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1篇
  免费   878篇
  国内免费   620篇
测绘学   1101篇
大气科学   726篇
地球物理   1238篇
地质学   1355篇
海洋学   428篇
天文学   559篇
综合类   558篇
自然地理   494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239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365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339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11.
内蒙古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带乌加河段古地震活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带乌加河段断层地貌研究,并结合前人对断裂带断裂活动性的工作,分析得到乌加河活动断裂段晚更新世晚期(距今1.445~2.234万年)以来平均垂直位移速率是0.48~0.75 mm/a,全新世早中期以来(距今5 570~8 830年)平均垂直位移速率是0.56~ 0.88 mm/a.利用5个探槽中揭露的古地震现象,结合前人对该断裂带古地震的研究结果,分析确定出2.7万年以来,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乌加河段共揭露出5次古地震事件,重复间隔约为4 300~4 400年.距今8 000~9 000年之间可能为一个古地震丛,而距今1~2万年之间可能遗漏了两次古地震事件.对比断层陡坎的高度与探槽中揭示出古地震事件的位移和,以及由断层平均位移速率和一次事件的位移得到古地震的重复间隔,得到阿拉盖兔探槽中缺失了3次古地震事件,整个活动断裂段上可能缺失了两次古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112.
丽江7.0级地震重力前兆模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申重阳  李辉  付广裕 《地震学报》2003,25(2):163-171
为了研究1996年丽江MS7.0地震前地震孕育过程或前兆表现,利用滇西地震实验场内高精度重复重力观测数据,结合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推断结果,并考虑到观测数据和模型粗差, 采用稳健或抗差-贝叶斯最小二乘算法和多断层位错模型,首次初步反演获得了研究区主要活动断裂滑动的时间变化分布.结果表明,1990~1997年断层运动的时间变化,较好地反映了1996年丽江MS7.0地震孕育过程.其主要前兆模式图象具有主震余震型特征,遵循地壳内部密度和地壳形变耦合运动模式(简称DD耦合运动模式).   相似文献   
113.
强震造成的活动地块地壳形变差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 0 1年 11月 14日发生在昆仑山口西的 8 1级地震 ,在地表产生了长度大于 35 0km的破裂带 ,最大水平位移 6m左右 ,为左旋走滑断层。在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周围不同活动地块内不同构造部位布设的GPS基准站对地震的响应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位于柴达木活动地块内部的德令哈基准站在地震的当天观测到 7 5mm的同震位移 ,位于川滇活动地块西南边界带的下关基准站在震后 3d发生了 6 8mm以上的明显位移 ,而位于同一地块内部的昆明基准站和位于祁连山活动地块内的西宁基准站、位于拉萨活动地块内的拉萨基准站震时和震后都没有产生明显的位移。GPS基准站的观测资料表明 ,强震所处的活动地块和其相邻活动地块对强震有明显的响应 ,如果相隔一活动地块 ,则受强震的影响较小 ;在活动地块内 ,活动强烈的边界带或其它活动较强的部位对强震引起的地壳形变的响应明显大于活动强度较弱的部位 ;强震对相邻活动地块影响的差异 ,主要与强震所处活动地块运动时对其产生的作用方式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14.
时间项分析法中,应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反演,对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岩浆系统的长白—敦化(L1)剖面的Pg波到时进行了计算处理,得到了Pg波时间项及基底速度值;取上部地壳的介质平均速度为4.5km/s,经反演求得了各点的深度值,给出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结晶基底的厚度分布。结晶基底厚度一般在2.0km左右,而在长白山天池下方结晶基底最厚处接近4.0km;在万宝和敦化附近各有一不太明显的凹陷,其原因可能与在这两个位置处有几条断裂穿过有关。  相似文献   
115.
章健 《贵州气象》2003,27(6):44-45
1 引言近十年来冬季气候偏暖 ,每个观测员能遇到百叶箱湿球温度表结冰而进行溶冰的机会也较少 ,对正确掌握湿球溶冰时间缺乏实践经验。若溶冰时间掌握不当 ,会直接影响正点观测、发报和气表— 1的制作。现在气表的制作完全用微机进行 ,它不能执行因湿球溶冰不当而进行人工处理方法的指令。而且湿球溶冰不当 ,处理不好或处理不及时很容易出现错情。本人根据多年工作实践和在冬季通过多次溶冰观测试验 ,取得和掌握了湿球溶冰可读时间区间的基本方法。2 湿球溶冰可读时间区间湿球溶冰可读时间区间就是从对湿球溶冰后到湿球示度稳定可以读数作…  相似文献   
116.
通过大量钠层荧光激光雷达观测数据的分析研究,给出我国武汉地区钠层平均分布形态的基本特征. 结合钠层模型分析,指出大气微量元素分布的纬度变化可能是导致不同纬度地区钠层平均分布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同时给出武汉地区随季节变化的钠层平均分布形态. 对武汉地区钠层分布形态时间变化的分析,发现其短期变化与重力波活动及夜间变化与潮汐波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117.
时间域航空电磁法一维正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电磁勘探理论,导出了层状大地条件下时间域航空电磁法(偶极-偶极装置)的正演计算公式和算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对若干典型地电断面作了正演计算. 计算结果说明时间域航空电磁法的探测能力和探测条件,进而为时间域直升机航空电磁系统的设计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8.
杨元琴 《气象》2003,29(S1):24-27
从2000年全年林火发生地区和时间分析研究入手,指出了2000年林火发生的两大重灾区。一个是东北林区(黑龙江、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另一是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划分出了森林火灾发生的三个高冷期,即3月中下旬到4月初、5月上中旬及6月中下旬。根据2000年林火发生地区和时间特征,分析研究了森林火灾发生的天气气候背景,森林火突出现的天气形势,结合卫星云图林火监测资料,对2000年森林火灾发生的大气环流进行了天气学模型分类。  相似文献   
119.
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在人工增雨时机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晰莹  金风岭 《气象》2003,29(8):52-54
概述了干旱期间选择飞机和高炮人工增雨作业时机的方法,以2000年6~7月哈尔滨地区特大干旱期间进行的飞机和高炮人工增雨作业为例,利用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资料选择的作业时间和作业区域应是比较有利的。因为从卫星云图中的水汽图、红外和可见光云图上可分析出云系中的含水量、云顶温度、云系强度,在此基础上利用天气雷达跟踪订正,可直接指挥飞机和高炮在有利的区域和时间内进行作业,获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