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260篇
海洋学   5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4 毫秒
241.
碧溪岭岩体中石榴橄榄岩的锆石显微结构及离子探针定年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碧溪岭岩体中石榴橄榄岩的锆石进行了BSE和CL显微结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用离子探针进行了锆石微区U-Pb定年。锆石CL图像显示其有明显的核边结构,核部具岩浆锆石,边部是变质增生锆石的特征。结合锆石的外形特征认为,边部的变质锆石是在超高压变质作用中重结晶形成的。离子探针分析结果在一致曲线图中构成不一致线,得到上下交点 年龄分别为824±39Ma和254±38Ma。结合CL图像认为上交点824±39Ma的年龄代表其原岩形成年龄,下交点254±38Ma为基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年龄。另有少量较年龄的捕虏晶锆石,可能来自岩浆上升过程中同化混染的围岩。  相似文献   
242.
243.
大桦背花岗岩体位于内蒙古乌拉山地区,东距哈达门沟大型钾长石—石英金矿床约5km。前人对该岩体曾做过不少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所得结果相差较大,但是多数研究者认为大桦背岩体与区内金矿化具有成因联系。本文采用先进的高灵敏、高分辨率的离子探针(SHRIMP)对大桦背岩体进行了锆石U-Ph定点定年研究。结果表明,大桦背岩体的形成年龄为353±7Ma,应为海西旋回早期产物。此年龄比已得到的乌拉山金矿区成矿年龄大至少70Ma,因而推测大桦背岩体与金矿化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244.
扫描质子探针研究磁铁矿中的元素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有代表性的磁铁矿样品,研究了Fe、Mn、s、P等元素在500μm×500μm区域内的分布情况,初步探讨了Fe的聚集状态和S、P的均匀分布状况在地球化学、冶金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45.
微区-原位(in situ)同位素研究,是离子探针在地球化学研究领域最具生命力的方向之一。以精确测定同位素比值的角度来看,能同时接收某一元素所有同位素的多道接收质谱最为理想,这正是新一代CAMECA ims-1270离子探针致力解决的难题,也是它明显优越于前几代离子探针的地方。1270多道接收离子探针(以下简称1270离子探针或1270)的磁场半径大到635mm(即直径为  相似文献   
246.
华北与东北南部地区缺失晚奥陶世至中石炭世早期地层(个别地点除外),这一论点长期以来已被中外地质学家所公认。本溪组自1926年创名以来,一直被认为属于中石炭世晚期(莫斯科期)。50年代中期,张文堂提出的论断,因无生物化石佐证,迄今未得到承认。80年代以来,吴秀元、赵修祜和刘发先后指出本溪田师付本溪组下部产纳缨尔期(或中石炭世早期)蜓和腕足类化石。 本文描述了辽宁本溪本溪组下部G层铝土矿顶板黑色页岩中所产植物化石7属12种,认为其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维宪期—纳缪尔A期)。  相似文献   
247.
248.
宁夏中卫、中宁地区纳缪尔期贫氧生物相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夏中卫、中宁地区纳缪尔期动物群以游移的软体动物为主,伴以底栖固着的珊瑚、苔藓动物、腕足类和棘皮动物;个体小;具有以食肉或食腐肉及食沉积物为主的独特营养结构,食悬浮物的滤食性生物较少;有些化石已黄铁矿化。上述特征均直接与贫氧环境的含氧度低有关。根据岩石学特征分析,本区纳缪尔期的古地理环境为温暖、贫氧、盐度不稳定、水动力较弱、能量较小的浅海深水盆地。  相似文献   
249.
长期以来,岩石圈深部探测主要依赖地球物理手段和深部钻探,缺乏深部物质探测技术。对深部物质的了解也主要局限于两种途径:一类是地球物理推测方法,依据地表获得的深部岩石的物性测定,解释或推测深部物质的某些特征;另一类是捕虏体方法(Xenolith- based methodology),直接获取深部物质信息。本文重点探索的第三种途径,即充分利用地表出露的岩浆岩,通过岩石探针和同位素填图,示踪深部物源(物质)特征。特别是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数字填图,了解深部物质三维架构及四维演变。在此基础上,总结上述三种途径,构建较完整的以岩石探针和同位素填图为核心的揭示岩石圈三维物质组成架构的方法体系。研究显示,在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开展Sr、Nd、Hf、Pb等多元同位素示踪填图,结合地球物理资料,可有效揭示岩石圈深部物质组成架构。通过中亚增生造山带(北疆)、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冈底斯- 三江)和华北- 扬子克拉通三个典型大地构造单元关键地区的实践,显示多元同位素示踪深部物质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以及同位素填图结果与地球物理探测结果的对应性。基于这些成果,笔者初步提出了揭示岩石圈三维物质组成架构的方法体系框架。该方法体系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有望成为与地球物理探测相结合和匹配的深部物质架构探测技术,为规范开展深部物质架构探测、物质演变过程及深部动力学过程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50.
利用电子、离子探针技术对吉林汪清-尖晶石方辉橄榄岩包体的原生和地幔交代矿物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原生矿物强烈亏损玄武质组分,斜方辉石残斑具强烈的成分分带。地质温度计计算结果暗示该地区上地幔经历了一个由大于1200℃到850℃的抬升历史;(2)该包体经历了多期交代作用,交代介质均与寄主玄武岩浆无关。较早一期为隐型交代,交代介质富轻稀土、贫重稀土;较晚一期的交代主要反映在各种交代组合的出现,仅发生在寄主玄武岩喷发之前,交代介质的稀土含量明显高于前一期,这可能与碳酸盐交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