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4篇
  免费   856篇
  国内免费   1551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375篇
地质学   4403篇
海洋学   409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156篇
自然地理   183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78篇
  1994年   157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143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4篇
  1951年   3篇
  1950年   5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4篇
  1946年   6篇
  1945年   4篇
  1943年   4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前言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南"三江"特提斯构造域是中国大陆地质复杂演化的典型缩影,是全球特提斯构造在中国的重要发育区。它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特提斯构造演化和新生代大陆碰撞造山的叠加转换,发生了多幕式的大规模成矿作用和巨量规模的金属聚积,形成了若干大型-超大型矿床,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富集区之一。  相似文献   
992.
在江苏省江都市ZKA4钻孔孔深4.0~42.6 m岩心段中发现有孔虫化石,鉴定识别出有孔虫38属56种,其中9个未定种,根据有孔虫动物群在钻孔剖面上的分布规律,建立了 3个有孔虫化石组合,自上而下为:Ammonia beccarii Linne)vars.-Orbulina universa组合,Ammonia bec...  相似文献   
993.
晚二叠世长兴期-早三叠世印度期,在扬子地块的西北缘发育了一系列北西向展布的深水盆地区。根据成因分析证实,它们为伸展背景下形成的裂谷系统或者裂谷盆地群。平面上各裂谷盆地彼此近于平行,与北侧的南秦岭造山带在走向上呈正交和大角度斜交的排列,自西向东依次为开江-梁平裂谷、城口-鄂西裂谷和荆门-当阳裂谷。其中的开江-梁平裂谷东西两侧发现了巨大的天然气田而引起石油勘探家和地质学家的关注。本文对于这些控制油气资源储备的裂谷体系的分布和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后,认为它们形成于南秦岭洋闭合时的碰撞作用,是南秦岭造山带和扬子地块拼合时同生的巨型"碰撞裂谷系统"。  相似文献   
994.
梁传茂 《地学前缘》2011,18(4):193-200
阿巴拉契亚-阿钦塔造山带是北美乃至世界著名的大陆边缘挤压碰撞推覆造山带,是地质学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也是许多经典地学理论和概念的发源地.其中,对地质学影响最大的当属地槽学说.继20世纪60年代由深海钻探带来地学革命之后,由COCORP实施的地震反射剖面和深钻揭示了该造山带的巨大推覆构造.人们惊奇地发现,在巨大推覆体之下...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唐山市复兴路十中旧址钻孔更新统上部和全新统部分的60 m岩芯的沉积物及92件孢粉样品的分析, 建立了4个组合带, 总结了唐山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 (1)孢粉带Ⅰ, 以针阔混交林-草原为主, 气候温暖湿润; (2)孢粉带Ⅱ, 以疏林草原为主, 气候寒冷干旱, 为晚更新世以来环境最为恶劣的时期; (3)孢粉带Ⅲa, 植被为针阔混交林-草原, 气候温暖湿润; (4)孢粉带Ⅲb, 发育暗针叶林-草原, 气候寒冷湿润; (5)孢粉带Ⅲc, 植被为疏林草原, 气候寒冷略干; (6)孢粉带Ⅳ, 发育针阔混交森林, 气候温暖湿润, 为晚更新世以来水热条件最佳的时期。通过与邻区及全球冰芯、深海沉积研究成果的对比分析, 探讨了华北平原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特点: MIS3的温湿条件显著优于MIS2和MIS4, 达到间冰期气候, 与MIS5相似, 局部地区甚至超过MIS1; MIS2不是一个持续干冷的过程, 而是一个由湿冷逐渐转向干冷的过程。此成果对探讨华北平原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和气候演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6.
南海粘土沉积学的以往研究都认为粘土矿物主要是陆源碎屑提供,包括蒙脱石在内的粘土矿物都是在周边流域经风化作用形成后输入到南海,再经不同洋流的搬运作用而发生沉积,忽略粘土矿物在海底的自生成岩作用及海底火山物质原地风化作用的影响.然而.南海表层及晚第四纪沉积物中蒙脱石含量过高(达到30%~40%以上),似乎同周边流域沉积物的...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热带碳循环"973"项目于2008年暖池区专题航次采集的KX08-97321-2柱状样(01°25.01'S,157°58.91'E;水深1897m)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XRF)扫描以及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测定.结果发现,In(Ba/Ti)和In(ca/Ti)指示的赤道西太平洋古生产力在过去的370ka以来具有明显...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柯平-巴楚早古生代碳酸盐岩露头样品的染色薄片鉴定、阴极发光研究和微量元素测定及分析,根据其结构成因特征把研究区白云岩分为8种类型:(1)微-粉晶白云石;(2)具原生灰岩残余结构白云石;(3)细晶直面自形-半自形漂浮基质白云石;(4)细晶直面半自形-自形白云石;(5)中-粗晶曲面他形白云石;(6)中晶直面自形-半自形白云石胶结物;(7)粗晶曲面鞍形白云石基质,和(8)粗晶曲面鞍形白云石胶结物。样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总体特征是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不同样品的特征变化元素不同。鞍形白云石Eu正异常最高说明受到热液作用的影响。方解石的Ce/Ce*的值大于1,说明受到后期陆源碎屑影响比较大,而白云岩的Ce/Ce*的值都小于1,说明是幔源成因的。(La/Ce)N和(La/Yb)N比值亦进一步证明上述结论。鞍形白云石的Sr含量较低,Ba元素含量高,说明在成岩流体作用过程中Sr丢失,Ba富集说明是热液成因的鞍形白云岩。样品Sr/Ba比值均大于1,说明受到不同程度热液作用影响。U/Th比值也证明受到不同程度的热液改造。  相似文献   
999.
从岩相学特征、岩石组合、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大地构造环境等诸多方面分析清迈带洋脊/洋岛玄武岩的东侧分布的晚二叠世—早三叠世(P2—T1)火山岩认为其具有陆缘弧火山岩特征。火山岩组合为玄武安山岩-安山岩-流纹岩;火山岩系列以钙碱性系列为主,拉斑系列次之;火山岩的化学成分以高Al2O3为特征,稀土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右倾斜型;微量元素大阳离子元素富集,普遍富U,Th亏损Ti,Cr和P;岩石化学投点均落在岛弧火山岩区,与中国澜沧江带陆缘弧火山岩投点相一致。该陆缘弧火山岩带与清迈带的洋脊/洋岛型火山岩构成了成对分布的洋脊火山岩-弧岩浆岩带,指示清迈带洋壳向东俯冲。  相似文献   
1000.
北山北带古生代期间先后经历了两期板块构造体制和两次主要的造山作用。早古生代以沙泉子—明水—小黄山蛇绿岩带洋壳残片,显示俯冲带的存在,早泥盆世闭合、碰撞造山,这是早期板块体制。与此同时形成了一系列的金属矿床(点),比如方山口、双鹰山和塔水等钒—磷—铀或磷矿床(点),白云山—东七一山火山热液—沉积型的铜铁矿床(点),公婆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