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75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565篇
海洋学   44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6 毫秒
71.
中新元古代华北地台处于燕辽拗拉谷的张裂期,蓟县雾迷山组广泛发育叠层石生物层、凝块石生物丘和硅质条带白云岩.  相似文献   
72.
硅质岩沉积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硅质岩是造山带中分布最为广泛的岩石类型之一,硅质岩沉积环境的确定对深海沉积作用、大陆边缘地质学及大地构造格架的厘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硅质岩沉积地球化学研究方面有以下主要进展:①硅质岩沉积地球化学研究;②与蛇绿岩有关的硅质岩沉积地球化学研究;③物质来源研究;④古氧化还原条件研究;⑤硅质岩构造环境判别  相似文献   
73.
西昆仑库地西北依沙克群中首次发现放射虫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爱民  李继壳 《地质科学》1998,33(3):384-384
新藏公路137km处一些克沟中自下而上发育一套由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深海复理石组成的库地蛇绿岩系。  相似文献   
74.
杜远生  冯庆来 《地质科学》1998,33(1):127-128
桐柏“三叠纪早期”放射虫的补充说明--答吴浩若杜远生冯庆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关键词桐柏三叠纪早期放射虫补充说明桐柏地区三叠纪早期放射虫动物群的发现(冯庆来等,1994)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一些学者对放射虫存在各种怀疑(包括怀疑为混样或…  相似文献   
75.
碧口岩群硅质岩成因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振举  姚书振 《矿物学报》1998,18(3):331-336
碧口块状硫化物矿床直接赋矿主岩硅质岩地质特征及常量、微量、稀土元素组成表明,碧口岩群硅质岩为同火山岩喷流热水沉积成因。碧口岩群硅质岩常量元素富Fe、贫Si,为典型热水沉积成因;其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均与现代大洋热水沉积物相似。热水硅质岩Eu异常与古流体温度存在密切关系,Eu/Eu特征显示筏子坝、铜矿坡为较高温度喷流产物,而大茅坪、黑窝子、铜矿梁、周家坡则为较低温度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76.
扫描电镜分析各类微体化石样品最佳镀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和试验对比,总结出了非导电微体化石-放射虫,硅藻,竹节石,有孔虫,介形虫,轮藻,牙形石,海绵骨针等的最佳镀膜方法和最佳镀膜厚度。  相似文献   
77.
长坑金银矿赋矿硅质岩的硅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孙晓明孙凯陈敬德陈炳辉(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关键词硅质岩δ30Siδ18O组成热水沉积长坑金银矿长坑大型金银矿是一种新型的浅成低温热液贵金属矿床,国内外尚未见类似者[1~2...  相似文献   
78.
皖中南地区下二叠统发育8种不同的沉积相带。栖霞组下部主要发育滨岸细碎屑岩相带和半局限海台地相带,中上部发育开阔海台地相带、较深水台凹相带和台棚内带;早中孤峰期发育台棚外带、台棚内带和台地边缘缓坡相带,晚孤峰期在宿松地区发育了台地边缘生物滩相带,研究区下二叠统成岩环境划为海底-浅埋藏、中埋藏、深埋藏和表生成岩环境,并阐述了这4种成岩环境内的成岩作用类型组合标志。  相似文献   
79.
鄂霍次克海南部晚第四纪的古海洋学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霍次克海是太平洋第二大边缘海,在西北太平洋水文环境中扮演重要角色。综合分析了鄂霍次克海南部T00孔沉积物的多种替代性指标,揭示了鄂霍次克海晚第四纪以来的环境变化受季节性海冰变化、大气循环模式、陆源物质通量和表层生产力的共同影响。对比放射虫Cycladophora davisiana的含量曲线与LR04氧同位素记录,该孔沉积物可划分为氧同位素1-7期,底部年龄约为250ka。C.davisiana在间冰期的高含量表明鄂霍次克海中层水是北太平洋中层水的主要源区。蛋白石和有机碳的分析显示鄂霍次克海表层生产力在冰消期突然增大,随后在间冰期逐渐下降,冰期普遍较低。C/N比值曲线的分析说明鄂霍次克海的有机质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海洋。沉积物粒度的分析揭示鄂霍次克海冰期时陆源粗颗粒含量较低,至冰消期粗颗粒含量突然增加,而在间冰期陆源粗颗粒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80.
川东茅口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硅质岩广泛分布。通过野外剖面的详细研究和硅质岩主量、稀土和同位素的分析,认为茅口组硅质岩为沉积于台盆相中的热水硅质岩,其化学成分以SiO2为主,含量为80.09%~97.91%,富集Fe、Mn等元素,Al/(Al+Fe+Mn)平均值为0.30;REE总量平均值为8.72×10-6,δCe值为0.39~0.81,为负异常,δEu值为0.35~5.85,从Eu负异常到Eu正异常;δ30Si值为0.2‰~1.2‰,与热水来源石英较为接近;根据δ18O计算出硅质岩形成时古海水的温度为34~89℃。热水硅质岩的形成与火山活动和断裂有关,下渗的海水与岩浆热液混合,并被加温,溶解了大量SiO2等有关元素;然后以热泉形式通过断裂喷出,使附近海水中SiO2含量极大提高并沉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