表明,地震前存在地震空区、条带、低频度、低b值、缺震、高η值、小震调制比和GL值高值等中短期异常现象;地震序列类型为前震—主震—余震型;其发震构造为一组挤压逆冲推覆断裂。  相似文献   
992.
对非径向脉动δScuti(盾牌座δ)型变星4CVn的最新光电测光观测,证实了其振幅和周期的长期缓慢变化.两种多重频率分析方法都一致确认出已知7个频率中的5个(f1,f2,f3,f5,f7).观测还发现三个可疑频率.目前主频的振幅和十几年前的一样,基本保持不变,可能正处于向最大振幅变化的增加阶段或者处于刚过极大的下降段.其它四个频率的振幅都不同程度地变大.f2,f3和f5的振幅增幅分别为63%,25%和120%,尤其是f7,从上次的0变为0.009mag.频率分析显示除主频f1几乎未变外,其它频率缓慢变化:f2和f7约减小0.08%;f3减小0.14%;f5增加0.03%.用Blazhko效应和不同非径向脉动模式之间的共振解释振幅和周期变化的合理性,尚需进一步从观测上检验.  相似文献   
993.
大姚、姚安地震数字记录波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姚、姚安地震中永胜台数字地震记录波形变化的分析研究,发现在大姚地震后一段时间里,P波初动出现“大头波”现象,而姚安地震后则没有出现明显的“大头波”,并且也没有再发生Ms≥5.0级地震,从而联想到震后强余震的出现是否会与数字记录中“大头波”的出现存在某种关系。  相似文献   
994.
本文采用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测定的均匀极坐标序列及日本气象局(JMA)提供的大气激发函数赤道分量而求得的激发极移序列来研究它们的半年振荡变化。两种序列进行了比较,相关估计给出x相对于m1的相关系数为0.69,y相对于m2的相关系数为0.52。因此,我们认为大气质量角动量赤道分量对极移半年项有一部分贡献。这些影响表现在x轴方向稍强于y轴方向。结果表明:观测极移和激发极移的半年振荡的周期及振幅都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995.
爆破与地震的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讨了中等强度(2.5L<4.5)中等距离(100-500公里)工业爆破记录与地震记录的各种差异,为鉴别爆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示波器能够直接观测和真实显示被测信号,可以用来显示信号波形,测量电压、频率、相位、时间、调制系数以及观测一个脉冲信号的前后沿、脉宽、上冲、下冲等参数.这是其他测量仪器很难做到的.所以,示波器是我们维修工作者常用仪表之一.  相似文献   
997.
根据兰州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记录的祁连山中东段的地震资料,利用近震的几种体波及地震波初动的3种振幅比:尾波振幅比、纵波与横波振幅比、初动纵波与横波最大振幅的振幅比的4个振幅比参数rco、Rco、Sco1、Sco2,对该区的2000年6月6日景泰MS5.9地震、2001年7月11日肃南MS5.3地震和2000年9月12日兴海MS6.6地震及余震群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强震前各类振幅比会出现高值异常,振幅比参数出现异常后大部分大约1~4个月发震。振幅比参数Sco1、Sco2对应地震关系更明显,说明初动纵波的振幅比由于最先到达,它不受其他波迭加的干扰,能较好的反映孕震区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8.
地球介质的非线性弹性造成了岩石动态和静态弹性模量在数值上的差异。本文用超声波速度测量得到岩石的动模量,用含有小循环的加卸载实验得到小循环模量,用大循环的应力、应变曲线斜率得到静模量,用测点的应力、应变之比得到杨氏模量。通过改变小循环的应变振幅来研究模量与应变振幅的关系,进而比较用不同测量方法得到的模量值的差异。结果表明,动模量值最大,小循环模量值次之,大循环静模量值再次之,而杨氏模量最小。岩石非线性模量既是所受应变水平的函数,也是应变振幅的函数,模量随应变振幅的增加以指数形式下降,随应变水平增加以指数形式上升。最后简要介绍了P-M模型的基本概念,用岩石中微裂缝具有不同的分布密度,不同的打开和关闭压力来解释模量与应变振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9.
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岛北端附近的印度尼西亚消减带于格林尼治时午夜过后的零时58分47秒开始破裂。破裂沿巽他海沟向西北方向扩展了约1200km,到达安达曼群岛,持续了约7分钟。海底发生的断层位移产生了巨大的海啸,海啸席卷苏门答腊岛北部沿岸高度达10m,  相似文献   
1000.
叠前CDP道集的期望振幅谱由其叠加道振幅谱产生.采用窄带通滤波实现地震道数据滤波分频.以叠加道在叠加剖面优势频带范围内的振幅谱能量作参考标准,将其归一化,并加工成反射系数谱,这种方法可以防止低频噪声被放大.采用使期望振幅谱的高频端呈下滑的斜坡状等措施,可以防止高频噪声被放大,使叠加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同时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