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161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23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海洋世界》2009,(1):8-8
最近,科学家在南极又有新发现:在南极冰融化的同时,南极大陆的基岩也发生了移动——部分基岩升高,部分基岩下沉。科学家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探测器网络获得数据的。这个发现将有助于卫星仪器更好地测量南极的冰融速度,使人类更加准确地估计未来海平面的上升状况。  相似文献   
82.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中国亚热带北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志翔  姚永慧  胡宇凡 《地理研究》2020,39(12):2821-2832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自然区划中一条重要的自然界线,它的划分问题曾引起诸多学科学者的争论。由于早期综合自然区划研究多以定性、专家集成方法为主,同时区划目的、使用指标等多有不同,导致不同学者所划分的自然区多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基于空间分异性思想,使用地理探测器定量探测气候指标对中国亚热带北界的影响,选择其中q值较大的指标如日均温≥0℃天数、最冷月1月均温、年降水和湿润指数等作为主导因子并参考植被、土壤数据探讨亚热带北界界线的位置。结果表明:① 地理探测器法可以快速、准确地筛选自然区划的主要气候指标,并确定分界线的准确位置,提高了自然区划研究的技术水平和区划界线的客观性。② 使用地理探测器划分的新界线在研究区西部位于秦岭南坡1000~1600 m的位置,与以往界线相比略偏南;在研究区东部河南东部、安徽北部比以往界线略偏北。在保持自然要素完整性的同时,新界线具有更大的q值,表明新界线可以很好的反映暖温带与北亚热带2个区划带之间的差异,划分结果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83.
CCD在天文观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4.
范文龙  董峰  傅雨田 《遥感学报》2014,18(Z1):30-34
针对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1500元红外线列焦平面探测器的输出特性,提出了以低噪声运放为核心的信息获取电路和以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为核心的数据预处理的设计方案,实现了驱动电路和探测器的良好匹配,较好地发挥了探测器高灵敏度的特性.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不仅对系统获得优于50 mK噪声等效温差的高灵敏度成像起到了重要作用,足够宽的量化设计还保证了系统的动态范围和图像的丰富层次.该设计方案已成功应用在一些其他类型的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中.  相似文献   
85.
宇宙信息     
十年来发现的首个新软γ射线再现源 2008年8月22日美国宇航局的雨燕γ射线暴探测器探测到了来自一颗强磁星爆发所产生的X射线,仅仅12个小时之后,欧洲空间局的牛顿X射线多镜面望远镜就对准了这一目标,开始对它进行详细地分光观测。  相似文献   
86.
2011年,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等国都开展了多项空间探测与科学观测活动,发射了月球探测器、木星探测器等,尤其是由于2011年有火星探测器发射窗口,所以进行了两次重要的火星探测器发射,但有喜有悲:携带了世界最先进火星车“好奇号”的美国“火星科学实验室”顺利升空,并奔向火星;而携带了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1”的俄罗斯的“火卫一-土壤”探测器虽然发射成功,但由于探测器本身故障而无法进入地火转移轨道,导致该任务失败。  相似文献   
87.
88.
新年伊始,从美国宇航局传来消息:“罗西X射线时变探测器”(XTE)退役了。在过去了的16年里,基于这架空间X射线卫星的观测数据,科学家发表了2200篇论文,92篇博士论文。  相似文献   
89.
空间探测器的问世使人类可以近距离探测地外星球,甚至就地考察、取样返回、载人登陆,从而获得了大量有用信息。例如,进一步揭示地球、生命乃至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变:掌握太阳系内一些重要地外星球上的生命、地质、气候、重力、环境等,这对人类的科技发展和未来生存具有重要的长远意义。目前,全球已发射了多种空间探测器,它们相继考察了月球、水星、金丛、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并将探测冥王星。  相似文献   
90.
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并有很多天然卫星,很像是一个微型的太阳系,所以不少人认为探测木星有助于了解太阳系。第一批访问木星的是美国先驱者-1O和11,它们以行星际漫游的方式对木星进行了探测。1972年3月2日发射的先驱者-10于l973年12月在穿过木星云层时拍摄并发回了首批木星及其卫星的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