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275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路凤香 《岩石学报》2010,26(11):3177-3188
本文提供的两件蒙阴岩区金伯利岩中的蛇纹石化石榴石橄榄岩捕虏体,整体发育剪切-变形结构,其中的辉石有三种类型,代表了三次地质事件,他们是:(1)石榴石中的自形单斜辉石包裹体Py;(2)粗粒不规则形状的斜方辉石Py1;(3)具反应边及定向排列的斜方辉石Py2。Py具有高Na2O和Al2O3,及低Mg#和CaO的特征,暗示所赋存的橄榄岩未遭受过明显的熔融作用。推测Py为早期阶段地幔"岩浆海"结晶时被石榴石包裹的矿物。在手标本及薄片中普遍见到Py2切过Py1,表明Py1形成早于Py2。Py1的Cr(669×10-6~9503×10-6),Ni(1941×10-6~4750×10-6)含量和Mg#(0.91~0.94)比值较高,而Py2中的Cr(725×10-6~1926×10-6),Ni(902×10-6~2989×10-6)和Mg#(0.88~0.90)值较低,说明Py1是早期经部分熔融的橄榄岩耐熔残余中的顽火辉石残留。相反,Py2可能是软流圈来源的熔体与耐熔橄榄岩反应的结果。剪切/变形以及交代事件则发生于上述反应之后或者与之同时。依据主元素特征,较早的Py1的耐熔程度反而高于Py2,本文称之为地幔组成的"逆向演化"。看来,这种逆向成分演化不仅发生在中新生代,而且也发生于古老地幔,甚至是贯穿于整个地幔演化的历史时期。与已发表的有关地幔形成年龄的资料对比,Py、Py1和Py2的年龄估计分别是3.8Ga,2.5Ga/1.4~1.3Ga和0.9~0.7Ga。另外1件碳酸盐化橄榄岩捕虏体,采自复县金伯利岩,具有明显的剪切-变形结构,最终形成时间可能与Py2接近。  相似文献   
92.
采空区残余裂隙的发育情况是采空区充填注浆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的方法,探讨多层采动条件下采空区覆岩残余裂隙的分布规律和发育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开采结束后采空区残余裂隙在剖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区性,从采空区两侧到中间可划分为残余裂隙发育区、裂隙压密区和地表张拉裂隙区; 残余裂隙发育区的残余裂隙率一般介于19.54%~45.27%之间,裂隙压密区的残余裂隙率介于9.28%~19.33%之间; 离层裂隙发育高度是受采宽和累计采厚综合影响的结果。研究成果对于老采空区建筑地基的稳定性评价、采空区处治工程范围与深度的确定、注浆孔的合理布置、单孔注浆量的合理计算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3.
冀东黑云母片麻岩在1GPa压力下脱水熔融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冀东黑云母片麻岩在1GPa压力下脱水熔融实验的相关系。其固相线温度为812℃,黑云母消失的温度为837℃,角闪石消失的温度为887℃,在862℃时开始形成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实验表明,在温度812-950℃范围内形成水不饱和的花岗质岩浆,数量为20%-30%,而留下的难熔残余是斜方辉石+单斜辉石+石榴石+斜长石+石英±角闪石,后者与麻粒岩相岩石的矿物组合相符合,暗示下地壳岩石经生成花岗质熔浆的熔融事件后,留下的将是麻粒岩相岩石。  相似文献   
94.
安欧  高国宝 《地震研究》1993,16(2):169-177
以岩体正交各向异性弹性理论为基础,用X射线衍射法,在红河断裂带测区,选用12个大口径钻孔用金刚石钻头钻取的岩芯,测量了岩体中三维宏观残余应力和微观残余应力及其弹性应变能密度随深度的分布,分析了它们沿深度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5.
运城盐湖沉积环境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城盐湖位于山西地堑系运城断陷盆地内的次一级深断陷内。本文通过分析运城盆地新构造运动和运城盐湖区的地层,认为新构造运动对湖盆的形成和湖水、盐份和沉积物的补给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盐类矿物的沉积与气候变干有密切的关系;运城盐湖是特殊的构造和气候条件下的产物,是更新世早期古湖的残余。  相似文献   
96.
唐诗华 《四川测绘》1998,21(1):26-30
就工程控制网而言,由于其边长较短(一般在2公里左右),有时为了工作快捷采用多个组同时作业或受地形条件的限制须采用偏心观测,据现行有关文献对测站偏心元素的测定精度要求势必给外业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另外,当边长较短且偏心距较大时,推算控制网各边近似边长的误差相应增大,从而会导致在求取测站归心改正数时出现较大的残余误差,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循环求解归心改正数的方法,并针对实际情况就偏心元素的测定精度要求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97.
多岛海型造山作用——以华南印支期造山带为例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大陆造山带大多数形成于弧弧碰撞及其弧后盆地衰缩作用,其古地理格局为多岛海。今日的东南亚是多岛海大地构造的现实模型,其中欧亚大陆和澳大利亚的板块边界位于印度尼西亚的班达—巽它弧以南和西太平洋马里亚纳弧以东。介于前缘弧和欧亚大陆之间的是众多的残余弧和弧后盆地。其中有些盆地仍然是海底扩张的中心,一些是不再活动的海盆,也有些海盆正在遭受挤压作用,而一些海盆则已经完全被弧后衰缩作用所消减。位于这些盆地之间的是残余弧,沉降的残余弧顶部的沉积层序类似于被动陆缘。华南大地构造可用多岛海模式予以解释。华南造山带的大地构造相分析、沉积相分析和古地磁等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大多数是弧弧碰撞作用所形成的碰撞型造山带,二叠—三叠纪的古地理存在着与东南亚今天类似的多岛海格局。临沧弧和华夏弧可能为华南多岛海的前缘弧,起着与今天欧亚大陆的印度尼西亚弧相类似的作用。多岛海古地理格局可能出现于泥盆纪以后,华南板块发生裂解,所形成的弧后盆地大多数于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发生衰缩。  相似文献   
98.
高成熟和过成熟海相碳酸盐岩生烃条件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提出了以源岩烃降解率为基础的残余有机碳和残余生烃潜力的恢复方法。研究表明,各类源岩残余有机碳恢复系数与镜质体反射率呈线性函数关系。而残余生烃潜力恢复系数与镜质反射率呈二次函数关系。经塔里木盆地和华北地区寒武系、奥陶系高演化海相碳酸盐岩残余有机碳及残余生烃潜力恢复,结果表明,碳酸盐源岩生烃有机质丰度及生烃潜力下限值与碎屑岩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9.
100.
李力  关广岳 《地质与资源》1996,5(4):279-287
本文对桂西北典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代表之一——高龙金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作了说明,对该金矿床的矿区地质、矿体形态与规模、矿石类型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对高龙式金矿床氧化机理的室内研究及其实验测试结果从矿区矿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龙式金矿床氧化矿体的成因模式,认为:在中三叠时期形成的桂西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系由水下岩浆的大量喷出沉积的火山物质,经成岩作用和地下热液不断淋滤淬取围岩物质而形成的矿床。金主要以徽细浸染的形式赋存于各种硫化物中。由内生成矿作用形成的原生矿体,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而暴露地表后,受温度、水,CO2、pH、Eh值、氧化铁疏杆菌等的影响,含金硫化物的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形成地表条件下可稳定存在的氧化物类及氧化矿体。桂西北中三叠系氧化带中的高龙金矿属-成矿循环周期中晚期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