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1篇
  免费   564篇
  国内免费   929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676篇
地质学   2414篇
海洋学   247篇
天文学   61篇
综合类   124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Ree.  JH 叶玫 《地质科学译丛》1997,14(3):15-18,35
朝鲜半中部的构造,岩石和地质年代学资料表明,中国中东部的秦岭-大别山-苏鲁碰撞带穿越黄海延伸至临津江带。首次鉴定为临津江带西部的Yeoncheon杂岩,主要包含有向北倾斜的变质层序:(1)北部的Jingok单元,由巴罗型变泥岩组成;(2)南部Samgot单元,早钙硅酸盐岩和角闪岩组成;Jingok单元内,主要是具逆向剪切,向南倾倒的构造。  相似文献   
993.
全球地壳、上地幔电导率经向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计算了对应于各个UT小时的24个经度带的Sq地下感应场对外部施感场的响应函数,应用Schmucker'sApproximateEuristic反演方法,计算了这些经度带的地下等效层及其电导率分布,得到了地壳-上地幔电导率经向分布的大致图案。对该结果的分析研究得出,全球电导率经向分布存在着极大的不均匀性,在0-400km深度范围内,太平洋和大西洋为低导区;欧亚大陆与美洲大陆为高导区。电导率分布特征与岩石层结构有明显的相关性:在俯冲带,低导区由海洋向大陆下插入;在大洋中脊表现为高导电性。反演结果与地震层析成像结果的比较表明,地下高电导区和低电导区的位置分别对应于地震波低速区和高速区。  相似文献   
994.
秦岭印支期沙河湾奥长环斑花岗岩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秦岭中的沙河湾奥长环斑花岗岩是印支期末(195~213 Ma)的一罕见的侵入于造山带中的年青岩体.由角闪石英二长岩与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构成,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岩体侵位于华北与扬子两板块的主缝合带——商丹断裂带中,是由于板块碰撞之后,发生岩石圈地幔的拆沉作用而形成.沙河湾奥长环斑花岗岩的出现,标志着秦岭造山带自晋宁期开始,经加里东-海西期至印支期的俯冲碰撞的主造山阶段的结束,和向后造山阶段的陆内造山的转折.  相似文献   
995.
准噶尔造山带碰撞体制的成矿作用及金等矿床分布规律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陈衍景 《地质学报》1996,70(3):253-261
准噶尔造山带是乌拉尔—蒙古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的碰撞造山作用主要发生在石炭纪和二叠纪,并经历了先挤压后伸展的演化过程。区内的金等矿床主要就位于晚石炭世—二叠纪,集中分布在碰撞造山作用较强烈的地带,矿床形成于碰撞作用的挤压—伸展转变期。因此该区金等矿床的成矿时间、空间和地球动力学背景等与碰撞造山作用发生的时间、空间及动力学背景完全吻合,表明适于用碰撞造山成矿模式指导找矿和研究。而该区矿床的实际分布也确与碰撞造山成矿模式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96.
宁远─道县地区中生代玄武岩中辉长岩包体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辉长岩包体为钙碱性玄武岩系列,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孤环境。辉长岩的形成、侵位,与菲律宾板块自中生代以来向中国大陆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7.
地壳“轧展”效应与地壳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98.
综合分析南秦岭地质组成与构造特征,显示出区内经历了太古-早、中元古代基底形成阶段,晚元古-早古生代统一扬子大陆北缘演化阶段,古生代勉略-石泉海槽的形成、闭合造山阶段和燕山以来的陆内造山4个大的演化阶段,并形成了相应的岩石建造与构造变形组合。  相似文献   
999.
板块构造观的中心思想是;全球构造和地壳演化由岩石圈板块相互作用而引起,不存在构造作用的全球共同时空性。大陆造山带是古板块构造研究的重要区域,研究时应首先区别出稳定和活动两类不同的地壳构造类型,分别针对其特点进行侧重不同的研究。板块聚合活动带的重点问题是:(1)识别和研究夹杂其中的构造块体;(2)区分和恢复次级聚合活动带;(3)复原次级聚合活动带中不同性质地质体的原始状态。板块聚合活动带研究是从其组成的物质基础(沉积、岩浆建造)和变形动力学着手,综合生物古地理、大陆边缘沉积学、古地磁、地球物理等学科的成果,总结构造演化规律,建立具体板块聚合活动带的地质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00.
是南华陆上三向造山带不是华南三叠纪碰撞造山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福祥 《广西地质》1996,9(1):79-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