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7篇
  免费   606篇
  国内免费   237篇
测绘学   1312篇
大气科学   145篇
地球物理   2074篇
地质学   578篇
海洋学   195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277篇
自然地理   11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3篇
  1954年   3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王淑英  高永胜 《水文》2003,23(5):5-9
在水分析计算中,经常涉及到变量之间的线性或非线性拟合,而在拟合各种特性曲线时,通常应用以实测资料与拟合曲线间的误差平方和最小作为目标函数的方法——最小二乘法,但这种方法忽视了所有实测点应与拟合曲线间的相对误差尽量不超过某一百分比的原则,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提出了非线性的加权最小二乘法及线性相关方程的最小距离平方和法,探讨改进了传统的最小二乘法达到优化的效果。最小距离平方和法与常用的图解法相比,本法所得成果较为客观;与传统的单方向(x或y方向)最小二乘回归法相比,所求线性方程不会因坐标系的选取而改变。最后应用算例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62.
以纵向瞬态激振条件下桩的振动响应和桩中应力波传播理论为基础,利用二次快速傅立叶变换,将桩顶实测速度响应时程曲线的速度谱变换回时间域,得到速度反射因子,用以确定与桩身阻抗变化相关的主要频率成份,从而达到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快速而准确诊断的目的。应用分析表明,该方法简便可靠,特别适用于多重缺陷桩的检测。  相似文献   
63.
PLS法与隧道围岩稳定性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解华明  丁华 《物探与化探》2003,27(4):320-322
围岩稳定性是隧道工程支护设计的基本参数,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综合考虑多因变量影响因素,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分类进行回归建模,并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4.
将b值在地震预测中的直接应用归为三类:1)根据b值的动态变化预测地震。2)根据G-R律求出各级地震平均复发周期或年均发生率,推测未来一定时段如50年或100年内发生各级地震的危险性。3)根据G-R直线在横轴的截距,预测强余震的震级。讨论了这三种用法的物理基础及现有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5.
1303年山西洪洞8级大地震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叙述了1967年至2002年间国内有关研究1303年山西洪洞8级大地震的进展情况。综合叙述了有关这次地震的地震参数、地震破坏、地震断层、地震形变遗迹、地震发生的新构造与深部构造等。  相似文献   
66.
范琦 《地震工程学报》2003,25(2):125-130
根据统计分布与信息熵理论,定义了震级信息熵Hm和地震间隔时间信息熵Ht,并推导了它们的计算公式。通过时空扫描和计算,发现强震前1~3年Hm和Ht出现低值异常,与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可以作为一组中期或中短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7.
最大熵原理与地震频度-震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利华 《地震地质》2003,25(2):260-265
地震是一种随机事件 ,它的发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因而可以用熵来进行描述。地震以最无序的方式在各地发生 ,意味着地震熵达到了极大值。古登堡 (Gutenberg)和里克特 (Richter)根据资料和经验得出的地震频度 -震级关系式实际上是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 ,当地震熵取极大值时得到的一种负指数分布。文中从最大熵原理得出了同一形式的地震频度 -震级关系 ,使它的来源从理论上得到了解释  相似文献   
68.
陈昌军 《华南地震》2003,23(2):85-89
根据应力波理论,介绍了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在桩身完整性检测中的几个应用实例,并对检测中的一些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9.
河套断陷带大青山山前断裂晚第四纪古地震完整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冉勇康  张培震  陈立春 《地学前缘》2003,10(Z1):207-216
通过沿大青山山前断裂 18个探槽的古地震分析 ,分别确定了 5个段落的 2 2次古地震事件。呼和浩特段 ,距今约 1.9万a以来 7次 ,平均重复间隔时间 (2 4 6 2± 4 13)a ;毕克齐段距今 2 .2万a以来 4次 ;土左旗西段距今 1.1万a以来 4次 ,平均重复间隔时间 (2 94 8± 5 6 0 )a ;土右旗西段距今约 1.1万a以来 5次 ,平均重复间隔时间 (2 2 89± 36 0 )a ;包头段距今 2 .3万a以来 2次。由断层位移量限定法和多探槽校验法判定 ,大青山山前断裂已揭露的古地震事件还不完全代表晚第四纪全断裂的大地震活动历史。只有在呼和浩特段 1.9万a以来、土左旗西段和土右旗西段约 1.1万a以来活动历史基本完整。其它两个段落不完整。这是用这些古地震资料评价该断裂未来地震危险性 ,以及今后进一步工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0.
对弹性半空间中的几个含有不连续断层系的三维弹性连续介质模型,在沿单元垂直走滑断层发生的滑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型的几何形状和所使用的边界条件大致与圣安德烈斯断层中部的情形相符合,数值模拟综合考虑了脆性形变和蠕动变形,断层带的总形变率为蠕变和摩擦滑动率之和。脆性断层的性质由破裂段(数值单元)的不同地震应力降的分布来给定。所假设的分布描述了两种理想化的情形,它们分别对应于不同断层滑动的极限状态:(1)以大尺度范围为特征的强无序状态,表示不成熟的断层带及扩展空间域。(2)相对有序的状态,以小尺度范围为特征,表示成熟的完全滑动断层。假定断层的蠕变特性在所有的情形中都相同。并且是用蠕滑速率与应力的幂次律关系来刻画的。利用这种脆性蠕变过程和模型参数可以得到一个在12.5km深度含有“脆性-延性”过渡带的应力-深度剖面,以及一个在1857年地震破裂西北65km处存在有“脆性-蠕变”过渡带的沿走向的应力剖面。模拟的震源空间分布在统计意义上与观测数据相类似,结果表明,断层强烈不均匀性的特征尺度范围会在断层系统的地球地震响应中显著表现出来,若尺度范围小,则会使震级-频率分布接近于特征地震分布,在时间上会层致如地震空区说所预言的大地震的准周期分布,而大尺度范围的地震活动性符合古登堡-里克特的震级-频度关系以及大地震的随机或是成簇的时间分布特征。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各种形式的震级-频度关系以及地震时间分布的统计特征都可以通过表征断层带不均匀性的尺度范围统一起来,这可以通过借助一个给定的断层带或是岩石层的结构特征给出一个清晰的物理解释,并且得到地震及断层观测资料的支持。在一些模拟中,小地震的震级-频度关系曲线明显低于自的古登堡-里克特关系曲线。这说明在构造加载过程中,小地震通过平滑应力的长波成分,为大地震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这一过程是通过与小地震的大量断裂有关的短波应力的消失过程来完成的,大地震的大尺度破裂的发生正好导致与上述长,短波应力的平滑与消失变化相反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