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4篇
  免费   641篇
  国内免费   919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916篇
地球物理   668篇
地质学   354篇
海洋学   108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大气含水量及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刘屹岷  刘琨  吴国雄 《大气科学》2007,31(6):1201-121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发展的高分辨率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SAMIL, 自从发展成R42L26新版本之后, 显示出对全球气候基本态的模拟能力, 但模式对流层低层以及热带地区整层偏干, 且对热带地区的降水模拟存在“双赤道辐合带”这一普遍误差, 在赤道地区以及北半球中纬度降水偏少, 而在拉丁美洲降水偏多。敏感性试验表明这些误差是相互联系的。通过将700 hPa以下的相对湿度趋近于“观测资料”的试验显示模拟的降水误差减小了。据此, 对Tiedtke 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中的浅对流部分进行修改, 增加了浅对流的侧向混合的卷入以及卷出率, 并减小了对流方案中的云水[CD*2]雨水的转换率, 将其耦合到模式中。积分结果表明, 修改后的方案明显改进了湿度和温度场的模拟, 对降水的模拟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基本消除了“双赤道辐合带”现象。  相似文献   
992.
993.
电气石的电场效应及其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电气石具有永久性的自发电极,电气石微粒的周围存在着以c轴轴面为两极的静电场.在电场作用下,水分子发生电解,形成活性分子 H3O+,吸引水中的杂质、污垢,净化水质;OH- 和水分子结合形成负离子,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电场对带电粒子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粉尘,净化空气.电气石还具有高的机械化学稳定性,与沸石、蒙脱石等的吸附作用相比,电气石不具有饱和极限,可持续使用,重复利用率高,在环境领域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4.
2004年北半球大气环流及对中国气候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丽娟  许力  江滢 《气象》2005,31(4):27-31
20 0 4年上半年,赤道中、东太平洋大气、海洋状况总体上处于正常状态。7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明显增暖;2 0 0 4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夏季西伸脊点位置偏东、脊线位置偏北;6月上中旬贝加尔湖以西地区50 0hPa高度场偏高,7月中旬和8月中旬贝加尔湖地区高度场偏高;2 0 0 4年南海季风爆发时间接近常年,南亚夏季风偏强;青藏高原50 0hPa高度场偏高,冬季积雪较常年稍偏多;2 0 0 4年上半年,赤道太平洋对流活动普遍受到抑制,7月后期开始,1 6 0°W以西海域上空对流活动较常年明显增强。2 0 0 4年中国气候异常可能是下垫面热力异常和大气环流异常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5.
地面电场资料在雷电预警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孟青  吕伟涛  姚雯  何平  张义军  刘强  李林  张曼  常晨 《气象》2005,31(9):30-33
论述利用地面电场仪的探测资料对雷电预警预报的技术方法,以大气电场测量为基础,利用地面电场仪的组网,实现自动、连续、实时监测雷雨云中强雷电活动中心在地面产生的电场强度、极性以及闪电数等,提供监测范围内雷暴强电荷活动中心的发生发展演变特征和整个雷暴过程中雷电活动位置和发展信息。同时结合闪电定位系统的观测,为雷电的监测和预报提供更充分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6.
柳艳菊  丁一汇 《气象学报》2005,63(4):443-454
通过对1998年南海季风爆发过程中大尺度风场、温度场、厚度场、地面气压场以及视热源与视水汽汇的演变分析研究了对流活动对大尺度场的作用,结果表明:大尺度环流与中尺度对流活动之间可能存在着一种正反馈机制。在季风爆发早期,大尺度背景与中尺度对流活动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前者为季风爆发以及中尺度对流活动的发生提供有利的天气和动力条件;季风爆发后期持续的大范围中尺度对流活动反过来会对大尺度环流存在明显的反馈作用。由对流活动强烈发展产生的凝结潜热释放在南海北部造成了显著的大气加热,使对流层中上层出现一明显的加热中心,这导致:(1)南海上空经向温度梯度由高层向低层发生反向,形成北高南低的温度梯度,从而使大尺度环流发生季节性改变;(2)相应南海北部地面气压不断加深,形成宽广的季风槽和明显的减压区,促使副热带高压从南海地区最后撤离;(3)随着中低层低压环流的不断发展,对流系统和降水区进一步加强并向南扩展,有利于南海季风在南海中、南部地区爆发和维持;(4)季风槽的加深使其南侧的季风气流与水汽输送进一步加强,促使季风爆发过程达到盛期。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分析了2004年6月~8月大同市对流性降水的天气气候特点,并以7月10日为例对大气环流场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大同市对流性降水预报在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抬升力条件上的温压场特点,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指标,对提高预报质量,搞好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观测表明,高云的夏季块状分布和冬季带状分布,与低层赤道辐合带的夏季与冬季的形状十分相似;并且卷云和卷层云可以独立于深对流单独存在。作者对这两个观测分析结果进行动力学分析,结论如下:1)由于印度洋北面是青藏高原与亚洲大陆,夏季不能在北面副热带地区形成反气旋,从而印度洋赤道北面为西南气流,导致了赤道辐合带在该地区断裂并且相应的深对流在亚洲季风区的块状分布。2)利用斜压超长波理论,将Rodwell等的亚洲季风单向模型(即非绝热加热导致季风形成)作了修改,扩展为双向闭合模型。印度洋跨赤道偏南风产生大范围水汽辐合,其与地形的共同作用,产生了降水云系的高层加热,由于Sverdrup涡度平衡关系,导致了低层的偏南风而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的闭合过程,从而表明了亚洲夏季风是准定常的。3)通过详细分析涡度方程,证明除了恰好在赤道上之外,赤道辐合带上的水平辐合均会产生涡,并且这些涡由点涡(涡度的奇异部分)与各种尺度的涡(涡度的正则部分)组成。正涡度对应于云区,负涡度对应于晴空区,与赤道辐合带(ITCZ)的观测结果一致。4)由于辐合和切变产生涡,得到赤道辐合带和深对流的带状准定常维持的动力机制,即:由于赤道辐合带的辐合,其南北风辐合与东西风切变将产生涡,其与水汽的共同作用产生了深对流的上升降水云系,而降水云系的潜热诱导上升,进一步加强了水平辐合,从而表明了赤道辐合带的带状准定常维持的中介是不同尺度的涡。5)卷云和卷层云可以独立于深对流的原因是热带卷云和卷层云与流场是可以互相激发的,深对流不是其唯一的源。  相似文献   
999.
本利用实况资料、ECMWF、T213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对2004年7月24日~26日玉树地区大降水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大降水过程是发生于大的环流系统(中亚大槽、东亚大槽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由强转弱的背景之下,由高原低涡、切变线与高原槽共同作用的结果。另外,分析表明,中尺度对流云团的活动对局地大雨的产生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00.
《山西气象》2005,(4):47-48
1 基于电场理论的主动防雷系统的初步设想,2 双多普勒雷达反演强风暴三维风场的数值试验,3 蒸发力估算及其在江西省农业水资源评估中的应用,4 网格计算及其在气象中的应用,5 中国旱涝巨灾长期预报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