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58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250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21.
为了解周边国家的地质构造特征,经实地调研与前人资料整理,将缅甸构造单元边界确认为9条断裂.即:那加山-若开山逆冲断裂(F1)、平梨铺-卑谬伸展断裂(F2)、实皆-勃固右行平移断裂(F3)、葡萄-格杜逆冲断裂(F4)、英昆-八莫伸展断裂(F5)、南坎-抹谷右行平移断裂(F6)、曼德勒-垒固左行平移断裂(F7)、锡当-三塔左行平移断裂(F8)、孟宾-清迈逆冲断裂(F9).这9条断裂构成钦邦-若开邦结合带(E-N1)(Ⅰ1)、西克钦邦结合带(E-N1)(Ⅰ2)、蒙育瓦-勃生岛弧带(E-N1)(Ⅱ1)、瑞保-仰光弧后盆地(E-N1)(Ⅱ2)、密支那岛弧带(E-N1)(Ⅱ3)、八莫陆缘弧(T3-K)(Ⅲ1)、毛淡棉陆缘弧(T3-K)(Ⅲ2)、德林依达地块(Pz2)(Ⅲ3)、保山-掸邦陆块(C-T2)(Ⅳ)、昌宁-孟连-清莱结合带(C-T2)(Ⅴ)10个一级、二级大地构造单元的边界.  相似文献   
322.
以2009年内蒙古锡林浩特-西乌旗地区1∶5万比例尺的航磁资料为基础,结合地质、遥感、重力等资料,研究了该区不同构造单元的航磁磁场特征,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区的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对比分析显示,基于航磁推断的华北板块北缘断裂与地质上研究结果基本吻合,但锡林浩特地块北缘深断裂位置应从地质位置处北移10~20 km。  相似文献   
323.
月球表面的地质构造要素主要包括环形构造、线性构造、地体构造及大型盆地构造等。月球大地构造纲要图从物质组成、构造要素、构造单元上对月表的构造状态进行全面的梳理、统计和分析。利用CE 1 CCD 2C像数据、LROC宽视角影像数据、CE 1 IIM 2C干涉成像光谱仪数据、Clementine紫外可见光影像数据、LOLA激光高度计数据识别月球表面各类矿物组分、线形构造、环形构造、火山构造和穹窿构造以及确定构造要素和构造单元的时代、古老撞击坑和大型盆地边界以及对月球表面撞击坑形态、大小、分布、密度及月球断裂和环形影像解译,充分认识月表基本情况,精细划分月表构造地貌单元,综合利用上述分析结果与国际上研究的进展,确定大地构造区划的基本原则,厘定月表重大构造事件与演化序列。依据岩石、月壤、构造地貌与构造形迹的综合分类,拟定大地构造区划的图例、图识规范,确定不同类型环形构造影像、线性构造影像、高地、盆地和月海等大地构造单元,进而编制大地构造区划图,并对重点区域构造形迹进行研究。虹湾区域(LQ 4)月球数字构造编图研究,充分借鉴国际行星地质编图的已有技术标准和规范,结合国内数字地质编图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了中国自己的月球与行星地质编图标准、规范和制图流程,也为最终完成月球大地构造区划提供地貌和构造方面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324.
回顾与展望:中国大地构造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任纪舜  郝杰等 《地质论评》2002,48(2):113-124
中国大地构造学的发展可分为5个阶段:1926年前,以外国人为主的研究时期;1926-1949年,开创和奠基时期;1949-1966年,大发展和百家争鸣时期;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10年浩劫时期;1976年至今,板块构造盛行时期,主要成就有:多年的调查研究已为大地构造研究准备了丰富的资料;中国造山旋回和构造阶段划分已取得基本共识;已经查明中国的主要地质构造单元;基本确定了中国的主要断裂系统和主要缝合带;初步查明中国深部构造轮廓;青藏高原研究及一些重要问题研究已获重要进展;笔者认为百家争鸣和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创造性思维是中国大地构造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单纯跟踪模仿则是最大的弊端。中国大地构造学正在地球系统科学认识的指导下,向着共同发展和融合的道路前进,大地构造理论创新体系正在酝酿形成中。为了对中国至亚洲大地构造的认识有一个质的飞跃,需要:①大地质科学多学科高水平结合加计算机仿真实验方法;②从全球构造出发,把微观、宏观、宇观的研究结合起来;③中国和亚洲的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力求突破;④建立经典研究地区和野外实验基地;⑤实现东亚大地构造研究的大跨越,建立东亚地质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325.
准中地区构造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准噶尔盆地中部现今呈南倾的大单斜构造背景,中1、3区块中生代曾发育一大型正向构造单元,分析认为属低幅背斜构造.中3、中1区块位于该背斜构造的南、北两翼,受背斜构造的影响较大,而中2、中4区块位于该背斜构造的东侧,受背斜构造的影响较小,中1、中3区块与中2、中4区块分属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准中区块中生界侏罗、白垩系之间存在明显的角度不整合,应划分为两个不同的构造层.研究还发现,准中地区中、新生界具有明显的负反转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326.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横向调节带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孔冬艳  沈华  刘景彦  尹微 《中国地质》2005,32(4):690-655
束鹿凹陷是冀中坳陷西南部的一个典型的伸展单断凹陷,构造格局简单,存在北东向伸展断裂系统和北西向横向调节带.通过凹陷演化史以及钻井资料分析,探讨横向调节带形成机制和形成时期,提出Ⅰ级调节带形成于凹陷强烈伸展期,Ⅱ级调节带形成于凹陷弱伸展时期.研究认为,边界断裂不均匀伸展和基底古隆起控制Ⅰ级横向调节带的形成,岩性组合差异是Ⅱ级横向调节带形成的引发机制,控洼断层的侧列状交替发育是构造Ⅱ级横向调节带形成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327.
冈底斯造山带的时空结构及演化   总被引:143,自引:72,他引:143  
冈底斯带的构造属性及其构造单元划分一直是青藏高原基础地质研究中最热门的科学问题之一。根据新的地质调查资料、研究成果并结合我们的分析数据,对冈底斯带的地质构造格局进行了厘定和划分,讨论了冈底斯带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冈底斯带可划分为6类不同的构造单元和18个次级单元,这些不同级别的构造划分较为全面准确地概括了冈底斯带的地质面貌。通过对不同构造单元时空结构的剖析和对相关火山岩浆作用记录的分析,认为冈底斯带不是简单的地块、陆块或地体,而很可能是以隆格尔-念青唐古拉为主轴,经历石炭-二叠纪、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始新世六次造弧增生作用和相关的弧-陆、陆-陆碰撞作用并最终定型于新生代晚期的复合造山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冈底斯带的构造演化很可能受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向南、雅鲁藏布洋向北的双向俯冲的制约。强调以增生弧为背景的火山岩浆弧(如昂龙岗日火山岩浆弧、东恰错弧、桑日火山弧)可能是冈底斯地区寻找斑岩铜矿的最佳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328.
中国南部海区及邻域1∶1 000 000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已编制完成并将出版,区域构造图是其中的主要图件之一。本文主要介绍该专业图件的编图思路、方法、地质构造单元的划分原则和主要地质构造单元的特征。该图主要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采取了剥皮法(剥去第四系)编图方法,主要表达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包括构造单元划分、断裂构造、岩浆活动、盆地分布等特征,在海底和沉积盆地中,还用等值线表示出了新生界的厚度。基于现今大地构造格局将本区划分出六级地质构造单元:一级构造单元为板块(欧亚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二级构造单元为构造域(东亚大陆构造域、东亚大陆边缘构造域),三级构造单元为地块或岛弧,四级构造单元为盆地、隆起区、隆褶带或海盆区,五级构造单元为隆起或坳陷,六级构造单元为凸起或凹陷。  相似文献   
329.
山东省地层侵入岩构造单元划分对比意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山东省近几年在地层、构造、侵入岩等方面研究进展,以《山东省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编制指南·下篇》基础地质划分方案为基础,参照2013年11月第四届全国地层委员会通过的《中国地层表》,提出了《山东省地层划分对比表》、《山东省侵入岩划分表》、《山东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表》,供地质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330.
新疆-甘肃-内蒙古衔接区可划分为星星峡-旱山微板块和敦煌微板块,二者以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缝合带为界。古陆裂解初期的寒武纪浅海—次深海具有形成磷钒铀锰沉积矿产的有利背景;奥陶纪洋盆及弧后盆地具备形成与海相火山-沉积岩系有关铜矿的有利背景;志留纪—泥盆纪岛弧火山建造具备形成斑岩铜矿的有利背景;石炭纪—二叠纪陆内裂谷具备形成火山沉积铁矿、铜矿、斑岩铜矿和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铜镍矿的有利背景;各单元古陆壳活化重熔型花岗岩具有形成钨锡稀有金属矿的有利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