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67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海洋无脊椎动物组织总RNA提取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NA提取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实验,由于海洋无脊椎动物组织结构以及体成分的特殊性,导致现有的RNA提取方法不能完全胜任此工作。作者以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对异硫氰酸胍RNA提取方法进行了改进。栉孔扇贝和凡纳滨对虾的肝胰腺富含RNase,刺参体壁结构致密、富含胶原蛋白,而成熟期精巢富含多糖,因此在这些动物组织中提取RNA时,在原有方法基础上增加了瞬时匀浆、增加氯仿及酸性酚的抽提次数,或添加高盐溶液等方法。实验结果显示,改进方法后获得的RNA具有完整的28S、18S和5S r RNA条带,A260nm/A280nm和A260nm/A230nm比值分别为1.89~2.0和1.98~2.11,β-actin基因扩增条带清晰,所获得的组织RNA的纯度和质量符合c DNA合成和基因功能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72.
73.
浅谈鄂北豫南界区的几个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银胜 《河南地质》2001,19(4):264-272
笔者以近30年来的地质成果资料,从鄂北地层层序与成因,古生物类型与生态,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重矿物特征,岩浆岩分布,地球物理异常及类蛇绿岩,蓝片岩和榴辉岩带的存在等,将鄂北地区划分出三个古生物地层构造单元。以枣阳市鹿头镇-广水市郝店镇剪切带,连接新城-广济断裂为界,之北是桐柏古生物地层构造区,之南是扬子北部边缘古生物地层构造区。以襄樊-广济断裂为界,之北是扬子北部边缘一物地层构造区,之南是扬子地台古生物地层构造区。  相似文献   
74.
李孝绪 《海洋与湖沼》1995,26(4):439-444
根据对中心体研究的最新进展,着重论述了杂色体组操作过程中中心体对细胞分裂和倍性的影响。在海洋无脊椎动物多倍体育种中,其染色体组的加倍多是通过抑制细胞分裂实现的,然而正是在此操作的同时也改变了细胞中中心体的数目。在双中心粒中心体细胞中,由于中心体数目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下一次细胞分裂中期纺锤体的极性(单极、双极或多极),进而影响到姊妹染色体的分离及细胞的分裂和倍性。深入仔细地开展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细胞分裂的许多奥密,而且可以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染色体组工程的研究提供细胞学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5.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萌芽于1885年Roux培养鸡神经板细胞的尝试,创建于1907年Harrison进行的蝌蚪髓管神经细胞的培养实验.医学上对生产抗病毒疫苗和研究肿瘤成因的需要,促进了细胞培养工作在人类和啮齿类动物中的广泛开展,并于1952年建立了人类的第一个肿瘤细胞系(Hela).  相似文献   
76.
77.
刘恒 《海洋科学集刊》1996,(37):195-197
约80%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在生活史中具浮游幼体阶段,其中甲壳动物的幼体最为多样化。十足类甲売动物具典型的浮游幼体阶段,而后是由浮游到底栖这一生活习性转变的关键一一定居过程(settlement)。十足类幼体阶段持续的时间在不同的类群相差很大,影响其定居的因子也多种多样。 有关海洋无脊椎动物浮游幼体阶段存在机制的研究已进行了约半个世纪,这种普遍存在的浮游幼体被认为:(1)有利于种的分布与扩散;(2)由于浮游幼体采取多变的生活方式而避免了许多底栖捕食者;(3)增加种群间的基因交换,保持其遗传变异性和适应性;(4)浮游幼体以浮游生物为饵,减轻了卵子所需携带的卵黄量,从而增加了产卵量。浮游幼体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如幼体在漂移过程中的高死亡率等。然而浮游幼体阶段在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中的普遍存在,从进化角度讲,对种群发展利大于弊,是物种演化过程中一种选择性的折衷。 十足类幼体定居过程的研究多集中在龙虾和蟹类上。有关对虾类的研究很少见,仅有 Haghes (1966), Staples 等(1985), Coles 等(1987)和 Loneragan 等(1994)报道过对虾仔虾和稚虾的分布与栖息地海草分布的相关性。 由于甲壳动物栖息地的多样性,其幼体定居过程的研究对了解甲壳动物种群和群落动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影响定居过程的因子通常被分为三类,即生物因子、物理因子和化学因子。鉴于三者之间的密切相关性,本文将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并讨论有关幼体定居过程的两种假说:栖息地选择(habitat selection)学说和被动沉降(passive deposition)学说。  相似文献   
78.
在本院李嘉泳教授领导下,经物理系赵白副教授、张闻迪和生物系楼宝城等同志的努力钻研,JGCG-1型激光细胞手术仪已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79.
对烟台海域6个岩礁潮间带生态学统的无脊椎动物群落的研究发现,东方小藤壶(Chthamallus challengeri)为第一优势种。其主要优势种-密鳞牡蛎(Ostrea denselamellosa)、短滨螺(Littorina brevicula)、紫贻贝(Mytilus edulis)和常见种-笠贝(Patelloida spp.)、红条毛腹石鳖(Acanthochiton rubrolineatus)、沙参(Nereis spp.)、海葵(Anthopleura midori)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和功能有明显的区别,尽管6个岩礁潮间带群落的区系成分相近。对基于RIV、RB和RD的优势度曲线研究发现,基于RIV和RB的优势度曲线更适合于表示和描述受人为干扰和污染的潮间带无脊椎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研究发现,6个潮间带的无脊椎动物群落皆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而养马岛和芝罘岛所受的干扰最轻。6个岩礁潮间带的群落多样性序列依次为:芝罘岛、养马岛、石沟屯、烟台山、玉岱山、月老湾。不同岩礁潮间带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差异主要由来自采集和旅游者的干扰,养殖和生活污水造成的海水富营养化所致。  相似文献   
80.
中国软骨鱼类资源概述及其利用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鱼类可方便地分为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两大类。软骨鱼类包括鲨鱼、鳐鱼与银鲛等鱼类。本文主要叙述中国软骨鱼类的资源概况,特别是它们的种类成分、分布情况、生活习性、质量和数量以及一般捕捞情况;同时也商讨一下它们的利用和增产等问题。为便于读者了解起见,现在先把软骨鱼类简要地介绍如下。1.软骨鱼类的形态特征软骨鱼类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1)内骨胳完全由软骨组成,没有真骨;(2)体被盾鳞,或光滑无鳞;(3)鳃裂5—7对,个别开口于体外(银鲛例外,具有一膜状鳃盖和一外鳃孔);(4)雄性的腹鳍里侧具一交接器,或称鳍脚;(5)尾常为歪形;(6)鼻孔腹位;(7)卵大而数少,体内受精。此外,还有许多内部特征,这里从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