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193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663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71.
柴达木盆地西部卤水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柴达木盆地自中生代末-新生代初以来,四周山体不断抬升,形成"高山深盆"的沉积环境,为盆地带来了大量盐类物质,再加上新近纪干旱封闭的气候环境,使得其西部沉积了广阔而厚层的岩盐.在对柴达木盆地西部新近系、第四系地层出露盐矿点实地考察的过程中,采集、分析了18件卤水样品的水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卤水矿化度高,油田卤水富B3 、Li 、Sr2 和Br-等有益组分,其前缘第四纪形成的盐湖也有大量K 资源分布.通过离子含量及水化学特征系数,查明了卤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氯化物型和硫酸镁亚型,地表浅层卤水富Mg2 、SO24-贫Ca2 ,而油田卤水富Ca2 ,贫Mg2 、SO24-.反映了油田卤水具有深部CaCl2型水体的特征,这种富Ca2 的卤水可能与白云岩化作用使卤水中的Ca2 增加而Mg2 减少,以及硫酸盐的还原作用使SO24-减少有关;地表浅层卤水接近青海湖湖水蒸发线,说明盆地卤水主要是由大气降水汇聚蒸发形成.通过卤水氢氧同位素的分析,发现卤水明显偏离于大气降水线,发生了明显的"氧同位素正漂移"现象,且卤水演化趋势线和当地大气降水线的交点与周围山体前缘的盐泉水的氢氧同位素值相近,地表浅层卤水主要分布在大气降水线附近,而油田卤水集中分布在变质水的范围内.说明地表浅层卤水主要是由大气降水汇聚而形成的;而深部油田卤水推测基本上来源于冰雪融水或雨水补给,这些冰雪融水或雨水沿着断裂带下渗,在迁移的途中发生了变质作用和深部地热水体掺杂作用,形成了深部油田卤水.  相似文献   
972.
柴达木盆地西部卤水水化学特征与找钾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柴达木盆地自中生代末-新生代初以来,四周山体不断抬升,形成"高山深盆"的沉积环境,为盆地带来了大量盐类物质,再加上晚第三纪干旱封闭的气候环境,使其西部沉积了广阔而厚层的盐岩.在对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第四系地层出露盐矿点实地考察的过程中,采集、分析了22件水样品的水化学组成,通过K+含量及一些水化学系数变化特征的研究,查明了卤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氯化物型和硫酸镁亚型,其成因基本属溶滤岩盐卤水、深部循环水以及二者的混合水体,Br-、B3+、Sr2+、Li+等微量离子含量较高,区域差异性较大,出现显著水化学系数异常;相比之下,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翼山坳陷Br-、B3、Sr2+、Li+含量值明显高于昆特依、察汗斯拉图、油砂山、开特米里克、油泉子、油墩子等坳陷区.Br×103/Cl、K×103/Cl等具找钾意义的水化学系数比其他地区高1~2倍,Br-、K+出现相对的富积,推测该坳陷成盐原始卤水曾浓缩达到较高析盐阶段或可能有大量深部富钾水体的补给,可作为寻找钾盐矿(富钾卤水)重点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973.
青海狮子沟油田天然微地震活动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狮子沟地区一年多的微地震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 发现该区微地震活动比较频繁, 总体走向北西, 且多集中在该区盆山过渡带北西走向的花土沟断裂北东侧2km深度附近。通过对地震与钻孔分布之间的关系和地震发生频次对数与震级线性关系的斜率b值的分析, 本文认为, 虽然油井注水等因素对研究区内微地震事件具有一定的诱发作用, 但大部分地震事件仍主要与断裂及其次级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974.
荒漠化目前已成为威胁全球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开展荒漠化监测对于荒漠化防治至关重要。基于2014—2021年植被生长季(5—9月)Suomi/NPP(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遥感数据和柴达木盆地8个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利用NDVI-Albedo(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Albedo)特征空间计算荒漠化差值指数(Desertification Difference Index,DDI),运用自然间断法、Sen+M-K趋势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精度误差矩阵计算和转移矩阵计算等方法,探讨柴达木盆地植被生长季荒漠化土地时空动态演变及气象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基于NDVI-Albedo特征空间构建的DDI在柴达木盆地荒漠化监测中适用性较高,特征方程R2≥0.65,整体分类精度79.38%,Kappa系数0.62。(2)2014—2021年,柴达木盆地荒漠化程度东部、南部较低而西部、中部较高,且东部、南部部分地区DDI值以每年超过0.01的速率增大,部分地区增大显著;荒漠化土地...  相似文献   
975.
为明确柴达木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潜力,基于地震、地质、地球化学、录井及钻井等多种资料分析了柴达木盆地深层天然气藏的富集条件,并指出了有利勘探方向。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深层具备形成大型气田的成藏条件,深层发育柴北缘侏罗系和柴西古近系两套优质气源,演化程度高,生气能力强;柴北缘深层发育基岩和古近系碎屑岩储层,柴西深层发育古近系湖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多种类型储层平面上分布广泛,纵向上组成多套储盖组合,发育的原生孔、溶蚀孔及裂缝等多种孔隙类型被认为是深层气藏富集的储存空间;持续活动的深大断裂是深层气源的优质通道;同时深层构造的形成与天然气生成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深层烃源岩具有早生烃、持续生烃特征,早期生成的液态烃在后期深埋过程中高温裂解成气,生气能力强,深层资源潜力大;盆地深层广泛发育的盐岩、泥质岩层及异常高压层有利于深层天然气保存。综合认为柴达木盆地深层气藏富集于断裂发育的生烃凹陷周围的圈闭中,柴北缘山前古隆起基岩、腹部构造带古近系碎屑岩和柴西环英雄岭构造带碳酸盐岩是深层天然气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976.
柴达木盆地作为一个典型干旱内陆盆地,其蕴藏的地下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建立影响盆地地下水富水性的特征数据库,采用熵权法和TOPSIS结合的4种模型,对柴达木盆地地下水空间富水性分别进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造成柴达木盆地地下水空间富水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植被覆盖度(35.35%)、蒸发损失(26.92%)和入渗补给(18.90%)。盆地西北地区为弱富水性,中部地区为较弱富水性,南部和东部富水性较强。4种模型中E TOPSIS 2模型取得了较为合理的评价结果。最后,将评价得分和140个单井涌水量进行了拟合,建立了基于E TOPSIS 2得分的盆地单井涌水量预测模型。研究结果可对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77.
天文台选址前期必须考虑气象条件的影响。根据1961—2018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冷湖、茫崖和大柴旦3个气象观测站的月数据进行气象条件特征分析,得到冷湖地区云量、气温、风速、水汽压、相对湿度等天文相关气象要素的年、月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冷湖地区水汽压年平均不超过3 hPa,相对湿度为32%,多年平均风速<4 m/s,平均气温常年偏低且较为稳定。相对湿度、风速、大风日数、浮尘日数以及扬沙日数呈减少趋势,且大风、浮尘日数的减少速度较快。冷湖地区大气整层可降水量也明显低于其他地区,1991—2015年平均大气整层可降水量为0.29 mm,柴达木盆地冷湖地区云量较少、平均风速小、气候较为干燥,与其他天文观测台址的气象条件相比,柴达木盆地冷湖地区有明显优于其他天文观测台址的气象条件,适宜开展天文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978.
柴达木盆地被祁连山、阿尔金山及昆仑山所环绕,盆地古近系下干柴沟组(E23)地层独特的岩性和沉积格局指示了复杂盆山体系和源区多样成因。本文选取了盆地内部不同构造带5口钻井下干柴沟组的中粗砂岩样品,利用碎屑锆石U- Pb定年等分析方法对柴达木盆地进行了构造、物源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位于祁连山前的XX- 1井样品下干柴沟组锆石年龄介于2692~156 Ma之间,主要峰值年龄为448 Ma和249 Ma,L6- 1井样品锆石年龄介于2693~220 Ma之间,主要峰值年龄为499 Ma和415 Ma;位于盆地西部沉降中心内部的YIT- 1井样品下干柴沟组锆石年龄介于2796~266 Ma之间,主要峰值年龄为423 Ma和255 Ma;阿尔金山前的N- 105井样品下干柴沟组锆石年龄介于2481~242 Ma之间,主要峰值年龄为422 Ma和259 Ma,N- 109井样品锆石年龄介于2638~228 Ma之间,主要峰值年龄为444 Ma和246 Ma。通过与主要源区年龄对比可知,盆地不同构造带下干柴沟组的物源差异较大,靠近祁连山前的XX- 1井、L6- 1井的物源主要来自于祁连山内部;位于阿尔金山前相邻的N- 105、N- 109井物源主体来自于阿尔金山内部,但N- 109井存在祁连山物源贡献;柴西坳陷内部YIT- 1井物源受祁连山及东昆仑共同控制。物源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在古近纪已大规模隆升,并且作为青藏高原北部边界为柴达木盆地持续提供物源;阿尔金山及昆仑山在下干柴沟组沉积时期已经形成雏形,但并未大规模隆升,造成了山前带复杂的物源体系。  相似文献   
979.
柴达木盆地盐湖众多,表土盐渍化和盐漠化极为发育,含盐表土经风吹蚀后产生的大量盐尘将危害盆地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笔者在柴达木盆地中东部系统采集129个不同类型的表土样品,对其中盐类矿物成分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表土中的主要盐类矿物是石盐、石膏以及少量的无水芒硝;盆地中东部含盐量高值区集中分布在尕斯库勒湖以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