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3篇
  免费   328篇
  国内免费   412篇
测绘学   561篇
大气科学   420篇
地球物理   201篇
地质学   820篇
海洋学   186篇
综合类   235篇
自然地理   139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青藏高原局地因素对近地表层地温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青藏高原近地表层地温既受区域性因素(高度、经度、纬度)控制,同时又受局地因素的影响。观测结果表明,高原稀疏植被地段比裸地地温高,短时期薄层雪盖起降低地温的作用,南坡比北坡地温高2-7℃,黑色沥青路面年平均温度比碎石土天然的年平均地表温度高4.5℃,亦高于其它材料的路面地温。  相似文献   
992.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从兰州九洲台全新世古土壤(S0 )、马兰黄土(L1)和离石黄土顶部的S1等黄土-古土壤系列中检测出种类众多的异地源和原地源分子化石, 这两类分子化石的共存与黄土的风成成因有关, 而只有其中的原地分子才对研究区古植被的恢复有意义. 在引进了一种评估异地源贡献的方法以后, 计算出来的原地源正构烷烃分布反映了研究区从末次间冰期以来发育了草原植被的景观, 其中全新世最暖期可能还有一定的木本植物, 末次冰期可能出现荒漠(草原)植被. 这些研究结果与新近报道的植物硅酸体资料吻合, 为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高原塬面上有关古植被景观的争议提供了新的分子化石方面的证据. 黄土地层的工作也揭示了在分子地层学的工作中, 要考虑异源分子化石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3.
土地利用方式对岩溶山地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种类组成、种子数量、生态优势度、物种多样性、种子分布规律和物种相似性等方面比较了重庆市岩溶低山10种不同土地利用系统的土壤种子库特点,10种土地利用类型包括耕地、弃耕地、果园、灌草坡、人工林和次生林。结果表明,研究区种子以草本为主,随土利用强度增加,种子类和数量减少,与地面农田杂草相似性增加,土壤种子库出质和量方面的锐减。从土壤种子角度说明研究区生态退化严重。  相似文献   
994.
云南干热河谷特色农业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永彬  朱彤  卢培泽 《山地学报》2002,20(4):445-449
云南是一个山原省份,河谷盆地是农业发展的最适宜地区,由于部份河谷盆地存在干热气候,坡在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等自然障碍,以及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制约,使得传统农业明显欠发达;同时干热河谷地区又具有光热与土地等自然资源优势条件,适宜发展特色作农业和反季节农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发展形势下,需要开展区域特色农业建设以实现农业开发效益的提高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出具体的分区开发方向和相关产业化措施。  相似文献   
995.
137Cs技术定量侵蚀速率常用模型及其讨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郑永春  王世杰 《山地学报》2002,20(5):600-605
土壤侵蚀将导致严重的土地退化和其它环境危害,侵蚀危害的评估需要关于侵蚀速率和侵蚀的时空分布模式的大量信息。^137Cs具有独特的输入来源和地球化学性质,使其它为研究自^137Cs首次沉降以来约30年的平均土壤侵蚀速率的最优示踪剂。比例模型、简化的质量平衡模型、基于^137Cs地表富集的质量平衡模型、剖面分布模型是近年来常用的几种模型,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这些模型都是在一些假设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这些假设是否成立需要理论论证和实验验证,文章对多数定量模型所含的假设条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96.
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地荒漠化评价的植被指标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土地荒漠化是在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地表环境退化的总过程,其实质是土地减弱或丧失生长绿色植物的能力。因此,植被因子是评价土地荒漠化的关键因子。植被盖度和生物量能很好地反映土地是否荒漠化和荒漠化的强弱程度,但靠常规方法要获得这两项指标非常困难。以元谋老城乡为试验区,对土地荒漠化与植被盖度和生物量的关系、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植被指数与植被盖度和生物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研究表明,植被指数与盖度和生物量具有很高的相关性,是对二者的综合反映;植被指数为土地荒漠化评价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997.
基于NDVI的绿洲植被生态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使用经严格配准的同一季相1990年和1998年Landsat-TM和SPOT-HRV图像数据为基础底料,编制规一化植被指数(NDVI)图,进而简化生成植被盖度图像。根据策勒绿洲特有的生态景观特征,利用两个图像所提供的各植被覆盖级的数量和空间密度分配状况,来评价图像所包括时段植被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提出绿洲植被生态景观若干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98.
基于NDVI的绿洲植被生态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经严格配准的同一季相 1990年和 1998年Landsat -TM和SPOT -HRV图像数据为基础底料 ,编制规一化植被指数 (NDVI)图 ,进而简化生成植被盖度图像。根据策勒绿洲特有的生态景观特征 ,利用两个图像所提供的各植被覆盖级的数量和空间密度分配状况 ,来评价图像所包括时段植被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 ,提出绿洲植被生态景观若干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99.
植被生长状况及其分布对气候等影响因子的响应是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2000—2016年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用Sen+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了藏东南三江并流核心区植被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 该区植被覆盖整体趋于稳定,呈缓慢增加趋势,不同植被类型覆盖空间异质性明显。② 植被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植被覆盖变化以稳定不变和改善趋势为主,区域总体呈稳中向好态势。③ 相关分析表明植被NDVI增加主要与气候暖化有关,与降水量相关性较小。此外,人类活动对植被影响的双重性表现为:大多地区植被改善受生态工程和围栏禁牧政策影响,局部地区植被退化则与城镇化进程加快有关。研究结果揭示气温是影响植被格局的主要气候因子,了解影响植被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的空间变异性可为山地植被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植被自然恢复能力评估是生态恢复实践的重要内容。基于蒙古国的MODIS EVI植被指数产品、气象数据及土壤数据,依据相似生境原则,构建了植被恢复潜力计算模式,计算得到蒙古国植被恢复潜力值(VRP,可代表在自然条件下区域植被能够恢复到的最佳状况)及植被恢复潜力指数(VRPI,代表植被生长现状与最大潜力之间的差距),并用蒙古国纵贯铁路沿线长期围封区的采样分析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蒙古国整体上具有较高的植被恢复潜力,植被自然恢复潜力值0.6—0.9;(2)受降水、气温、土壤等自然要素组配的空间分异影响,蒙古国植被自然恢复潜力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性,其中北部及东部地区为VRP高值区和VRPI低值区,植被轻度退化,且较容易恢复;南部及西部地区为VRP中低值区和VRPI高值区,植被退化程度较重,恢复难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