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170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以大芦家地区为例详细论述了复杂断块精细构造解释的方法和流程.对地震资料的选取、层位标定、断裂系统识别与组合、层位立体解释及构造成图每个步骤的方法给以具体论述,重点分析了三维精细构造解释使用的关键技术如时变子波标定技术、相干体技术、变速成图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2.
皖南黄山岩体一系列构造隆升事件是由古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引发驱动的.相应的低温热年代学研究能够更好地揭示隆升机制和区域构造演化.黄山岩体南部7个锆石裂变径迹(ZFT)样品的x2检验结果显示,单颗粒年龄值分布广泛,不符合泊松单一年龄群分布特征.通过二项式峰值拟合法,4个典型ZFT样品的单颗粒年龄共区分出三个主要的年龄...  相似文献   
133.
本文选取廊固凹陷为例,利用平面恢复方法,研究伸展盆地断块平面运动特征.根据大兴断层的分段性,将研究区分为3个区块:西南区,中区以及东北区,又根据研究区的断块旋转特征,将中区分为中北区以及中南区.每个区块的断块运动差异性很大.通过对廊固凹陷古近系的断块进行构造平面恢复,发现其平面运动具有以下特征:西南区,断块主要以顺时针...  相似文献   
134.
临南油田街2断块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区域地质背景资料,综合运用岩芯观察、岩相和测井相分析等手段,对临南油田街2断块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沉积微相的沉积相标志、类型以及展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临南油田街2断块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为一套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亚相类型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主要沉积微相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和前缘席状砂等5种微相,并建立了沉积微相识别模式;沉积特征和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呈现在近东西向剖面上砂体连续性较好,可见河口坝与前缘席状砂的交替出现,而在近西南—北东向剖面上,砂体横向上一般由水下分流河道过渡到河口坝或前缘席状砂。总之,临南油田街2断块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是研究区三角洲形成的高峰期,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为主要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135.
鄂尔多斯断块地壳电性结构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尔多斯断块作为新生代以来的稳定块体,其中下地壳内是否存在低阻层一直受到关注。基于穿过鄂尔多斯断块大地电磁剖面的观测资料,利用新的数据处理和解释技术,对鄂尔多斯断块的地壳结构进行了整体研究,发现鄂尔多斯断块的地壳具有成层性结构特点,并在约20km深度存在低阻层,推测它是由流体引起的电阻率降低。在断块东、西两侧的构造活动区,其地壳内不存在成层性电性结构,其中的低阻带可能与地壳内的滑脱带(或韧性剪切带)有关。鄂尔多斯断块和周围地区地壳电性结构的不同特点,对于分析不同地块的变形和地震活动性等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6.
非零偏VSP技术在油田复杂断块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零VSP是一种地面激发,井中接收的地震观测技术.其信号能量强,频带宽,波场信息丰富.能够获得“三高”的地震反射信息.针对复杂断块油田开发后期的精细描述,非零VSP是一项有效的开发地震技术手段.多年来,在三维地震资料品质较差情况下,VSP是对三维地震信息的一种补充,解决了辽河油田复杂断块开发中存在的小断层、薄砂体认识不清的许多地质问题.为油田复杂断块开发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7.
单砂体级精细井间连通关系制约复杂断块油田的开发,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现代沉积学为指导,综合应用钻井、测井、录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建立海塔盆地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南屯组二段(简称南二段)单砂体级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刻画单砂体级沉积微相展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南二段主要发育于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随着基准面的下降,水下分流河道的宽度和厚度增大;反之,水下分流河道的宽度和厚度减小.有利砂体主要分布在可容纳空间较小的中期基准面旋回附近.该研究成果为类似区块精细油藏描述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8.
东辛永3地区为一多油层、中高渗透复杂断块, 内部被多级断层切割复杂化, 沙河街组为其主要含油层位。在三维地震解释基础上, 针对构造形态、成因机制不明确等问题, 根据相似理论支撑, 经过材料选取、边界设定、时间确立、受力加载, 对研究区古近纪沙河街组构造演化进行构造物理模拟。模拟结果实现了研究区基本断裂特征的恢复, 验证了地震解释结果; 初期北北东、北西向伸展、后期右旋剪切及底辟上拱多期构造能够成功模拟, 明确了其成因机制, 与整体东营凹陷伸展区域应力场及郯庐断裂带转型机制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9.
青藏高原地震活动特征及当前地震活动形势   总被引:53,自引:27,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是我国现代构造活动和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自有地震记录以来,在高原内记录到多达18次8级以上巨大地震和100余次7~7.9级地震,它们均发生在喜马拉雅板块边界构造带和板内断块区及其次级断块的边界活动构造带上.自1900年有地震仪器记录以来,青藏高原曾经历了3次地震活动丛集高潮,即1920-1937年,1947-1976年和1995-现在.在每次地震活动丛集期都形成以8级地震为核心的7级以上地震活动系列,它们分别是20世纪20-30年代的海原-古浪地震系列、50-70年代察隅-当雄地震系列和20世纪末期以来昆仑-汶川地震系列.每一个地震系列都有自己的主体活动区,最新的昆仑-汶川地震系列的主体活动区为巴颜喀喇断块.青藏高原地震活动高潮与全球Mw≥8.0巨大地震活动高潮紧密相关,昆仑-汶川地震系列与自2001年至今的全球最新地震活动高潮相对应,它们反映了两者的动力学联系.经过详细对比研究认为,它们至今均仍在延续之中,全球板块边界构造带8~9级地震和板内大陆断块区的7~8级地震都仍在连续发生.研究了全球和区域地震活动的相关关系及青藏高原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指出了该区当前地震活动的总体形势,评价了其近期地震危险性,提出了加强地震监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0.
断块大地构造与地震活动的构造物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瑾 《地质科学》2009,44(4):1063-1082
断块大地构造理论几乎涉及地震活动的各个方面: 1)地震记录表明不但是强震,大多数6级以上地震也分布在构造块体边界上,构造块体控制了地震分布; 2)地震活动规律体现在块体整体活动中。例如,鄂尔多斯地块周边单个断陷带的地震活跃期与平静期长短不一,无明显规律。但当把鄂尔多斯地块周边作为一个整体,其地震活动在时间上显示了准周期性; 3)地块运动通过周边断层交替活动实现。从断层活动相互作用的时间间隔和错动形式出发可把它分为强震交替活动型(又可分长时间间隔和短时间间隔两类)和强震与弱震或断层蠕动交替活动型。强震交替活动型中时间间隔很短的双震活动较早被发现。强震交替活动型中时间间隔很长的类型虽然不易识别,但是依赖于中国历史地震目录,还是发现鄂尔多斯地块周边山西断陷带与渭河断陷带在历史上的3次交替活动等; 强震与弱震或断层蠕动型的交替活动型很不容易被发现,仅在台网较密,观测条件较好的北京地区观测到。4)利用一些实验结果讨论了交替活动的规律。此外,结合断块大地构造理论对一些地震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