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6篇
  免费   1445篇
  国内免费   862篇
测绘学   168篇
大气科学   120篇
地球物理   3564篇
地质学   3046篇
海洋学   199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414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64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262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295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200篇
  1998年   195篇
  1997年   194篇
  1996年   239篇
  1995年   242篇
  1994年   207篇
  1993年   195篇
  1992年   164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121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4篇
  1954年   4篇
  194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宋方敏  俞维贤 《地震地质》1997,19(3):20-217
小江断裂带中段新生代发育的系列盆地,根据其发育阶段可分为始新世—渐新世、上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全新世4个阶段,并根据发育持续性可分为继承性、阶段性、复活性、新生性4种类型。由大比例尺填图所获资料及前人成果,介绍了各阶段盆地的分布特征和成因机制,讨论了盆地发育与区域构造运动、断裂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2.
黄礼良 《地震地质》1997,19(3):27-219
北京夏垫断裂活动地段又一新发现黄礼良(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100085)夏垫断裂带是首都圈重要发震断层之一。1996年11月笔者在平谷县岳各庄,距夏垫约15km处,沿着夏垫图1物探剖面位置图Fig.1Sketchaboutthelocati  相似文献   
153.
154.
有一套新的图件能够帮助分析断层对合情况和密封作用。这套图件依据岩性和断层位移大小间的相互影响确定断层的对合和密封类型,其优点是无需作出地层面和断层面的详细三维图件即可评价断层封闭性,并可用于绘制断层带的渗透率、封闭性和传导能力值图件,用这些图件可以快捷地确定临界断层的断距和对合情况,这种对合需要作出相关的图件以确定油气储层内的不同区块。  相似文献   
155.
大柳树坝址的地震基本烈度是一个长期争议的问题,目前被定为Ⅷ度。生产争议的焦点在于对中卫一同心断裂带的评价。根据作者的研究,该带不是1709年中卫7.5级地震的发震断层,该带不会发生大于6级地震,包括F201在内的西段不会发生大于5级地震,对坝址所产生的影响烈度不会超过Ⅶ度;更外围地区的地震也不会产生超过Ⅶ度的影响烈度。大柳树坝址的基本烈度应以Ⅶ度为宜。  相似文献   
156.
地面预注断层破碎带井筒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预注断层破碎带研究采用控制性高压劈裂、小段高、水玻璃预处理、钻孔分叉综合技术和工艺,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7.
158.
159.
介绍近年来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工程场地勘测隐伏活动断裂常用的各种物探,化探、新地质年代学等的方法,并分别对不同的地质构造情况,说明各种勘测手段的有效性,可信度及存在问题。勘测隐伏活动断裂的程序和研究断裂活动性方法在文中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0.
黄骅坳陷横向变换带的构造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3,自引:10,他引:33  
周建生  陈发景 《现代地质》1997,11(4):425-433
讨论了黄骅坳陷横向变换带的构造特征和成因。根据利用地震反射剖面对盆地构造几何学的研究,圈定了不同尺度的横向变换带,确定了伸展构造背景下的横向变换带是为了保持区域伸展应变调节构造变形的一种调节体系。这种伸展应变守恒是靠三维空间上断层位移沿走向的变化实现的。横向变换带的构造样式为横向地垒状凸起和鼻状凸起或鼻状背斜,并具伸展性质的正断层。横向凸起与非叠复的和叠复的分段断层系伴生及发育在断层位移最小处等事实表明,横向凸起或横向鼻状背斜是由于分段断层系位移沿走向变化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