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0篇
  免费   417篇
  国内免费   629篇
测绘学   195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289篇
地质学   1417篇
海洋学   552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332篇
自然地理   40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4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全过程沉降预测的新模型与方法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地面沉降是普通存在的一种环境灾害为此提出了一种新模型,它概括了泊松曲线模型与Verhulst模型,能准确预测全过程沉降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将非线性回归与3次样条插值相结合求解新模型的思路与方法,突破了泊松曲线模型所用三段计算法的局限。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准确地求得非线性模型的解;新模型及方法与Verhulst模型及方法相比,能使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残差大幅度减小。新模型为岩土工程设计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2.
中国新三大地带宏观区域格局的划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勇 《地理学报》2005,60(3):361-370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中国现行三大地带的划分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在全面介绍了完整的区域经济体系和美国4层次区域经济体系划分的基础上, 按照科学发展观以及“五个统筹”的要求, 提出了未来中国东北及东部沿海、中部及近西部和远西部等新的三大地带和东北、京津冀鲁沿海、沪苏浙沿海、粤闽琼沿海、黄河上中游、长江上中游、珠江上中游、内蒙古、新疆和青藏高原等10大综合经济区的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993.
Heavy Metal Biosorption Sites Studies of Laminaria japonic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role played by the functional groups of Laminaria japonica treated by methanol and formaldehyde in biosorption of the heavy metals was investigated.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alysis and biosorption experiments show that both carboxyl and amino groups join in the sorption; chemical treatment decreased the biosorption efficiency of the heavy metals.  相似文献   
994.
孙悦  李新正 《海洋与湖沼》2018,49(2):452-456
依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馆藏仙虫科标本,对中国海域仙虫属(Amphinome)物种进行了综述,共发现两个仙虫属物种,即仙虫Amphinome rostrata(Pallas,1766)和黑鳃仙虫Amphinome nigrobranchiata Horst,1912,其中,黑鳃仙虫为中国海域首次记录。经过研究,《中国近海多毛环节动物》一书中所描述的华美仙虫Amphinome pulchra Horst,1912应是仙虫的幼年个体。本文对以上两个物种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95.
为了研究烟曲霉次生代谢产物,我们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对来源于印度洋深海区的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的乙醇提取液进行系统的次生代谢产物分离,根据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共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其中11个二酮哌嗪类生物碱(diketopiperazine),4个喹唑啉类衍生物(fumiquinazoline),分别为:fumitremorgin B(1),13-oxofumitremorgin B(2),fumitremorgin C(3),12-hydroxyfumitremorgin(13),3-hydroxyfumiquinazoline A(14)和fumiquinazoline E(15)。分离得到的15个化合物,丰富了烟曲霉次生代谢产物的类型,为烟曲霉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化学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96.
针对传统三角高程测量相对水准测量精度较低的问题,本文将新三角高程测量方法作为研究重点,从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出发,根据误差传播率,推导出了计算传统三角高程测量和新三角高程测量高差精度的数学模型。实验对比分析了新三角高程测量与水准测量、传统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情况,结果表明新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简便灵活,省时省力,能提高作业效率,同时达到了三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具有广泛适用性。  相似文献   
997.
山东中西部后向发展雷暴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山东济南新一代天气雷达多年资料,首先提出后向发展雷暴的概念,并规定了普查标准。通过普查2005—2012年8年济南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选取了75个后向发展雷暴个例,分析了山东中西部后向发展雷暴的统计特征,给出了常见的3种后向发展雷暴概念模型。选取典型个例,分别对3种类型后向发展雷暴的演变方式及其物理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为山东中西部后向发展雷暴的生成和演变提供了初步的认识。结果表明:(1)后向发展雷暴主回波以带状为主,生命史1—5 h,最大反射率因子在50 dBz以上,移动路径有西—西北、西南、原地新生3种类型;(2)新回波初生时间发生在16—17时(北京时)最多,初生地点在鲁西北和鲁中山区一带,强度一般在30 min内超过40 dBz,生命史在1 h以上,74.7%的新生回波与主回波合并或连接;(3)山东省中西部具有后向发展特征的对流系统产生的灾害性天气以冰雹和雷暴大风为主,很少伴随暴雨灾害;(4)新回波的源地特征可以分为随主回波移动、沿同一方向延伸以及位于两雷暴群之间3种类型;多个雷暴群共存时,新回波的源地介于两个回波带之间,使二者逐渐趋为一体;(5)当主回波传播方向与其长轴相交时,其长轴方向转向,距离新回波较远的一侧减弱;当主回波传播方向与其长轴方向一致,新回波源地位于主回波长轴的延长线上时,主回波加强;(6)天气尺度系统为后向发展雷暴提供了条件不稳定的大气层结和丰富的水汽,地面辐合线和冷池前沿阵风锋是产生新雷暴的主要抬升触发机制;适当的低层垂直风切变有利于新雷暴持续产生并加强;地形的阻挡使新回波源地在同一地点停滞,冷池阵风锋在低层风引导下沿地形向下游移动,新回波源地也随之移动。  相似文献   
998.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大规模开展,相关线上教学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传统的测绘地理类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上课时以老师传授知识为主,课后以学生完成作业为辅的方式进行。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并且在科学化考核和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然而,线上网络课程是通过互联网以电子设备为教学平台,具有不受教学时空限制、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优点。因此,对《城市地理资讯学》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s)课程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为其他测绘地理类网络课程设计提供优化思路,同时为无法进行面授教学的特殊时期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999.
滇西腾冲新岐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滇西腾冲地区含矿花岗岩特征、钨锡多金属矿的成矿与成岩关系,以及花岗岩在区域构造上的意义,对腾冲新岐地区古永岩体与新岐岩体开展了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两岩体均具有高硅、高钾、富碱、富铝、低钛等特征。其CaO/Na2O、Rb/Ba、Rb/Sr值反应其源岩为富黏土质砂岩,微量及稀土特征差异表明其具有不同的结晶演化过程。锆石U-Pb定年获得古永岩体的成岩年龄为62.9±1.9Ma,新岐岩体的成岩年龄为61.9±1.4Ma,表明二者应为同时或近乎同时侵入于该地区,在形成年代上无明显界限。在区域上,两岩体成岩年龄与冈底斯林子宗火成岩年龄60~64.47Ma相当,是冈底斯东南缘对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初始碰撞的响应。  相似文献   
1000.
新元古代全球范围内出现了2次主要的冰期事件,分别是Sturtian冰期和Marinoan冰期。渝东南秀山地区发育与上述2次冰期对应的冰川沉积,分别为南沱组(Marinoan冰期)和千子门组(Sturtian冰期)。笔者通过对千子门组砂岩锆石运用LA-ICP-MS进行定年,测得其206 Pb/238 U年龄为736~2 726Ma,其中28个测点数据非常集中,在736~890Ma,平均值为834Ma。其最小值736 Ma限定了Sturtian冰期千子门组的沉积起始时间,且与湘东南江口冰期起始时间(734±4)Ma在误差范围内几乎一致,二者可以对比。而834 Ma则记录了物源区与四堡—晋宁运动有关的岩浆活动。所有样品ICV值介于0.85~1.74(平均值为1.23),表明黏土矿物较少,受再沉积作用的影响较小。同时其CIA值介于43~69(平均值为57),表明千子门组沉积环境特征为寒冷、干燥,低程度化学风化。利用SiO2-K2O/Na2O和K2O/Na2O-SiO2/Al2O3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结合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判定千子门组很可能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