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92篇
地质学   189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9 毫秒
331.
1 Introduction The stromatolites of the Jiawengmen area in the southern belt of the Eastern Kunlun orogen were initially interpreted as vortex structures by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Team, Qinghai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in 1973; these samples were then identified as algal fossils of Sinian age by the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Paleontology (Qinghai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1973). In 1994, Chen and Luo (1998) discovered some stromatolites, i…  相似文献   
332.
昆仑山口羌塘组湖相层的ESR年龄测定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昆仑山垭口盆地内被磁性地层学定为羌塘组的湖相层[1~3]及其上覆冰碛物和冰水-冲积砾石层,被认为是西大滩断裂自西30km处左旋走滑位移至此[1,4]形成的。因此,确定湖相层和冰碛物的形成时代对恢复青藏高原第四纪早期气候环境演变过程和昆仑山断裂左旋滑动速率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昆仑山垭口地区早更新世及以前的地层有惊仙谷组(>2.5MaB.P.)、羌塘组(2.5~0.7MaB.P.)和望昆冰碛层(0.7~0.6MaB.P.)。惊仙谷组地层由冲积扇沉积体系构成;而羌塘组则由湖泊和扇三角洲体系构成[3];望昆冰碛层不整合覆盖在基岩、惊仙谷组和羌塘组之上,以含原产地在西大滩西  相似文献   
333.
334.
8级地震分布图显示,空间域存在500km以上的间距性、空性及沿大构造带的有序迁移现象,迁移时间为1,4,7年.由此判断,未来1~7年8级左右地震有可能沿东昆仑山构造带、阿尔金构造带,与这两个构造带相交遇的构造带及交汇区跳迁发生(董志平,2003).  相似文献   
335.
薛丁 《高原地震》2014,26(4):1-4
按照中国大陆及邻近地区活动地块和地震区带的研究成果,选择昆仑山地震亚区为研究单元,提取研究单元1970年以来半年极大值地震.该极值地震资料具有地质单元一致的特征,也代表研究单元地震趋势水平的变化.极值地震具正态分布特征,使用7阶高斯函数模型,对资料进行最佳逼近拟合,模型中参数用最小二乘法求取,递推未来1~2年时间进行地震趋势探讨.引用定量方法探讨有关研究单元的地震趋势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36.
337.
试论昆仑山北坡的黄土沉积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38.
西昆仑山直坡湖相沉积和湖泊演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世杰  郑本兴 《地理科学》1991,11(4):306-314
  相似文献   
339.
2001年11月14日青藏可可西里地震(Mw7.8)造成青藏北部的西昆仑断层破裂约400 km。我们对全球地震台网记录的P和SH波采用两种反演方法复原时空破裂过程。观测到的地表破裂由两个走滑段组成,其间有张性阶跃带,范围约长45 km, 宽10 km以上。虽然在阶跃带中的地堑系内几乎没有观测到地表破裂,但我们的结果表明破裂并没有跳过这个大的空挡,而是连续地穿过地堑。地震以小的走滑子事件开始,推测其沿着两个断层段的最西部发展。5 s之后,发生一个约相同大小、具有较大正断层分量的斜断层破裂子事件,其位置可能就在地堑内。倾斜滑动事件可能使破裂转移到主昆仑断层上。主要的矩释放在破裂起始约18 s、沿昆仑断层向东传播350 km之后发生。在这个断层段上滑动非常不均匀,在初始的200 km平均约2 m,在随后的 50 km内突然增加,达到最大值7.5 m,然后又很快下降。沿主段的平均破裂速度较高 (-3.6 km·s-1),可能超过了该区的剪切波速度。Mw7.8级可可西里地震与2002年 11月Mw7.9级迪纳利断层(阿拉斯加)地震相比,具有较长的地表破裂,较快的平均破裂速度及释放了较多的能量,并且可能具有较低的平均破裂能量。证据表明,破裂前缘速度过了最大滑动点后明显下降,这意味着断层两端的摩擦强度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340.
1 Introduction The Kuda ophiolite occurred in the western Kunlun Mountains, which lies about the intersection of longitude 77°10′ E and latitude 36°45′ N (Figs. 1, 2). The upper portion of the ophiolite mainly consists of a thick layer of basaltic pillow lavas, which was well exposed along the high way from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to the western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middle-lower part, the mafic-ultramafic cumulates and upper mantle rocks occur at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