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292篇
海洋学   8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67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煤矿井下石门揭煤诱发的煤与瓦斯突出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矿井地质动力灾害,严重威胁着煤矿安全高效生产。选取辽宁红山煤矿为工程背景,运用FLAC3D模拟分析矿井南翼瓦斯突出危险区石门揭12煤过程中围岩力学响应特征,揭示石门揭煤突出机理,提出瓦斯预抽措施配以改进金属骨架的综合防突技术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石门揭12煤期间,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随石门掘进动态前移,距煤层6 m范围内,工作面前方围岩掘进扰动强烈,煤体出现明显应力集中现象,垂直应力为15~19 MPa,已超过煤体强度。同时,石门工作面围岩变形量急剧增大,顶板下沉位移为15~92.22 cm,煤体弹性变形能积聚;工作面围岩塑性区范围也迅速扩展,在石门中线垂直剖面上的面积为10~50 m2,裂纹贯通形成碎煤射流通道。综合模拟结果可知,石门揭12煤过程中煤体承载较高集中应力和瓦斯压力,且储存大量弹性变形能,极易诱发突出。基于此,在传统瓦斯预抽防突措施的基础上,对现有金属骨架防突技术进行改进,使其同时具备瓦斯预抽、煤体固化和超前支护的综合防突作用,并通过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为类似条件石门揭煤防突研究提供重要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3.
井巷如何安全、高效揭穿突出煤层是防突工作不断探索的课题,地面预抽煤层瓦斯辅助消突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基于井巷揭煤突出机理和防突核心任务分析,研究了地面预抽辅助消突技术特点和适应性。工程应用表明,采用洞穴完井和水力压裂强化预抽,可有效降低井巷揭煤区煤层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使揭煤区应力释放或泄压,破坏煤与瓦斯突出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来源,从而变突出区域(煤层)为非突出区域(煤层)。地面预抽煤层瓦斯能够有效降低井巷揭煤防突工作难度,提高揭煤效率,适合复杂地质条件下石门、井筒揭煤防突工作。   相似文献   
54.
MTT-92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探测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电磁辐射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基本原理、MTT-92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探测仪的技术指标、电原理框图及在白皎矿的试验效果,从而说明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探测仪可以作为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一种新型物探手段。   相似文献   
55.
总结了不同煤类瓦斯突出矿井所占的比例、吸附瓦斯量与煤变质程度的关系、孔隙度一与煤变质程度的关系、瓦斯突出危险程度、始突深度与煤变质程度的关系,说明煤的吸附性、孔隙性是控制煤与瓦斯突出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56.
透视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的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瓦斯矿井采面内,当存在地质构造形成的煤层松动破碎带和软分层带,容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透视法是利用电磁波在这些破碎带和软分层带的传播过程中,被折射、反射、吸收和屏蔽,使信号减弱或消失,形成的透视阴影区来分析工作面内地质构造,达到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的目的。经实际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57.
根据矿区大地构造位置、构造演化和区域构造应力场的特点,分析了土城矿构造特征及其对煤层瓦斯的控制作用,发现土城矿处于盘江矿区“三角形弧系”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强变形区内,发育的NE向、NW向断裂构造是矿井瓦斯赋存和构造煤发育的控制因素,大中型断层控制着矿井瓦斯赋存与分布,而小型构造是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因素。土城矿井田西部发育的大中型断裂形成了煤层瓦斯运移和逸散的通道,不利于煤层瓦斯的保存,导致该区域煤层瓦斯含量相对低;井田东部的断裂构造不发育,煤层整体上保存较为完整,煤层瓦斯含量整体较高。小型断层附近瓦斯富集、构造煤发育,尤其在断层上盘、断层尖灭端与断层交汇的地段,煤体破坏严重,是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易发地段。土城矿瓦斯防治工作应分区域实施,井田西部应关注煤层瓦斯含量随埋深增大而增加的规律并及时防范深部区域可能出现的瓦斯灾害,而井田东部则应在强化对隐伏断层探测基础上优先实施开采保护层和抽采煤层瓦斯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8.
煤矿防治煤和瓦斯突出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人们逐步探索煤与瓦斯突出规律,人工计算已不能适应大量数据处理与分析之需要,将计算机数据库及计算机绘图功能运用于防突工作中,能较好地处理防突数据,提高防突预测预报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使之更好地为矿井安全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59.
娄邵地区煤矿地质灾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和平 《湖南地质》1999,18(1):57-60
本文对娄邵地区煤矿地质灾害的地质背景,灾害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煤矿开采与抽水使矿区构造应力场变化和重新分配,是产生地质灾害的基因,同时,提出了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60.
煤(岩)与瓦斯突出的地质条件研究:以阜新王营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统计分析了阜新矿务局王营矿10余次煤(岩)与瓦斯突出现象,发现岩浆侵入作用和地质构造是控制影响瓦斯突出的主要地质因素,岩浆岩的发育造成了煤变质程度增高,促进了瓦斯的形成,岩浆的烘烤,挤压破坏了煤的原始裂隙系统,形成了“构造煤”带,使岩墙两侧天然信占大量高游离成瓦斯受到封闭而形成潜在煤(岩)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地质构造则对瓦斯保存和运移起到了重要作用,掌握有关规律,可预测瓦斯突出区域,指导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