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39篇
  免费   2051篇
  国内免费   1604篇
测绘学   795篇
大气科学   547篇
地球物理   3267篇
地质学   5670篇
海洋学   971篇
天文学   195篇
综合类   1253篇
自然地理   796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95篇
  2022年   335篇
  2021年   355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431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278篇
  2016年   306篇
  2015年   385篇
  2014年   704篇
  2013年   509篇
  2012年   608篇
  2011年   641篇
  2010年   626篇
  2009年   566篇
  2008年   524篇
  2007年   463篇
  2006年   468篇
  2005年   469篇
  2004年   432篇
  2003年   467篇
  2002年   472篇
  2001年   426篇
  2000年   314篇
  1999年   288篇
  1998年   294篇
  1997年   269篇
  1996年   286篇
  1995年   286篇
  1994年   242篇
  1993年   192篇
  1992年   233篇
  1991年   175篇
  1990年   172篇
  1989年   161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5篇
  1954年   4篇
  195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利用了小扰动方法、轨道法以及粒子的运动区域,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带电粒子在中性线磁场中的运动。其结果是: 1.带电粒子的运动轨道可分为漂移轨道、波动轨道与8字形轨道三种形式。小扰动方法不能使用于中性线的区域内,在这个区域出现一个与小扰动漂移运动相反方向的运动。 2.在沿中性线方向的电场的作用下,中性线周围的部分粒子可以聚集到中性线附近。当粒子进入非小扰动区时,它们将被中性线磁场反射,并被电场加速。 3.计算出磁尾中性片的厚度为在这个区域内,大部分带正电的粒子的平均运动是沿晨昏方向,带负电的粒子的运动则相反。磁尾区出现一个等离子体中性片电流。  相似文献   
992.
京津唐地区地震转换波测深结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75—1979年间在京津唐地区完成了八条地震转换波测深的剖面工作,本文介绍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结果表明转换波法用于地壳、上地幔深部结构的探测是有效的。深部构造剖面与震源分布的对比表明,本区几乎所有强震震源都分布在“花岗岩”层的某些特殊部位上。唐山和马坊大震地区的深部构造具有相似的特征,这就是“花岗岩”层的相对隆起,上地幔界面的强烈凹陷,岩石圈相应地急剧增厚以及存在深大断裂  相似文献   
993.
1978年海城6.0级地震的构造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震源区、发震构造和破裂方式等的相似性,认为1978年5月18日海城6.0级地震是1975年7.3级地震的晚期强余震活动。结合震区地质构造的分析,提出晚期强余震的发生是与残余闭锁区的崩解相联系。因而,主震后,震源区残余的闭锁结构处正是尔后晚期强余震的所在位置。文中还对这种残余闭锁区的形式及其与粘滑机制的关系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4.
《地震地质》1980,2(3):38
本图由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主编、地图出版社出版。本图是在国家地震局全国地震烈度区划编图组汇编的有关图件的基础上,广泛应用了我国各部门近年来的最新资料编制的。它是我国第一张公开发表的地震构造图,并被推荐参加第26届国际地质大会图书展览。图件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地震地质和地震活动性的基本特征,图中表示了新生代以来不同时代的活动断裂及其性质、盆地及其内部结构和沉积厚度、岩浆和火山活动以及M≥4.7级的破坏性地震震中。对M≥6级的地震均标明了震级和发震日期。台湾及其东部海域只表示了M≥6级的地震。该图附有说明书和6级以上地震目录  相似文献   
995.
关于渤海7.4级地震震源断层面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是一个典型的主余震序列。发生在郯城-营口大断裂的西侧,震中区位于冀-渤断块、鲁西断块和胶辽断块的交界部位,是一系列北西向构造与郯-营大断裂的交汇部位。利用主震的纵波初至符号,求得两组节面解。Ⅰ组:走向20°,倾向南东,倾角80°;Ⅱ组:走向292°,倾向南西,倾角75°。究竟那个是主震震源的断层面,是个被关注的问题。在构造复杂的渤海地区,基本上依地球物理资料推断断裂的展布情况,可靠性较差;且据所获零星散布于海岸的震前地球物理、地壳形变等资料,分析震源断层面有很大局限性。因此,对于震源断层面的走向存在有北北东向或北西向两种不同的意见。此两种看法基本上属推测性质,未提出令人信服的根据  相似文献   
996.
从古地磁初步测定结果看郯城-庐江断裂带的运动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郯城-庐江断裂带(下称郯庐带)是我国东部的一条超壳深断裂带。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一条左旋平移断裂带。然而,对平移的时间和幅度却有不同的看法。为此,我们在郯庐带两侧系统地采集了各地质历史时期地层的古地磁样品。目前仅对寒武纪和侏罗纪的地层做了室内测定。据此结果,试图对郯庐带在这两个地质时期先后的运动方式作一初步探讨。用一般的古地磁实验、计算方法求得郯庐带部分古地磁参数(表1)。可以看出:郯庐带东侧辽南复县  相似文献   
997.
全站仪的出现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研制和发展过程,从早期德国Zeiss厂的Regeltea-14和瑞典AGA厂的Geoelimeter700发展至当今各国生产的几十种不同精度等级和功能的多种型号。特别是40年代推出的全站仪,已从过去少量的特殊功能发展到迄今功能齐全实用的智能型全站仪,已广泛应用于各个测量领域。全站仪的发展已改变着原来传统的作业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98.
999.
断层地质位错模型的局部重力异常稳健反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建梁 《地震学报》1998,20(1):86-95
理论分析和观测实践表明,断层位错会引起断层周围局部重力场的变化.长期重复的位错事件引起的重力变化以局部布格异常积累起来,成为断层历史活动的证据,也为古地震的研究提供了一条途径.本文研究了利用局部重力布格异常反演断层古地质位错的方法.为了消除局部重力布格异常中与断层运动无关成分对反演结果的影响,提出了稳健非线性反演方法,并构造了相应的稳健算法.模拟算例表明,阻尼最小二乘和贝叶斯最小二乘由于受含粗差数据的吸引而偏离其真实解,数据受粗差污染的程度越重,偏离越严重.相对地,用本文提出的稳健-阻尼和稳健-贝叶斯反演的结果,即使50%的数据受粗差污染,仍能与不受粗差污染数据的反演结果保持一致.这说明本文所提出的稳健反演方法是有效的.滇西洱海周围断裂的古地质位错模型反演结果表明,苍东北和洱海断裂是以正倾滑为主的断层,错动量为4~5 km,苍东南断裂的倾滑相对较小.反演结果的理论值与局部重力场的拟合程度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000.
陈福明 《地球化学》1981,(3):255-260
Temporally as well as spatially, Kangdese magmatic complex belt exhibits regular variation from west to east, indicating that the Yarlung Zangbo Jiang deep fault must have been initiated in the west and gradually expanded eastwards. The dip of the fault changes systematically from north to south during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As evidenced by original and secondary structares, the regional stress field is characterized by N-S direction compression and dextral motion of involved pl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