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1篇
  免费   1060篇
  国内免费   900篇
测绘学   1474篇
大气科学   1684篇
地球物理   694篇
地质学   1474篇
海洋学   662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833篇
自然地理   3475篇
  2024年   166篇
  2023年   534篇
  2022年   660篇
  2021年   780篇
  2020年   536篇
  2019年   632篇
  2018年   438篇
  2017年   465篇
  2016年   417篇
  2015年   431篇
  2014年   559篇
  2013年   451篇
  2012年   424篇
  2011年   400篇
  2010年   379篇
  2009年   391篇
  2008年   372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利用来自ECMWF的ERA-40风场资料,采用EOF、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1958-2001年期间印度洋-南海海表风场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该海域背景特征存在两个比较明显的高值区:索马里附近海域、南海海域,分别反映的是夏季索马里附近海域强劲的西南季风、南海冬季频繁的冷空气。(2)该海域海表风场的第二模态在空间分布特征上,北印度洋中纬度海域与赤道附近海域呈反位相分布,40°S 与60°S 海域也呈反位相分布;第三模态则整个北印度洋与南印度洋呈反位相分布。(3)1958-2001年期间,印度洋-南海的海表风速整体上呈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尤其以1975-1980年期间的递增趋势最为强劲,1975年的年平均风速为近44年的最低点。  相似文献   
872.
深海原生动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旭淼  徐奎栋 《海洋科学》2014,38(10):119-126
<正>1引言原生动物是一大类单细胞真核生物的统称,其中自由生活的主要类群包括异养鞭毛虫、纤毛虫和肉足虫(有孔虫和放射虫为代表);它们是生物圈中数量最为庞大的吞噬营养类群,部分种类具有内共生藻类或功能性叶绿体而进行兼性营养。在水环境中,不论是浮游或是底栖生活的原生动物,其生命过程与水体和底质的环境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且通过各种营养关系与其他生物共同联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同时,原生动物的基础研究也为探索真核生  相似文献   
873.
北太平洋中尺度涡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聪聪  杨宇星  王法明 《海洋科学》2014,38(10):105-112
利用1993~2011年19 a的AVISO卫星高度计资料研究了北太平洋(10°~60°N,120°E~100°W)中尺度涡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太平洋每年约产生1 800余个涡旋,其中气旋涡稍多。北太平洋东部沿岸、西北沿岸、黑潮延伸体北侧、副热带逆流区是中尺度涡的高发区,春、冬季是涡旋的高发季节。涡极性分布以35°N为界,北部多反气旋涡,南部多气旋涡。涡旋半径以100 km左右为主,并且基本随纬度升高而减小,涡旋数量随着周期增长而急剧下降。反气旋涡的平均半径和周期均大于气旋涡。利用Argo浮标剖面资料分析的6个个例涡旋的垂直结构显示,每个涡旋都有其独特的冷暖核结构,深度不同。研究结果对于分析北太平洋涡动能分布及传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74.
罗万次  苏搏  刘熊  钟秋平  杨斌 《海洋通报》2014,33(6):668-675
根据2013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对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保护区的现场调查监测数据,研究了表层海水中溶解态重金属Cu、Zn、Pb、Cd、Cr、As、Hg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并对其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海水各溶解态重金属的浓度、空间波动程度在春、夏季均存在一定的差异;Hg的污染明显超过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且夏季污染水平高于春季。Cu-Zn、Cu-Cd、Zn-Pb、Zn-Cd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春、夏季As以及夏季Cr分别与盐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其他重金属与盐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各重金属的时空分布主要受到陆源输入、沿岸江河冲淡水和海水盐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5.
何艳  金炜  刘箴  符冉迪  田文哲 《遥感学报》2014,18(5):1034-1047
针对卫星云图数据量大,但传输通道和存储空间相对狭小的问题,本文基于Tetrolet变换,利用相邻时次云图的时空相关性,实现了一种高重构质量的卫星云图压缩感知方法。该方法将善于表达图像方向纹理及边缘信息的Tetrolet变换引入压缩感知的稀疏表示环节,从而很好地体现了卫星云图细节丰富、纹理结构复杂的特性;同时,考虑到卫星云图序列间的相关性,将时间相邻的卫星云图组成图像组,以中间时刻云图作为参考图像,计算其与相邻时次云图的差异,通过在参考图片及序列差异图片间合理分配采样率,获取测量数据,在压缩感知框架下,采用带平滑处理的投影Landweber算法,重构出相邻时次的图像组。实验结果表明,Tetrolet变换适用于卫星云图的稀疏表示,而且图像组时空相关性的利用可显著提高重构云图的视觉效果及客观评价指标;在采样率低于0.2时,红外1、水汽和可见光3个通道重构云图的峰值信噪比(PSNR)较传统方法平均提高了7.48 dB,13.51 dB和6.15 dB。由此可见,本文方法可以通过获取少数随机测量值,重构出高质量的卫星云图,不仅为云图数据的低比特率压缩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而且对于其他序列图像的压缩采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76.
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采用统计分析与EDSA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1991年-2009年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间特征、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甘肃省县域经济总体差异呈现扩大趋势,陇中、河西、陇东、陇南和南部民族地区5大经济区之间的差异及河西经济区内部差异是甘肃县域经济整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县域的空间集聚性不断增强,形成了发达的河西经济区及欠发达的陇南经济区和南部民族地区,而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极化作用占主导且极化趋势在进一步加深,经济发展空间二元结构明显。  相似文献   
877.
利用ERA-Interim资料,采用改进的变形欧拉平均方法对1979—2011年剩余环流季节内时空结构转换及其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50 hPa附近4—8月剩余环流上升中心发生了整体向北移动的趋势,而9月至次年2月则表现为整体向南的移动,并且6—8月和9—11月的移动较为明显,分别向北和向南移动了3.168°和2.277°。(2)对流层内的剩余质量输送显著增强,但是热带环流上升区以及穿越对流层顶进入平流层的输送存在着减弱的趋势。(3)两半球高纬度100 hPa附近从最低平流层向下输送的质量通量以及热带对流层顶附近向上输送的质量通量在各季节年代际变化中基本都是减弱的,仅在6—8月和9—11月北半球向下质量通量出现了增强。  相似文献   
878.
针对云贵高原地区在开展生态恢复工程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s)如何变化问题,本文基于当量因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云贵高原地区ESVs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主要是农田转为建设用地与水体。(2)在开展生态恢复工程后,生态系统得到了改善,ESVs在38年间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累计增加94.91亿元,森林的生态调节能力及产生的价值总量在2180亿元以上,最少的为荒漠,约为0.1亿元。(3)ESVs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西南地区较高、中部较低。(4)1980—2018年ESVs表现为显著空间正相关,莫兰指数大于0.46,有明显的聚集特征。  相似文献   
879.
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是衡量某地区宜居与否的重要标准。本文利用1988—2018年气象资料及气候舒适度模型,揭示了东北三省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分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人居环境气候在6—8月较为舒适,11月—次年2月舒适度最低;夏半年舒适度空间差异大于冬半年。1988—2002年和2003—2018年两阶段舒适度总体向好,存在两个低值中心。舒适度季节变化上,春、夏、秋季整体呈增长态势,冬季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上可分为5类,特征分别为暖湿舒适、暖干且较舒适、冷舒适、干燥且较不舒适、干燥且不舒适。(2)气温和风速分别为夏、冬半年的主要影响因子。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与空气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城市发展水平相关性较弱,与植被覆盖情况的关系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880.
秦岭地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对其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选取1986—2019年Landsat TM/OLI地表反射率数据,结合像元二分模型估算秦岭地区植被覆盖度(FVC);通过年际变化斜率、变异系数、Hurst指数等评价指标,对FVC的时空变化、稳定性和持续性变化进行分析。此外,探究FVC与气温、降雨的耦合关系,并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FVC的影响。结果表明:34年间,秦岭地区FVC整体上呈现良好的状况,中高等及以上植被覆盖区达73.11%;FVC由1986年的62.86%增长到2019年的70.01%,植被活动在不断增强;FVC的变异系数均值为0.34,标准差为0.45,其稳定性与其空间分布呈高度自相关性;秦岭地区的植被覆盖变化受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