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老海 《海洋世界》2011,(3):48-50
世界上有3大知名海角,一是非洲南部的好望角,二是智利南部的合恩角,还有一个就是葡萄牙的罗卡角。罗卡角(Cape Roca)在葡萄牙里斯本大约40千米的地方,位于大西洋岸畔北纬38度47分,西经9度30分,是葡萄牙境内一个毗邻大西洋的海岬,一处海拔约140米的狭窄悬崖,也是整个欧亚大陆的最西点,故被称为"欧洲之角",也有人把这里称作"天涯海  相似文献   
142.
里海之争     
《海洋世界》2011,(4):26-27
里海位于欧亚大陆之间,面积约为4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海。近些年来,里海周边一直喧闹纷乱,只因为在里海海底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石油。  相似文献   
143.
《地质与资源》2011,(2):158-158
<正>中国东北地区地处古亚洲洋构造域东端,其前中生代地质历史,主要反映了华北古老地壳的形成、元古宙的大陆裂解和古生代的欧亚大陆形成和陆壳增长的过程,以及古生代褶皱带与中间地块交织的特色.在宏观上,由于受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和改造,在东亚大陆边缘内带,形成了宏伟的北东走向的火山岩带、  相似文献   
144.
中国冬季积雪特征及欧亚大陆积雪对中国气候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首先回顾了有关中国冬季积雪的研究进展,包括中国冬季积雪的空间分布气候特征以及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中国冬季降雪特征,气象因子对中国冬季积雪水量平衡的影响,外强迫和大气环流系统在积雪形成中的作用等。冬春季欧亚大陆积雪对同期和后期中国气候影响的相关研究说明与欧亚大陆积雪异常相关联的中国气候异常以及积雪通过改变土壤湿度、表面温度和辐射分布,引起大气环流异常,进而对中国气候产生影响的物理过程。应用美国环境预测中心 (NCEP) 第2版气候预测系统 (CFSv2) 的回报试验结果,对CFSv2在欧亚大陆积雪变化及其与中国气候关系的可预报性方面的分析表明,CFSv2能够较好地回报出春季欧亚积雪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异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之间的联系。文章最后提出了在积雪及其气候效应研究方面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5.
吉林-黑龙江东部地区的中生代增生杂岩,主要由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和那丹哈达增生杂岩(或那丹哈达地体)组成。它们将为古亚洲洋与环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作用,大洋板块地层(OPS)层序重建,特别是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历史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吉林-黑龙江高压带分布在佳木斯-兴凯与松辽地块之间的具有高压变质带性质的缝合带,新的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其形成时代为210~180Ma,表明晚三叠-早侏罗世为南北向古亚洲洋关闭和西向俯冲增生开始的关键时期。那丹哈达增生杂岩则发育在佳木斯-兴凯地块东侧,并具体分为西部的跃进山杂岩和东部的饶河杂岩。新近发表的数据显示,跃进山杂岩就位时代为210~180Ma,这与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的吉黑高压带形成时代相似。而饶河杂岩就位时代为晚侏罗-早白垩世,最晚期就位的时代为早白垩世(137~130Ma)。因此,吉黑东部地区的中生代增生杂岩为古太平洋向欧亚大陆中生代的俯冲过程提供了关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6.
《地理教学》2012,(9):64-64
印度媒体13前透露,印度政府在积极推动一项搁置已久的纵贯欧亚大陆南北的宏大交通计划,即从印度洋经伊朗连接中亚及欧洲地区的“南北运输走廊”。本月29日,有关14个相关国家的专家,将在新德里再次召开会议,以敲定正式启动该项目的最后有关细节。印度的姿态立即引起人们对这项已经酝酿10余年的计划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7.
许立言  武炳义 《大气科学》2012,36(2):271-282
本文基于欧亚大陆积雪深度资料和中国台站降水资料的奇异值分析 (SVD) 结果, 使用大气环流模式 (CAM3.1) 分别进行三组集合试验来研究欧亚大陆积雪的反照率效应和水文效应对2010年5~6月华南降水的影响: 第一组试验综合考虑积雪的两种物理效应, 既有反照率效应又有水文效应; 第二组试验仅考虑积雪反照率效应, 忽略水文效应; 第三组试验只考虑积雪水文效应, 忽略反照率效应。试验结果表明, 积雪的两种物理效应都会对后期华南降水产生影响, 但是三组试验中积雪不同物理效应所导致的异常幅度和范围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积雪水文效应比反照率效应引起的变化幅度大。当两种效应共同作用时产生的异常与统计分析结果最为接近, 变化幅度也最大, 但是并不等于单纯反照率效应和单纯水文效应作用之和。  相似文献   
148.
欧亚大陆积雪与2010年中国春末夏初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立言  武炳义 《高原气象》2012,31(3):706-714
利用欧亚大陆地区的积雪覆盖日数资料、中国160个台站逐月降水资料以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和数值试验研究了欧亚大陆2-4月积雪与后期5-6月中国降水的关系。结合2010年积雪和降水的分布特征可以发现,SVD第二模态基本反映了2010年积雪异常与降水异常的时滞耦合关系。欧亚大陆积雪在欧洲、青藏高原东部和东亚地区异常偏多时,我国华南降水增多,长江中下游降水减少,欧亚大陆东、西部积雪异常偏多与后期中国华南降水存在正相关关系。根据统计分析得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积雪参数的观测数据,选用大气环流模式CAM3.1进行数值试验,模拟结果与统计分析结果比较一致。积雪异常通过反照率效应和水文效应引起地表及其上的大气热力状况异常,进而引起位势高度场、风场等各个大气环流要素场的调整,导致后期华南降水异常偏多。欧亚大陆积雪异常很可能是2010年春末夏初华南降水异常的一个重要诱发因子。  相似文献   
149.
欧亚大陆积雪与亚洲季风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琨  武炳义 《气象科技》2009,37(3):263-270
系统回顾了欧亚大陆积雪和亚洲季风之间联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出评述。积雪可以显著影响地表温度、土壤湿度以及地表辐射状况,从而影响亚洲夏季风的建立和发展。普遍认为,积雪增加会导致亚洲夏季风减弱或者爆发推迟,在众多诊断分析和模拟研究中都发现了这种积雪和季风的负相关关系。但这种关系是十分复杂的,不同区域的积雪以及雪盖或者雪深都对亚洲季风有不同的影响,而且积雪和季风之间的关系也存在年代际的变化。积雪和亚洲季风的联系还受到ENSO以及北大西洋涛动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的研究工作中,有关积雪和季风的关系以及积雪影响季风的机制和过程,还存在很多的分歧和疑问,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0.
The authors have developed an integral view of th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July–August(JA)tro- pospheric temperature across the entire subtropical Northern Hemisphere.Using reanalysis data and com- plementary balloon-borne measurements,the authors identify one major mode of variability for the period 1958–2001 which exhibits a significant cooling center over East Asia and warming centers over the North Atlantic and North Pacific.The cooling(warming)signals barotropically penetrate through the troposph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