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05篇
  免费   2176篇
  国内免费   3159篇
测绘学   335篇
大气科学   268篇
地球物理   1759篇
地质学   10438篇
海洋学   644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760篇
自然地理   484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85篇
  2022年   418篇
  2021年   388篇
  2020年   339篇
  2019年   456篇
  2018年   325篇
  2017年   313篇
  2016年   343篇
  2015年   379篇
  2014年   581篇
  2013年   496篇
  2012年   523篇
  2011年   634篇
  2010年   499篇
  2009年   540篇
  2008年   523篇
  2007年   464篇
  2006年   500篇
  2005年   454篇
  2004年   487篇
  2003年   418篇
  2002年   448篇
  2001年   499篇
  2000年   388篇
  1999年   450篇
  1998年   441篇
  1997年   432篇
  1996年   377篇
  1995年   366篇
  1994年   342篇
  1993年   319篇
  1992年   323篇
  1991年   278篇
  1990年   248篇
  1989年   152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54年   7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41.
斯匹次卑尔根岛是斯瓦尔巴特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具有较全的地质时代记录、反映多次构造运动的构造现象。本文从构造组合的观点,对斯匹次卑尔根岛的构造划分为东西向、南北向、北北西向三组方向,它们反映了本区自元古代以来至少经历了三次不同方向的构造应力场作用。  相似文献   
942.
“郯-庐断裂带南段深层次的塑性变形特征及区域应变场”(以下简称“郯-庐带应变场”)一文(发表于本刊,1984,第6卷,第4期)作者认为,郯-庐断裂带南段是一个对应于郯-庐断裂带深层次的大型平移韧性剪切带,并根据变形砾石讨论了区域应变场,用剪切的片理面、劈理面走向、褶皱轴迹以及原始片理面上的拉伸线理(经过展平)作为拉伸构造线的标志测量θ′角并计算位移量。同时还讨论了应变在垂深(实为地层)  相似文献   
943.
文中用不等径的葫芦状毛管网络模型讨论了均质土的重力释水机制,认为重力释水与变动后的潜水位以上原饱水带及与其相联系的支持毛细水带有关;据此定义了给水度。 均质土给水度的大小与重力释水前后包气带的水分分布特征有关。由模型的分析说明,蒸发条件下的初始水分分布特征曲线偏低,造成均质土的重力释水减量,使给水度变小。  相似文献   
944.
四川彭县推覆构造的特征与形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前龙门山区彭县推覆构造进行了详细研究,在推覆体内部划分出若干不同的构造带,强烈压缩变形的白水河断裂带为其“根带”。它们主要是旱第三纪末的陆内俯冲挤压导致的褶皱-逆冲作用以及随后的重力滑动作用形成的。推覆体在滑移过程中发生变形,并对原地岩系的构造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945.
本文以寻找铀矿为目的,在该岩体140Km~2面积上进行水化学普查,发现水异常370个,其特征为:若异常多且成片出现,则预示着有单个矿体规模不大的矿体群存在;条带状展布的水异常预示着存在方向相同的矿化带;阻水阻气构造带近旁之异常预示水源上方存在矿化;水温偏高之水异常与矿化关系密切;与矿化有关的多为铀—氡混合异常;大构造处之水异常并不表示此构造存在矿化,面往往是在其附近次一级构造中成矿.  相似文献   
946.
河北平原的浅埋古河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河北平原埋深8—30m的砂层透镜体,呈一定方向的条带状分布,具有许多河流相沉积标志。相对于地面出露古河道(埋深0—8m)和深部埋藏古河道(埋深60—100m以下),我们称之为浅部埋藏古河道,简称浅埋古河道。  相似文献   
947.
泥河湾地区晚新生代生物地层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岩石地层,哺乳动物化石及古地磁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将泥河湾地区晚新生代生物地层划分为5个生物地层时限带,并推算出每个带的年限,它们是:(1)Hipparion houfenense时限带,?-3.30Ma;(2)Mimomys orientalis时限带,3.30-2.48Ma;(3)Mimomys youhenicus时限带,2.48-1.87Ma;(4)Allophainoys cf.  相似文献   
948.
扬子板块的地壳演化与地层对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扬子板块是在古元古-新太古宙的古陆核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成。吕梁运动以前,以川中微型陆块为主体的若干个小型古陆块组成向北西突出的牛轭形陆块带。中元古宙在牛轭形陆块带的东西两侧形成海沟岛弧系,沉积一套弧前及弧后的优地槽和旰地槽建造。10-11亿年时的东川运动使沟弧系褶皱回返,固结为陆新元古宙早期产生大陆裂谷,形成五一套裂谷建造,晋宁运动使扬子板块整体固结新元古宙晚发育山前磨拉建造、冰碛层及碳酸盐盖层。全  相似文献   
949.
韩志勇  张寿广 《地质论评》1995,41(3):221-228
陕西境内的陶湾群和大片出露的寒牙纪地层之间,发育一套以千枚岩夹白云岩透镜体为主的复杂岩系。这套岩系实际上构成一个剪切混杂带,成为秦岭造山带和华北地台的界线,该带不是一个沉积地层单位,而应视为岩石-构造组合体,带内发育一系列冲断层,在洛南柏峪寺地区,从中可以分出3个构造岩片,其中的白云岩岩块为构造岩块。根据显微,小构造分析及岩性对比,认为冲断层由北向南逆冲,带内至少卷入有晚元古代大庄组,震旦纪罗圈组  相似文献   
950.
论太行山构造岩浆带的岩浆来源及其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牛树银  董国润 《地质论评》1995,41(4):301-310
本文以太行山构造岩浆带及其东西两侧断陷盆地的地质特征及深部探测资料为依据,探讨远离俯冲板内构造岩浆带中岩浆的成因、来源及侵位机制。提出了韧性流变-岩浆隆起模式。认为在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地幔位势差、密度差的控制下?隆升的造山带剥蚀物向两侧断陷盆地搬运,而中下地壳则沿深部向山根缓倾的韧性拆离带迁移到造山带的深部,并在拆离剪切作用及流体的参与下形成深熔岩浆,这种深熔岩浆,在沿陡倾剪切带上侵过程中,不断与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