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290篇
地质学   159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1 毫秒
481.
斜压大气中尺度横波扰动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为探索带状中尺度扰动发生发展的可能性及其对深厚对流云团的启动和组织作用。本文利用准动量无辐散二维模式讨论了斜压切变基流上中尺度横波扰动的发展问题。首先导出波能密度和波作用量,然后利用WKB方法分析了波包的传播,建立波作用量方程,进而从波作用量方程出发,分别讨论了大气中各种层结下横波型扰动发展的物理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482.
483.
平流层突发性增温及其前后期平均环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强  郑光 《高原气象》1990,9(1):104-109
从1995至56-1987至88年的33个冬季的14个空发性增温过程(简称SSW)中,选出5个最强的加以平均,分析了增温期及其前后期的平均环流行征。结果表明:(1)30hPa极点温度与30年平均温度距平值,增温期为17.1℃,前、后期分别为-4.7℃和-8.91℃。(2)在500hPa和50hPa高度场上,增温期比其前、后期波数都少,经向度较大。经向度发展和极涡分裂为二的现象首先出现在对流层。(3)5次SSW均属北太平洋增温,其盯应的年份都是平流层由冬转夏,即季变“迟”的年份。  相似文献   
484.
S波分裂研究与地震前兆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传镇 《地震》1990,(5):61-63,68
本文概述了国际上S波分裂和介质各向异性研究现状与进展,简要介绍了S波分裂观测研究的主要原理和方法,及其应用于地震预测、地应力测量以及地球物理勘探的前景。文中还结合我国地震工作的实际和特点,提出了开展S波分裂研究与探索地震前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85.
裸眼井中弹性波传播的非对称模式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数值上研究了裸眼井中弹性波传播的非对称模式,给出了合成微地震图和导波(弯曲波)的频散曲线,发现在“硬”地层和“软”地层的井中,导波都是高度频散的,其最大相速度等于地层的横波速度,其截止频率低于对称模式的伪瑞利波的截止频率;在低频(2-3kHz)和长源距(3-4m)的条件下,由非对称的声源(如声偶极子)所产生的微地震图中,初至信号是以横波速度传播的,而以纵波速度传播的信号被抑制。本文的结果对研制横波速度测井仪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86.
叠前弹性波逆时深度偏移及波场分离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里探讨了Sun和McMechan提出的叠前弹性波标量逆时深度偏移方法,即在地表附近,对地表接收到的弹性波波场分量进行波场逆时延拓,然后分别对在波场延拓过程中通过波场分离得到的纯纵、横波反射波场进行偏移。在模型中,每个网格点的纵、横波成像时间,为震源到该网格点的纵波初至时间。利用纵波速度模型和声波传播方程的有限差分解,对反射纵波进行逆时延拓和成像,利用横波速度模型和声波传播方程的有限差分解,对转换横波进行逆时延拓和成像,并在偏移前进行极性校正。然后,在Sun和McMechan偏移成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直接偏移成像方法,即对地表接收到的弹性波波场分量在整个模型范围内进行波场逆时延拓。在波场延拓过程中,对符合成像条件的网格点进行波场分离、偏移成像和转换波极性校正。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对二种偏移成像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87.
基于观测资料的云系分裂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中尺度地面站网、多普勒雷达和卫星云图资料,对一次云系分裂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条雨带之间的弱降水是由于云系分裂所导致的;组合反射率因子反映出北支云系以层状云为主,南支云系以对流云为主;北支云系移向是ENE,南支云系移向是E,使得两支云系逐渐分离;通过低层气压梯度力的估算,北侧为西北风,南侧为东偏南风,大体代表云系底部的移向,结合雷达得到的高低层明显的移向差异,故引起南支云系和北支云系的逐步分开;受气压梯度力和地形阻挡的作用,使得南北云系分开,成为分别独立的云系。  相似文献   
488.
多任务深度学习技术在储层横波速度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参数与横波速度存在强非线性关系,难以用解析方程表达.深度学习具有强大的非线性寻解能力,可借助其优势构建横波速度与储层参数的映射关系,实现横波速度预测.前人研究主要采用单任务深度学习方法,输入多种储层参数曲线,只输出横波速度预测成果,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过拟合风险.为此,考虑到横波速度预测与其他测井评价任务的相关性与继承性,在横波预测模型训练之前首先开展岩性预测模型训练,利用权值共享的思想构建多任务学习模型,同时输出岩性预测成果和横波速度曲线.实践表明,相比多元拟合方法及单任务深度学习方法,该方法生成的岩石物理交会图在岩性分布上更为合理,不同岩性的横波速度预测精度都得到提升,其中含气砂岩段速度预测相对误差降低2%以上,证实了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9.
许闯  罗志才  周波阳  林旭 《测绘学报》2013,(4):501-507,515
利用Canberra、Matsushiro、Membach和Metsahovi 4个台站2008年5月的超导重力数据对汶川8.0级大地震激发的球型地球自由振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S0~0S48全部基频振型以及1S4、2S4和3S13个谐频振型与PREM模型的误差在0.02‰~1.93‰,且所有振型的信噪比均大于阈值3,表明本文的计算方法是有效的,计算结果是可信的;0S2、0S3和0S4存在谱线分裂现象,其谱线分裂率R为1.093 40、0.674 30和1.071 00,验证了地球自转和椭率是引起0S2、0S3和0S4谱线分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90.
岩石的等效孔隙纵横比反演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融合Gassmann方程和由微分等效介质理论建立的干岩石骨架模型--DEM解析模型,本文提出根据纵波(和横波)速度反演岩石等效孔隙纵横比进行储层孔隙结构评价和横波速度预测的方法.首先,利用Gassmann方程和DEM解析模型建立岩石的纵、横波速度与密度、孔隙度、饱和度和矿物组分等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其次,将岩石孔隙等效为具有单一纵横比的理想椭球孔,应用非线性全局寻优算法来寻找最佳的等效孔隙纵横比使得理论预测与实际测量的弹性模量之间的误差最小;最后,将反演得到的等效孔隙纵横比代入到Gassmann方程和DEM解析模型中构建横波速度.实验室和井孔测量数据应用表明,反演得到的等效孔隙纵横比可准确反映储层的孔隙结构,对于裂缝型储层如花岗岩,其孔隙纵横比通常小于0.025,而对于孔隙型储层如砂岩,其孔隙纵横比通常大于0.08.只利用纵波与同时利用纵、横波反演得到的孔隙纵横比结果几乎完全一致,而且由纵波构建的横波与实测横波吻合良好,说明本文提出的等效孔隙纵横比反演及其横波速度预测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