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黄姗  周立祥 《矿物学报》2012,32(1):166-171
采用H2O2氧化Fe2+并供应4种不同浓度葡聚糖的方法,探讨在H2O2氧化体系中葡聚糖对次生铁矿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聚糖对次生矿物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葡聚糖浓度的提高,次生矿物内的Fe含量降低,而S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且所有处理的K含量均较低;没有葡聚糖处理的次生矿物XRD特征峰与黄钾铁矾吻合,而添加葡聚糖后形成的次生矿物的特征峰与施氏矿物吻合,但是所有处理的次生矿物的结晶度都不高;随着葡聚糖浓度的提高,次生矿物的颗粒尺寸降低,比表面积增加。因此,葡聚糖能够抑制次生矿物的合成,并且阻止次生矿物由施氏矿物向黄钾铁矾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花岗岩地区水-岩反应次生矿物的沉淀饱和指数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岩反应次生矿物的沉淀作用不仅控制着地下水成分的演化,而且对核素的迁移和阻滞作用有重要影响。但在常温系统中,矿物的成核生长需要过饱和驱动力的存在,而且不同次生矿物成核生长所需的过饱和度有差异。本文在对日本和加拿大花岗岩地区水-岩系统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使用地球化学模拟软件PHREEQC2.15和数据库Ilnl.dat计算了次生矿物在地下水中的饱和指数,从而对各种矿物的沉淀饱和指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方解石的化学活动性较强,容易溶解和沉淀,其沉淀饱和指数大约为0.5;针铁矿是地下水中铁的主要沉淀形式,其饱和指数的计算结果与pe值关系密切,沉淀饱和指数高达4.0±0.5;结合高岭石、伊利石、钙蒙脱石和钠蒙脱石之间的相平衡关系,估算其沉淀饱和指数分别为4.0±0.5、4.5±0.5、4.3±0.5和4.3±0.5。  相似文献   
13.
东海西湖凹陷下第三系储层砂岩次生矿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海西湖凹陷的储层砂岩为下第三系平湖组和花港组砂岩,砂岩中的次生矿物为自生高岭石、次生加大石英、碳酸盐类、绿泥石和伊利石,其存在对储层砂岩的孔渗条件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钝化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含重金属尾矿的处理,可以从源头上防止酸矿废水(AMD)的产生,寻找一种价廉易得且对环境危害小的钝化剂十分必要。本文主要研究在骨炭作用下,用pH值为4的双氧水对黄铁矿进行氧化,探讨骨炭对黄铁矿氧化释放重金属的钝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含量的骨炭(分别为0.5、2.5和5 g)能将溶液的pH值分别提高到8.93、10.01和10.42,表明骨炭具有较强的中和能力,同时黄铁矿氧化释放的Pb、Zn和Cd等重金属离子浓度明显地降低。但当骨炭含量超过2.5 g时,对As有促进释放的趋势。红外光谱分析显示钝化后黄铁矿样品位于420、563、603、1 044、1 091 cm~(-1)处的特征峰主要来自PO_4~(3-)的振动,XRD进一步揭示了黄铁矿表面主要含磷次生矿物是磷铁矿和羟磷铁铅石,这些次生矿物对重金属钝化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骨炭有望作为钝化含多重金属尾矿的钝化剂。  相似文献   
15.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state of cadmium in the Jinding Pb-Zn deposit were studied. It was discovered that Cd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sphalerite as an isomorphic impurity. There was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Cd and Zn in the primary ore. With the oxidation and resolution of pyrite, sphalerite, sulfide, and etc., many secondary minerals, such as colloform sphalerite and smithsonite, were formed. The distribution of Cd is not symmetrical, and enrichment and dilution were observed in partial area of the oxidation zone in the deposit. Cd, except in external pore space or cracks of secondary minerals as independent minerals, such as greenockite,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sphalerite as an isomorphic impurity in the secondary sphalerate and smithsonite in the oxida-tion zone. 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Cd showed a very strong active transfer ability in the oxidation process, not only indicating that supergene leaching might be the main reason for Cd enrichment in some Pb-Zn deposits, but also reflecting that Cd was easily mobilizeed and transferred to pollute ore areas in the oxidation process. Furthermore, Cd in oxidation ore was more easily mobilized and transferred to induce bad hazards for ore areas with the effect from AMD which was produced from oxidation of sulfides.  相似文献   
16.
铜陵矿区废矿石次生氧化产物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铜陵矿区废矿石的矿物组成及其成因进行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原生矿物及其风化产物的组成,探讨次生矿物的形成机制。XRD及SEM/EDS分析表明,废矿石中残留的主要原生矿物为黄铁矿,次生矿物为针铁矿、赤铁矿、水铁矿及次生硫酸盐矿物。原生矿物风化为次生矿物的过程是从黄铁矿的裂隙带等有缺陷的部位开始,逐步氧化成最终产物针铁矿。中间过程出现了矿物相及形态的多样性,局部可能会先形成中间产物水铁矿,由于水铁矿很不稳定,在不同的温、湿度条件下会很快转化成针铁矿或赤铁矿。针铁矿在风化过程中呈现出多种形态,针状矿物最先形成,随后重结晶成球状集合体和菱方双锥单晶,最后在废矿石表面完全覆盖一层土状针铁矿。SEM观察到的黄铁矿表面的生物矿物与最外层风化层上的菌丝类物质说明,在废矿石的风化过程中生物亦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风化壳是不同地质历史时期风化作用的环境和物质记录,其组成、厚度、成熟度、保存程度等是古气候条件、区域构造活动性及地貌演化的直接反映。风化壳的形成年代是风化壳研究的关键内容,精确的风化壳年龄数据是查明一系列区域甚至全球事件的重要途径。风化壳中次生矿物(主要是钡硬锰矿族矿物和明矾石族矿物)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首次实现了对风化壳和风化作用的直接和精确定年,所获得的年龄数据为风化壳的形成演化、区域古气候古环境恢复、化学风化历史与矿床次生富集过程及新构造运动和山脉隆升历史等一系列重大地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途径。然而,风化壳中次生矿物定年存在的潜在问题及风化壳剖面取样的不完整性,有可能使风化壳的年龄分布变得相当复杂,导致对化学风化历史、风化壳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等的认识出现困难。为此,必须开展对风化壳的详细野外地质研究和精细取样,并综合采用多种先进测试手段,才能获得可靠的风化壳年龄数据。在对风化壳年龄数据进行解释时,还需要系统分析多种地质、环境资料(如古生物、盆地沉积物等),才可能获得有意义的地貌、构造和古气候信息。我国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红色风化壳中含有丰富的钡硬锰矿族矿物,是研究该区新生代以来化学风化、大规模次生富集成矿及古气候古环境演变的理想对象。  相似文献   
18.
冯锦江  程绍平 《地震地质》1991,13(4):361-368
土壤是母岩、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综合作用的产物,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显示土壤特性的物理化学参数均随着风化时间的增长而有规律的变化。本文初步建立了河源断裂山前地带三级冲积扇中Bms层土壤的pH值、容重、有机质、次生粘土和三水铝石等与冲积扇形成年龄的关系,并依据次生粘土与三水铝石的增长速率对第Ⅲ级冲积扇的形成年龄进行了计算,初步确定了三级冲积扇形成的年代序列  相似文献   
19.
粤北大宝山酸性矿山废水(AMD)中形成了呈独特梯田状构造的沉积物,其中的次生矿物可以吸持AMD中的重金属离子,对减少矿山环境的重金属污染有重要意义。本文采集了大宝山AMD中呈梯田状构造中的沉积物,利用多种手段分析了其主要矿物组成以及主要次生矿物的表面形貌特征,探究梯田状沉积物的成因。结果表明,梯田状沉积物的次生矿物以针铁矿、施威特曼石、黄钾铁矾为主,含少量石膏、斜方钙沸石等。针铁矿呈针状、球刺状集合体;施威特曼石呈海胆状、鳞片状,粒度为微米级,海胆状施威特曼石与球刺状针铁矿共生;黄钾铁矾呈不规则的球粒状、片状,与施威特曼石共生。研究表明微生物作用可能是形成铁质梯田状构造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酸性矿山废水(AMD)的持续输入除了增加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和明显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外,还会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改变和新矿物相(黄钾铁矾、施氏矿物、金属硫化矿物等)的形成,这些都将引起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变化。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决定其地球化学行为和生物可利用性,因此其形态分布变化的影响机制是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基础科学问题。本文从土壤组分的变化、重金属在各形态间迁移的路径和动力学等方面探讨AMD影响下矿区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变化的地球化学机制,以期为认识矿区土壤重金属的环境行为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