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5篇
  免费   528篇
  国内免费   645篇
测绘学   759篇
大气科学   119篇
地球物理   719篇
地质学   1713篇
海洋学   222篇
天文学   71篇
综合类   169篇
自然地理   23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6篇
  1966年   5篇
  1965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本文根据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观测资料,说明在震前波速异常期间,和达图一般都要出现较明显的弯曲,因而和达曲线的曲率可作为监视震前波速异常进程的一项新的辅助指标.文中介绍了和达曲线的二次逼近方法,给出了我国西部地区一些强震及中强震(Ms>5.0)前后和达曲线曲率变化的初步探索结果.最后,文章对所得结果作了简单的讨论,并指出了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2.
1967年8月30日,曾在我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境内,发生了一次M=6.8级地震.震中位置是北纬31°.6,东经100°.3。地震发生后,立即进行了现场考察,对该地区的地震发展趋势作出了估计。当时若根据康定一甘孜断裂带所作的蠕变曲线估计,则该地区地震能量已基本释放完毕(图  相似文献   
993.
大磁暴后我国温度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1955年英国格林威治观象台出版的大磁暴資料,研究了1909-1952年时期內历次大磁暴前后我国九站逐日溫度变化的情况。文中用重迭时序分析法,对大磁暴后90天内我国九站逐日溫度正距平百分率及平均溫度距平进行了計算,結果見图1。同样,对大磁暴前30天的計算結果,見图2。从而发現,在大磁暴后第10,16,24,44,75-77天附近,我国出現几次显著的溫度增暖期;而且在大磁暴前后,我国的溫度变动表現出27天太阳自轉周期性的振动。在大磁暴出現日期和其后第45天与第75天,亚欧地区自然天气周期的环流类型表現出清楚的韵律振动,因此认为天气过程的韵律振动当与太阳发射强烈粒子流輻射的活动区及其自轉周期发生密切关联。此外,本文还研究了某些小磁暴之后30天內,我国八站溫度的变动(图3),发現在其后第13天附近出現显著的降溫。  相似文献   
994.
简单介绍本文叙述根据地震反射波时距曲线,利用理论时距曲线量板测定速度的方法。说明用本方法整理单独的、相遇的及时距曲线族的办法。本文供地震队工程师和解释技术员,以及地震勘探范围内其他专家之用。  相似文献   
995.
本文利用解析函数的罗朗展开式对复杂磁异常进行分解,并指出,分解异常的方法亦能同时用于解决山区的地形校正问题,最后探讨了确定复杂磁异常的延深、倾角和截面积的定量计算方法,并举出某铁矿区的勘探实例来阐明上述方法在磁测资料定量解释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96.
滩地和沙丘地区的矿区地表形变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常规监测手段无法获得长期有效的监测结果,传统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易受时空失相干、大气延迟等因素的影响而降低监测精度.以营盘壕煤矿2101和2201两个工作面为例,采用差分干涉测量短基线集时序分析(Small Baseline Sub-set-Interferometry SAR,SBAS-InSAR)技术对Sentinel-1A的84轨道的17景数据进行时序分析,获取了矿区2018年9月8日至2019年3月19日的累计沉降量和沉降速率等信息,直观地展现了矿区沉降状况.对研究区监测结果进行点、线、面的分析,发现累积沉降量和时间呈线性关系,新开采的区域的沉降在整个区域沉降中影响最大,较晚开采的区域在矿区沉降中为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7.
北方红黏土又称三趾马红土,在黄土高原地区呈不连续状分布于黄土之下,为典型的致滑地层。红黏土遇水后强度降低、变形增大从而构成滑动面的过程,与红黏土特别是非饱和红黏土的蠕变特性息息相关,然而相关的研究多集中于南方红黏土。我国南方和北方红黏土的工程特性差异较大,不能等同对待。本文以陕西蓝田典型的北方红黏土为研究对象,借鉴控制吸力的非饱和土研究方法,在吸力分别为0,100 kPa和200 kPa条件下分级施加围压,开展了吸力控制条件下的三轴蠕变试验,研究非饱和红黏土的蠕变特性和长期强度。试验表明,红黏土具有明显蠕变特性,不同围压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变化特征相近,均呈现幂函数或对数函数变化特征。当围压和荷载一定时,蠕变量随吸力的减小而增大,稳定时间随吸力减小而增长。吸力越小土体的蠕变性越强,其屈服强度也较小,饱和红黏土(吸力为0)的长期强度比吸力为200 kPa时的红黏土长期强度降低了约50%,说明含水率增大会增大滑带红黏土的蠕变量,促使滑坡的形成,本研究可为红黏土致滑机理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98.
为探究富水饱和灰岩体在水压-应力耦合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利用自主研发的可实现单轴压缩的渗透试验装置对不同水压强度下的灰岩试样进行压缩破坏试验,测试灰岩应力-应变特性,分析水压对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变形模量的影响,灰岩破碎特性与水压强度相关性以及孔隙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增加的水压强度对灰岩应力-应变和强度特性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水压强度增大,应力-应变曲线的压密阶段相对延长而弹性相对缩短,峰值强度呈指数减小而弹性模量和变形模量均呈线性下降,表明水压作用显著降低了灰岩脆性。另外,灰岩弹性模量、变形模量均与峰值强度呈线性关系。增大的水压强度对灰岩宏观断裂具有显著影响而未对其破坏类型造成影响,随水压强度增加,碎块均一系数和单位质量孔隙体积均呈指数函数增加。研究成果为隧道建设中富水岩体的开挖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三层层状介质中瑞利波的频散曲线特征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15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三层层状介质的瑞利波频散曲线进行了正演模拟研究,对假定的几组典型模型参数的频散曲线进行了认真分析。通过分析可知,各频散曲线之间是互不相交的,从而对此问题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指出当低速软弱夹层存在时频散曲线的特点,并根据分析结果,说明"之"字形频散曲线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000.
参考先进能源公司(ARI)2002年关于粉河盆地煤层气资源评价的研究报告,结合煤层气地质学和煤层气开发理论,提出了一种计算煤层气可采资源量的方法,即使用煤层气典型生产井的产量预测曲线,通过"极限产量"截尾"的方法,计算一评价单元的煤层气可采资源量.并给出了该方法的使用步骤、优点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