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67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齐钟彦 《海洋与湖沼》1998,29(3):229-231
张奎字尔玉,动物学家和海洋湖语学家。1897年2月出生于河北省平乡县,1967年7月逝于山东省青岛市。张奎幼年在家乡读书,于1922年公费赴法国留学,1927年获里昂大学硕士学位。后在里昂大学动物学研究室瓦内教授的指导下从事软体动物后鳃类的研究。1931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32年回国,应聘为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海洋动物的研究。同时也应聘在中法大学生物系任动物学及海洋生物学教授,从事海洋无脊椎动物学研究。1935年北平研究院和青岛市政府联合组织了胶州湾海洋动物采集团,由张变教授任团长,对胶州湾各类动物及海洋环…  相似文献   
43.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即群落构建)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论题。有关亚热带季风区大型河流生物多样性格局及维持机制的认识仍十分有限。以汉江上游(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为研究区域,以大型无脊椎动物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群落多样性时空格局及其维持机制的研究。于2015—2017年间共采集到大型无脊椎动物333个分类单元,隶属6门10纲25目110科279属,包括水生昆虫278种(83.5%),环节动物门25种(7.5%),软体动物门19种(5.7%),软甲纲7种以及其它动物4种。物种多样性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差异显著:时间上,春季物种数最多(227种),夏季(140种)、秋季(141种)和冬季(144种)较少;空间上,自然河流金水河物种数最多(179种),而金钱河(163种)、月河(149种)、淇河(140种)和泗河(112种)等人类干扰河流相对较少。db-RDA分析表明,尽管不同季节所筛选出的关键因子有所差异,但环境因子和空间因子均显著影响着大型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结构。变差分解分析显示,环境过滤是流域内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维持的主导因素,而空间过程(扩散限制)则起着次要的作用。本研究对南水北调...  相似文献   
44.
非节肢类海洋无脊椎动物的许多物种中都发现有蜕皮甾体的存在,且存在形式多样,但目前对其确切来源、生物体内的合成或加工途径仍缺乏足够的了解,在生长发育、生殖活动及其他生理功能中如何发挥作用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分子生物学和全基因组测序的发展为蜕皮甾体合成途径重要酶类及蜕皮激素信号传导所需受体研究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以帮助科学家逐步阐明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45.
脂类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包括对虾能量的主要来源,脂类在其生长发育的很多重要过程中起作用,如蜕皮和繁殖。虾蟹及鱼类优先使用脂类作为能源,因此,它们的血淋巴脂蛋白水平较高。脂蛋白是对虾体内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其主要作用是:参与组织或细胞间脂类的运输和重分配;参与免疫防御反应过程;能与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影响脂类摄取。  相似文献   
46.
聪明的章鱼     
<正>用触腕的上半部分从身下抓住椰子壳,保持其离开地面,之后以一种僵硬的姿势在柔软的海底行走。条纹章鱼(Amphioctopus marginatus)会使用椰子壳作工具,这让头足类动物的智商排名有所上升。一个由澳大利亚和英国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小组报告  相似文献   
47.
Mayflies constitute a major part of macroinvertebrate biomass and production in Iotic ecosystems,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aterial cycle and energy flow. There are more than 250 species of mayflies in rivers and streams of China. In order to learn their ecological functions, an investigation on life cycle, production and trophic basis of dominant species of mayflies in a second-order branch of Hanjiang River basin, Hubei, China was carried out during June 2003 to June 2004.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ominant mayfly species Epeorus sp. and Caenis sp. developed two generations per year; in term of Epeorus sp., pupation mainly occurred in spring and then from late summer to early autumn, while Caenis sp. pupated in spring and autumn. The abundance and biomass of the Epeorus sp. population peaked twice (1 226 ind/m^2, 3.142 5g/m^2) in April and June. Caenis sp. also had two peaks (307ind/m^2, 1.590 g/m^2), but in February and June. Cohort production and cohort P/B ratio of Epeorus sp. were 161.009 g/m2 wet weight and 7.7, respectively, and annual production and P/B ratio were 267.46g/m^2.a wet weight and 15.4, respectively; cohort production and P/B ratio of Caenis sp. were 26.7995g/m^2 wet weight and 4.7, its annual production and P/B ratio were 53.60 g/m2.a wet weight and 9.4, respectively. For Epeorus sp., the proportions contributing to secondary production of the main food types were: amorphous detritus, 33.46%; fungi, 10.83%; vascular plant detritus, 1.80%; diatoms, 53.90%; for Caenis sp., the proportions were 70.79%, 6.90%, 3.52% and 18.77%,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48.
龙成 《海洋世界》2001,(6):31-31
珊瑚以其艳丽多彩、五光十色而令人叹为观止,它们有的象鹿角、蜂巢;有的似脑纹、莲花;还有的如菊花、牡丹,千姿百态、变幻无穷,这彤形色色的珊瑚实际上都是珊瑚虫的遗骨。珊瑚虫是一种低等的无脊椎动物,固定在水底生活,当很多珊瑚虫生活在一起时,它们紧密相连、挤在一起,老的珊瑚虫死后,留下自己的骨骼,而后来的珊瑚虫就在这些骨骼上继续繁衍,随着时间推移,遗体愈堆愈高,并固结在一起,慢慢地成为珊瑚。  相似文献   
49.
根据2012年春季和秋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无脊椎动物的底层拖网资料和环境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春、秋季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口及邻近海域2个季节共捕获无脊椎动物5目14科25种,其中甲壳动物是最主要的无脊椎动物类群。长江口无脊椎动物资源量占优势的种类包括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细点圆趾蟹(Ovalipes punctatus)和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春季和秋季对无脊椎动物资源量贡献最大的种类不同。各站次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的范围在0.31~2.02之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范围在0.37~1.92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范围在0.17~0.95之间。春季和秋季长江口无脊椎动物资源量和多样性季节间变异不显著。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参数的多维标度排序(NMDS)分析表明,无脊椎动物样本可以区分为春季组与秋季组2个组群。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春、秋季组群间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极显著。典型对应分析(CCA)表明,表层磷酸盐、底层溶解氧、底层硅酸盐和底层硝酸盐是影响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长江口无脊椎动物季节变异主要体现在种类的季节演替上,营养盐和溶解氧浓度是无脊椎动物种类季节分布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50.
基于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的南广河河流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2 年南广河(四川境内段)17 个采样断面(3 个参照点,14 个受损点)6 次底栖动物采样数据,对18 个生物参数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Pearson 相关性分析,最终确定南广河流域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由EPT 分类单元数、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分类单元数、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的个体相对丰度、敏感类群分类单元数、耐污类群的个体相对丰度、捕食者个体相对丰度和襀翅目个体相对丰度等7 个指数组成.采用比值法统-各入选生物参数量纲,计算其IBI 指数值和B-IBI 指标赋分(BIBr)值.结果表明,在17 个采样断面中,BIBr 分值在90 分以上的有6 个,80~90 分之间的有3 个,70~80 分之间的有2 个,60~70 分之间的有4 个,60 分以下的有2 个.从分布趋势看,BIBr 分值较高的点(80 分以上)主要分布在支流(如塘坝乡、马家岩)和干流上游少数几个点(如石碑乡、沐滩村和凉水井),而下游特别是接近河口部分的几个采样断面均较低,大窝镇和南广镇两个断面的分值更在60 分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