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222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25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太阳线性无力场评注和快速傅氏分析法的应用”一文对太阳线性无力场的工作做了一些评注,在此基础上对快速傅立叶方法的应用提出了改进的计算方法.该文的某些观点值得商榷,有必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澄清.另外,对该文关于快速傅氏分析法的工作从理论的角度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63.
通过数值求解包含二阶费米加速的一维扩散方程,探讨在准平行激波条件下激波厚度和级联阿尔芬波对粒子加速的影响,研究粒子分布函数的演化与激波厚度和阿尔芬波强度的内禀关系.计算结果表明:(1)考虑激波厚度时,谱指数明显依赖于激波厚度,随着厚度从0.32增大到2.56,低能端(3-10 MeV)谱指数逐渐从2.1增加到3.7,高能端(20-60 MeV)谱指数从2.4增大到5.0,能谱逐渐变软;当初始注入粒子动量增大1.3倍,质子能谱指数从4.3减小到3.1,且与零厚度激波加速的谱指数差值缩小;厚度不变时,随着压缩比从2增加到4,准稳态分布时低能端(3-10 MeV)粒子能谱指数逐渐从4.0减小到1.8谱变硬;(2)在级联阿尔芬波的影响下,随着时间的增大,粒子在低能处(3-10 MeV)的谱指数从2.5减小到0.6高能端(20-60 MeV)谱指数从11.6减小到5.0,能谱变硬,拐点能量值从7.5 MeV增大到为19.6 MeV;随着波的能量密度增大,谱指数从5.8减小到2.9,这表明阿尔芬波强度越大,加速效率越高.通过与激波厚度解析结果和高能粒子事件的观测能谱比较发现两者是一致的,说明数值模拟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64.
65.
太阳米波和分米波的射电观测是对太阳爆发过程中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现象研究的重要观测手段。米波和分米波的太阳射电暴以相干等离子体辐射为主导,表现出在时域和频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Ⅱ型射电暴是激波在日冕中运动引起电磁波辐射的结果。在Ⅱ型射电暴方面,首先对米波Ⅱ型射电暴的激波起源问题和米波Ⅱ型射电暴与行星际Ⅱ型射电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讨论;其次,结合Lin-Forbes太阳爆发理论模型对Ⅱ型射电暴的开始时间和起始频率进行讨论:最后,对Ⅱ型射电暴信号中包含的两种射电精细结构,Herringbone结构(即鱼骨结构)和与激波相关的Ⅲ型射电暴也分别进行了讨论。Ⅲ型射电暴是高能电子束在日冕中运动产生电磁波辐射的结果。在Ⅲ型射电暴方面,首先介绍了利用Ⅲ型射电暴对日冕磁场位形和等离子体密度进行研究的具体方法;其次,对利用Ⅲ型射电暴测量日冕温度的最新理论进行介绍;最后,对Ⅲ型射电暴和Ⅱ型射电暴的时间关系、Ⅲ型射电暴和粒子加速以及Ⅲ型射电暴信号中包含的射电精细结构(例如斑马纹、纤维爆发及尖峰辐射)等问题进行讨论并介绍有关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6.
吴宁  李燕  沈呈彩  林隽 《天文学进展》2012,30(2):125-158
从理论和观测两个方面来介绍和讨论出现在太阳爆发过程中的磁重联电流片及其物理本质和动力学特征。首先介绍在理论研究和理论模型中,磁重联电流片是如何在爆发磁结构当中形成并发展的,对观测研究有什么指导意义。然后介绍观测工作是从哪几个方面对理论模型预测的电流片进行证认和研究的。第三,将介绍观测研究给出了哪些过去所没有能够预期的结果,这些结果对深入研究耀斑一CME电流片以及其中的磁重联过程的理论工作有什么重要的、挑战性的意义。第四,讨论最新的与此有关的理论研究和数值实验。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要课题进行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67.
本文利用测试粒子模拟的方法研究离子在通过垂直无碰撞激波结构时的加速.我们首先探究了在理想激波条件下,离子通过激波结构后的能量增益与其初始参数(包括回旋相位角、初始位置和上游平均能量)的关系;然后进一步探索了离子通过由自洽的一维混合模拟给出的更接近真实的激波结构时获得的加速,研究了激波内部的电场和磁场结构对离子能量增益的...  相似文献   
68.
太阳是距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除了可见光以外。长期以来,科学家们相信,在地球和太阳之间还一定有着某种联系。观测发现,太阳每时每刻往外喷射着高速带电微粒流——也称为等离子体流,人们已习惯地称其为“太阳风”。它有时伴随着日冕物质抛射十分强劲。产生名副其实的“太阳风暴”。当太阳风暴袭击地球时,幸亏有地球磁层作为天然防线,人们才得以安然无恙。  相似文献   
69.
By using Hα, He I 10830, EUV and soft X-ray (SXR) data, we examined a filament eruption that occurred on a quiet-sun region near the center of the solar disk on 2006 January 12, which disturbed a sigmoid overlying the filament channel observed by the GOES-12 SXR Imager (SXI), and led to the eruption of the sigmoid. The event was associated with a partial halo coronal mass ejection (CME) observed by the Large Angle and Spectrometric Coronagraphs (LASCO) on board the Solar and Heliospheric Observatory (SOHO), and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two flare-like ribbons, post-eruption coronal loops, and two transient coronal holes (TCHs), 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ly recorded GOES or Hα flares corresponding to the eruption. The two TCHs were dominated by opposite magnetic polarities and were located on the two ends of the eruptive sigmoid. They showed similar locations and shapes in He Ⅰ 10830, EUV and SXR observations. During the early eruption phase, brightenings first appeared on the locations of the two subsequent TCHs, which could be clearly identified on He Ⅰ 10830, EUV and SXR images. This eruption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magnetic flux rope model, and the two TCHs were likely to be the feet of the flux rope.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结肠灌洗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ACLF)的疗效。方法:将80 例HBV ACLF(早期、中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结肠灌洗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滴灌法)治疗。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35/40),对照组为65.0%(26/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Bil、ALT、Alb、PT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TBil、PT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灌洗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是治疗HBV ACLF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